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卓越计划”为时代背景,概述这一历史机遇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如何进行能力建设。首先,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些期刊对编辑的素养和能力要求;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实践,提出编辑应从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卓越能力3个层级进行能力建设。
【关键词】卓越计划;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期刊编辑;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卓越能力
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973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为4477种,占比为90.03%[1],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依然存在出版主体体量小、出版品种少,出版单位较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出版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现象[2],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加J决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中国科协等7部委发文,联合实施“中国“卓越计划”面向全国遴选100种中文科技期刊,支持期刊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引领学科发展、助力经济建设、培育科学文化。《意见》的发布和“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已有较多学者针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能力与素养展开了研究[3-5],但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科技期刊管理、运营与评价等机制都将发生深刻调整,如何推进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培育中文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这是“卓越计划”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针对《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等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和能力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内期刊发展实践,提出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分别从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卓越能力3个层级进行能力建设。
1 国外一流科技期刊编辑素养和能力分析
“卓越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而一流的科技期刊需要一流的出版人才。为了解国外一流科技期刊编辑团队的素养与能力要求,本文作者参考文献[6],分别选择《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The Lancet》期刊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这5个期刊(集群)分属于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Spring Nature)等世界知名出版集团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美国物理学会(APS)等知名学会出版商,可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一流科技期刊的代表。通过在各出版集团官方网站及其他网站检索,将5个期刊(集群)的编辑招聘公告汇总,对比分析国外一流科技期刊对编辑的素养和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一流科技期刊编辑招聘要求
期刊(集群)名称及招聘岗位 | 岗位职责 | 应聘要求 |
《Cell》 科学编辑[7] |
1)组稿及约稿(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或综述类论文) 2)评估来稿质量 3)监督同行评议过程的实施 4)深入一线,走访科研团队,参加会议,了解科技进展,与科学家们建立联系 |
1)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学历,有专业背景的科研及企业人员可应聘 2)有广泛的兴趣,热爱科研,求知若渴 3)优秀的表达能力,使论文观点更明确、凝练 4)对数字交流与出版流程感兴趣 5)富有创造力,勇于尝试,渴望提升自己 6)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工作时能分清主次,做事专注 7)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 |
《Nature Communicalions》 副(高级)编辑[8] |
1)处理原创性研究论文,并与同事紧密协作,完成稿件录用、同行评议等稿件处理流程 2)参考专家建议,对作者来稿作出合理的决定 3)为稿件选择合适的学科分类 4)与Nature集团其他期刊编辑、国际科学界专家保持联络 5)参加会议,访问研究机构 |
1)博士研究生学历,电催化、能量存储或相关专业 2)对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有博士后科研经历者优先 3)对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热情(包括但不限于所学专业及能源材料领域),渴望学习新知识 4)优秀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英语口语流利,写作能力佳 5)阅读并评估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科研论文的创新性、启发性等 6)渴望拜访并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双方需求更加匹配 |
《Science》 副(高级)编辑[9] |
1)评估、审阅、编辑加工人类疾病遗传学及基因组学领域来稿 2)判断研究的科学价值,并根据科学顾问、评审专家及同事的意见处理稿件 3)在稿件修改阶段,为投稿作者提供建议和咨询 4)撰写论文研究成果概要 5)跟进稿件处理流程以便及时出版 6)针对多个学科领域展开综述类论文约稿并及时编辑加工 7)通过会议或专业途径结识科研群体,邀约优秀稿件 8)代表《Science》参加国内外科技会议 |
1)博士研究生学历,人类疾病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相关专业 2)1-5年工作经验(包括博士后阶段科研经验),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3)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 4)有效获取优质稿源的能力 5)杰出的写作、交流与沟通能力 6)团结协作的能力,并能提出建设性的工作建议 7)高级编辑岗位要求有5年以上编辑相关工作经验(副编辑无此要求) |
《Physical Review Lettexs》 副编辑[10] |
1)处理各稿件的同行评审意见,评估专家意见是否合理,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根据其意见酌情决定录用与否 2)与PRL及《Physical Review》其他刊物的编辑同事保持密切联系 3)帮助选取并总结文章亮点 4)关注当前及新兴物理学研究动态 5)通过编委或参加会议,与学界建立联系 6)参加编辑项目或跨部门APS项目 |
1)博士研究生学历,物理学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需有相关工作经验,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多领域或交叉学科背景为佳 2)熟悉物理学领域科研文献及研究团队 3)强烈的诚信意识 4)杰出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5)能够快速而独立地做出决定 6)能够同时处理多项紧急任务 7)优秀的英语口语、写作与沟通能力,掌握其他语种者为佳 8)注重细节 9)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The Lancet》 期刊集群助理编辑[11] |
