【作 者】席田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摘 要】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对于一本书来说,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编辑应树立编辑工匠的工作作风,保证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图书封面;主书名页;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封面是读者对图书信息认知的首要环节,体现、表达图书的内容,是图书的“DNA”,承载着图书的很多信息。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封面和主书名页所载信息的正确统一,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在实际出版实践中,我们能发现图书封面和扉页所载信息错误或者不统一的情况。本文将结合具体出版实践,对封面和扉页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封面和主书名页主要差错
(一)封面错误
书名错误。a.主书名和丛书名错位。按照规定,主书名应放在封面的显著位置,字号应比丛书名的大且显著。b.中文书名和英文书名错位。外文书名的字号必须小于中文书名的字号。但现在有些封面设计追求效果,在双书名排列时却是中文书名从属于外文书名,这是不符合有关出版要求的。c.封面书名与扉页、版本记录页不一致,或多字,或漏字,或缺项等等。这种不一致性恰恰反映了我们在校对封面时缺乏责任心。d.封面书名本身存在错别字等。如“丛书”错为“从书”等。e.书名使用了繁体字、异体字或者手写体等。《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图书封面“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书名拼音错误。a.未以词为书写单位。b.虚词拼音。如“Kuaile de Shijie(快乐的世界)”错为“Kuaile De Shijie”。c.某些特殊地名未按中国地名委员会认可的特殊拼法。如“Shaanxi(陕西)”的拼音错为“Shanxi”。d.书名拼音随竖排的书名而竖排。e.汉语拼音和外语杂糅。如“YICHUNDAILY(宜春日报)”等。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除分写的虚词外,每个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用大写。中文书刊的汉语拼音名称一律横写。
作者错误。a.使用计算机输入法导致出现一些音近字或形近字等,如“商娜”错为“尚娜”,“于”错为“干”,“侯”错为“候”等等。b.封一上的作者名与扉页、CIP不一致。封一、扉页和CIP三个地方的作者名要保持高度一致。c.译者排列在原作者前。翻译书的责任编辑要注意原作者和译者的排列顺序,原作者排在前面,后面再排译者。且原作者属外国人国籍时用方括号“【】”或“〔〕”括起来。d.封一上列载了全部作者(超过三位)。封一上的作者名原则上不超过三位,列出前三位且在最后一位作者名后加上“等”。全部作者可在主书名页后加页列载。
著作方式错误。一般的著作方式有以下几种,即编、编著、著、主编和编写等。有些书封一上是“著”,而扉页和CIP上是“编著”;有些书扉页和CIP上是“编写”,封一上却是“编”。
书号错误。a.封底和版权页书号不一致。b.封底书号条形码上下不一致。c.丛书分册销售时使用一个书号。d.书号印刷格式错误。《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6)中规定,各出版者出版发行的每一出版物或其单行本均应使用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各出版者应遵循一书一号的原则。在封面校对时,应高度重视书号在封底和版本记录页的一致性。“ISBN”与中国组号“7”之间要留半字空,且书号的4段数字之间用半字线。
封面用语违反广告法等有关规定。有的图书封面用语使用了诸如“最佳”“第一”“精准预测”等极限用语。这显然违反了我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广告法,进一步加强了禁止使用绝对化用语和夸大、虚假宣传的管理处罚力度。我们在设计图书广告语时,应避免在书名以及四封、腰封、扉页、网店等载体上使用违反广告法要求的语言。
封底出现错别字、多字或漏字等。封底的作者介绍或者专家推介语中,有时存在编校质量问题。a.存在错别字。如“的、地、得”使用错误。b.多字。使用的输入法导致出现多字或者作者提供的个人简介本身多字等,如“在这个事例中”多字为“在这个事例利中”。c.漏字。如“染色体”漏为“染色”,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责任编辑错误。责任编辑这方面的错误主要体现在:a.“责任编辑”错为“责任编缉”。有些编辑看到前面“编”用了“纟”部,想当然就用了“缉”。b.封底上的责任编辑人名与版权记录页中的不一致。如版权记录页中是两个责任编辑,封底上只有一个;封底上责任编辑上是“顾海艳”,版本记录页上却是“顾海燕”等。
定价错误。a.封底定价与版本记录页上的不一致。如封底是“36.00元”,版本记录页中是“32.00元”。b.漏小数点后两位。如“36元”。c.漏单位。如“18.00”后未加“元”。规范的表述应该是“18.00元”。
漏项现象。a.漏作者。b.漏出版者。c.漏书名拼音。d.书脊厚度≥5mm的图书漏书脊。e.书脊上漏作者或者出版者。f.书脊≥5mm的精装书护封上设计了书脊,但是精装书封面上没有书脊。按照要求,封一上应刊登书名、著(编、译)者、出版者名;封四上应刊登条形码、定价、国际标准书号,还可同时刊登责任编辑、封面设计者等内容。书脊(厚度≥5mm的图书书脊)上应刊登主书名和出版者名(或图案标志),一般书名在上,出版者名居下,如果版面允许,还可以加上著(编、译)者和副书名。
(二)主书名页错误
主书名页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扉页需要载明图书的书名、作者和出版者。版本记录页需要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幅面尺寸、开本的著录不规范。如“787×1092mm1/16开”,规范的著录格式应为“787mm×1092mm1/16”。
版次、印次著录不规范。如CIP数据著录的出版时间是“2020.3(2020.5重印)”,版本记录却为“2020年4月第1版2020年5月第2次印刷”。在同一面出现了2020年3月和2020年4月两个时间,显然是不对的。这两处时间应保持一致。应把版本记录中的版次时间改为2020年3月第1版。
版本记录页字数与实际版面字数相差较大等。如版本记录页中,字数为“300千字”,实际版面字数却只有20万字。
随意改动CIP数据格式、符号等。a.随意更改CIP数据格式。一般来说,出版者应该遵循原样。如果因为数据内容存在字面错误和项目遗漏等,或者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没有如实反映图书的实际内容,确实需要改动,出版社将需要改动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向CIP中心申请,经CIP中心核实和同意后,出版社方能按照CIP中心回复的意见进行改动。b.CIP数据中的项目标识符“。—”使用错误。按照要求,“。—”占两格,不应拆开转行。
二、应对策略
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出现以上类型的错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责任心淡薄,没有树立工匠意识,没有遵守必备的封扉校对流程,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制度规范刚性化,学习思维常态化
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遵循出版制度,让制度的刚性立起来。主动学习《图书书名页》《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等文件,从意识上高度重视,不放松自身业务的学习,注重编校能力的提升,弘扬工匠精神,保持学习的常态化。
(二)网格化精细管理,全覆盖压实责任
出版社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一套适合本社的流程规范体系。我们社规定图书校样三校时,必须和图书封面、主书名页一起送三校,保证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图书封面和主书名页如改动较大时,必须保证两位以上编辑(责任校对)进行核红。对封面和主书名页精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制,实施奖惩措施。
(三)全方位深入学习,多角度整合培训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封扉知识培训。通过汇总问题,分析问题,以保障质量为引领,与时俱进,促使编辑和校对人员及时掌握相关方面的新要求、新技能和新知识,防止其思想僵化、知识老化和能力退化,进一步强化把关意识和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利来友.编辑必备语词规范手册[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2008-05-01.
[3]《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92).
[4]《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
[5]《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12451—2001).
[6]《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GB1166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