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天天社 与百万畅销书作家合作的背后

2020-11-09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 木瓜白丸子(天天出版社)

  毕业走出校门后,我非常庆幸找到一份专业很对口的工作——文学编辑。

  虽然每天的工作和想象中不尽相同:原本以为是做大众读物,没想到却为儿童做起了书;以为编辑工作就是在昏黄的灯光下喝喝咖啡、看看稿子,没想到看稿是工作中最轻松的部分……但每天按部就班的节奏、简单的工作环境还是基本符合个人意愿的。

  正式工作后,在社里优秀、专业、严格的同事们的带领和庇护下,我渐渐熟悉了做书流程,提升了编辑技能,与人合作出版了几本书,分享到了能保证温饱的“大锅饭”。但没想到,一转眼两年匆匆而逝,这般“岁月静好”终究被打破了。

  2019年7月的某一天,我被总编召唤。一向爽朗、干练、不遇到大事不批评人的总编忽然板起脸,劈头盖脸地对我进行了一番轰炸,意思只有一个——出去找选题。

  一曲《凉凉》在我脑海中萦绕,我意识到“大锅饭”的美好时代已然结束,迎接我的将是不知何去何从的新世界。焦虑、颓废了两天后,我决定抵抗消极情绪,必须将“被逼无奈”转化成“义不容辞”。既然决定了放手一搏,那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不能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冲乱撞。首先要理清思路,哪些选题我想做,哪些选题我能做,哪些选题还没几个人做。

  这三点很关键,“我想做”才能让我投入所有的热情去做,强扭的瓜不甜,很容易翻车;“我能做”才会在编辑过程中融入自己有限的所学,将最专业的效果呈现出来,对得起读者;“没几个人做”就更不用说了,寻找到选题空白,才能有新意,让选题顺利通过,摆脱“吃土”的苦命。

  找到方向之后就开始干,最关键的一步还要寻觅那个对的人——作者。作者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新上手的笨妇”。要么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呢,你读过的书和你吃过的饭一样,关键时候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果然那些年我读过的书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跳出来对我说:“选我选我选我!”某天发呆的一瞬间,我看到书架上的那本书,想起那个曾经很喜欢的作者,越想越觉得靠谱,越看越觉得是那么回事,于是想方设法找到了作者的联系方式,开始沟通。

  当“小白”遇到百万畅销书作家

  “小白”想要约请的这位“大牛”正是“豆瓣大神”《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作者林欣浩老师。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出乎意料地发现近年来林老师还在为青少年讲授备受欢迎的音频课。林老师人很好,但和他的第一次沟通就吃了“闭门羹”,我所提出的选题方向被婉拒。总结原因是优秀的人都不会重复自己,所以他们一定要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好,推翻自己重来。西方哲学写过了,那写中国哲学呢?大神又说没有很好的构思很难写得精彩。那好,策划出不同的方向,哪条路走得通,就去吃这条路上的螃蟹,林老师终于松口,打算尝试。正经地讲,我们要做的是一套讲给青少年的中国哲学普及读物,之所以这么做,我们有自己的理由。

  第一,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不一样,中国哲学包罗万象,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融会贯通,集大成的作品当属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但这部作品作为入门级读物给青少年阅读还有些深,因此针对这一群体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中国哲学普及读物是很必要的。

  第二,我所理解的“畅销书作家”最本质的含义是这样的,作家写的东西非常好懂、接地气,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林老师的作品兼具了这些属性。他最擅长的就是将非常复杂的东西,用幽默机警的方式简单化,这样的文风和知识传播方式在儿童文学、青少年读物领域很稀缺,也再适合不过。

  第三,知识爆炸时代,不缺乏琳琅满目的书籍,缺的是快速汲取、总结、吸收知识的能力。如果一本、一套书读完之后小读者学到的除了零星的知识以外,还学会了一种思维和记忆方式,那他一定不会对阅读甚至考试心存畏惧,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看到的结果。

  通俗地说,中国孩子或许需要从根源上去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从哪儿来,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成为自己;“媚俗”地说,这些“诸子百家”天天在课本上晃荡,以一种很有趣的方式了解他们,妈妈就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按照这个思路,这套书将从周朝到宋明理学,用三册内容为青少年梳理中国哲学。想得好不如做得好,漫长的写稿、审稿过程就此开启。

  居家办公时的头脑风暴

  2020年伊始,靠谱的作者陆续交上了第一本书的初稿,惊喜之余,惊悚的疫情爆发了。在全民抗疫期间,编辑断断续续居家办公,利弊参半,尽管各个流程环节的进度减慢,但审稿的过程却意想不到的有了新突破。

  对于“小白”而言,审读知识类的稿件还是第一次,为了保证质量,前期恶补了大量知识。但真正面对稿件时,还是非常谨慎,所以提前请了该领域的专业编辑外审进行把关。托在家办公的福,大到内容框架,小到一个用字、一段空行,都和作者第一时间沟通、讨论出最佳方案,不断地删改、优化。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每一句看似幽默有趣的话,实际上都有大段文献的出处,作者写了非常详细的注释,但为了不影响青少年的阅读观感,“小白”编辑忍痛删掉了将近两万字的脚注和尾注,将作者的精华留给读者。

  实际操作而言,在这部稿件中“小白”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小白”向来坚持工作留给工作时间,例外只留给非常紧急必要的事。反正疫情出不了门,看稿真是生活的调剂。在看孔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小白”对作者在一个观点性的问题上有些疑问,私信作者,准备聊十分钟。没想到这通电话打了几个小时,我们搜集了原典,各自找了5种论证,唇齿相对,各抒己见,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出口,整个过程就一个字——“爽”。

  全部审稿过程历时4个月之久,是“小白”审阅儿童文学稿件的2倍时间之多,好在过程愉悦,做喜欢的事让我很享受。漫长的审稿过程基本就绪之后,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又来了:书名的选择和封面的设计。

  书名这一关仍然由“小白”编辑继续“打怪”。之前的套系名“少年读哲学”被告知不够惊艳,没有新意,完败。“小白”心知肚明,好的书名是成功的一半。于是,“疯魔”状态再次重启,经过数轮讨论,最终定为《诸子百家闪耀时》。



  封面设计的作用同样关键。青少年读物的封面设计很讲究,太幼稚不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太成人化又没有活力,所以这一关难度很大。在美编和青年插画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各种角度做出了不同版本的封面方案,为了配合林老师的文风,首次选择了插画配图,跳出文字做分镜,又有了新的尝试,最后确定了这个最终版本。

  编辑小白“变形记”尾声

  将近一年的时光,职场编辑“小白”从佛系傲娇状态到遇见百万畅销大咖,开启了新征程,这段时光让我更沉静、更谦卑、更加认识自己。尽管过程中酸甜苦辣尝尽,但不变的是对这份工作单纯的喜爱,还有对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坚持。8月中旬,这套书的第一本即将与读者见面,但愿它能收获认可和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2020年,因为一本书的编辑工作回到千年的哲学现场,加深我对编辑工作理解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步履不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