1)处理《The Lancet》期刊集群各种类型的录用稿件(已经过同行评议),主要包括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综述,直至出版 2)对稿件进行技术性编辑加工,使其符合本刊样式,达到出版标准,确保论文语言表达易于国际读者理解 3)与本刊编辑团队(包括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作者及生产部门紧密协作 |
1)本科学历(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优先) 2)有科学、技术、医学类期刊编辑经验 3)英文水平佳 4)有团队协作能力,每周按时完成任务 5)与专业医学团队、媒体和同事沟通协商(谈判)的能力 6)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使用Microsoft Word和Adobe InCopy 7)在压力下高效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 |
由表1可见,国外一流科技期刊十分看重编辑的学术背景,如《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均要求应聘编辑具有博士学位,而《The Lancet》期刊集群也是优先考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应聘者。其中,《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其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应聘者应对科研有着广泛的兴趣,热爱科研,求知若渴。进一步分析表1可发现,上述5个期刊(集群)大多要求应聘者具备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以及相关的科研或出版工作经验等。同时,不同的期刊(集群)又有其各自的要求:《Cell》要求编辑富有创造力,勇于尝试,渴望提升自己,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工作时能分清主次,做事专注,且对数字交流与出版流程感兴趣;《Nature Communications》则要求编辑能够评估科研论文的创新性、启发性等;《Science》要求编辑能够有效获取优质稿源;而《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则要求编辑注重细节,且应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此外,从表1中不同期刊(集群)编辑的岗位职责可以看出,国外一流科技期刊大多要求编辑与科学家保持密切联系。
2 中文科技期刊编辑能力建设
根据表1中的调研分析结果,并综合考虑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的期刊出版政策和文件,本文提出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对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从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和卓越能力3个层级进行能力建设。
2.1 基本素养
基本素养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从业基础,是做好一切编辑工作的前提。作为中国特色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应包括政治素养、学术素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
2.1.1 政治素养
编辑的政治素养包括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对国内外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的认识以及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12]。正所谓“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同样如此。在实践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往往会碰到一些隐蔽的政治性问题,如涉及我国领土和主权、国家经济和技术政策、国家秘密和发明专利等问题[13-15]。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国外一些“政治不正确”的思想渗透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科技期刊编辑没有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对这些政治性问题把关不严,其后果轻则回收并销毁刊物,重则有可能会被取消期刊出版资质。
2.1.2 学术素养
编辑的学术素养是指其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论文出版等学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4],既包括编辑在原有研究领域、出版领域及其他学科领域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也包括科学学素养[16]等。“卓越计划”中明确提到,对于“办刊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期刊”,应“加快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内容质量”,而期刊的学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学术素养。纵观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其主编和编辑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全球知名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且在本学科领域有着出色的科研成绩。一流科技期刊主编和编辑团队自身的学术素养不仅为这些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扩大了这些科技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要努力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看齐,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提高鉴别和发现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优秀科技论文的能力。
2.1.3 职业道德
编辑的职业道德包括公正客观地发表科研成果、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制度、严格遵守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等[17]。近年来,科技期刊界已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发地带。例如,2017年,施普林格(Springe)出版集团宣布撤回2012-2016年发表在《Tumor Biology》上的107篇论文[18],而这些论文大都来自中国作者,因虚假同行评议而被撤稿。大规模撤稿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全球的学术声誉,也给国家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近来不论是国家还是行业层面,都十分看重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把关作用。例如,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而“卓越计划”在对于梯队期刊的支持方向中亦明确提到:强化出版伦理道德规范与科研诚信建设。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学的“守门人”[19],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守住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道德规范的底线。
2.1.4 工匠精神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工匠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而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编辑工匠精神则体现在不断追求发表论文的卓越质量(包括学术质量与编排、印刷质量等)[3]。论文出版涉及稿件处理、同行评议、编辑校对、封面制作、印刷等多个流程,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到论文的正常发表。因此,编辑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拿出十二分的细心与耐心来对待繁琐的编辑工作,做到字斟句酌,同时要反复核对论文的出版流程是否无误,文中图表、公式、数据是否前后一致,以确保每一篇被录用的论文都能得到真实无误的呈现。
2.2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资格的核心技能,包括文字编校能力、学术不端鉴别能力、出版服务技能和评价分析能力等。
2.2.1 文字编校能力
文字编校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国家对期刊质量的把控愈加严格。2020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提到: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和印制质量,其中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20]。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作者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编辑收到的绝大部分稿件都会存在写作规范问题,如语言表达不规范、公式编排不合理、变量正斜体使用不规范、关键词标引不规范[21]以及文献著录不规范等。因此,期刊编辑应努力学习各类规范文件,提高自己的文字编校能力,以减少论文中的知识性差错、政治性差错等。
2.2.2 学术不端鉴别能力
学术不端鉴别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期刊编辑不仅要确保所发表的论文合乎出版规范,还要核实论文数据的真实性与论文内容的原创性,发现并鉴别“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避免“编辑者学术不端行为”[22]。虽然学术不端行为已在我国引起广泛重视,但由于有些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划分不清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违反出版伦理道德规范的情况并不少见。为此,科技期刊编辑应借助多种检测工具,分别在录用前及出版前对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同时,编辑应建立投稿作者及审稿专家诚信数据库和学术不端黑名单,引导作者认识并规避“剿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2.2.3 出版服务技能
出版服务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不断提升的职业技能。科技期刊“应学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23],编辑的主要责任就是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针对作者,编辑应在其论文出版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咨询、培训、技术支持、论文传播与推广等服务;针对读者,编辑应借助期刊网站以及微信和微博等媒介,提供形式多样、可视化程度高的阅读服务。
2.2.4 评价分析能力
评价分析能力不仅体现在编辑对论文内容创新性及学术质量的评价,还体现在编辑对所在刊物定位的评价以及对国内外期刊、论文评价指标的分析。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目前,已有多个学会发布了各自领域的科技期刊分级认定成果[24]。各学科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发布,使我国期刊摆脱了长期以来对国外科技评价体系的依赖,这对中文科技期刊无疑是重大利好。期刊编辑虽不能唯“新的评价指挥棒”是论,但却可以对标同一体系中优秀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使其为我刊所用,从而找短板,补差距,吸引更多“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
2.3 卓越能力
卓越能力是中文科技期刊编辑迎接历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向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学术组织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国际参与能力。
2.3.1 学术组织能力
学术组织能力是编辑学术素养、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编辑的学术组织能力不仅体现在组织协调编辑团队、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为期刊的发展服务,还体现在对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运营等方面。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各科技期刊对优质稿源的争夺势必更加激烈。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转变过去“坐等来稿”的观念,将编辑工作前置,以期实现提升稿源质量,培养忠实的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群体的目标。具体做法如下:1)面向市场竞争,开门办刊;2)通过建立作者学术圈、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学术圈等,打通读者、作者、审稿群体之间的联结通道,通过学术社交打造学术共同体;3)及时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及学术前沿,积极走访实验室和科研机构,走近科学家,并根据最新学科热点组织专栏、专题和专辑。
2.3.2 数字化服务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彻底变革了传统的出版模式[25],使科技期刊实现了从人工排版到云排版,卷期出版到单篇出版、优先出版,单一的传播模式到增强出版、多媒体呈现等的跨越式发展。张听等[26]认为,数字化技术是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谁拥有最先进的数字出版平台,谁就可以掌握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出版权以及底层数据。可见,数字化技术在科技期刊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各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深、加快。作为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参与者,期刊编辑不仅要大胆地采纳国际领先的数字化理念,采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而且要主动作为,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期刊结构升级,重塑出版流程[25]。例如,《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团队先后采用方正云排版、开放科学计划(OSID)、网络首发等技术和手段,通过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从而加快出版周期,提高论文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2.3.3 创新引领能力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编辑的创新引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编辑在审稿、约稿、策划专栏和专辑时要敢想、敢试、敢做、敢承担,敢于报道前瞻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就要善用各类大数据分析工具,研判各学科发展态势,精准地把握学术前沿,提高与世界一流科学家对话的能力,成为科学家的助手,成为学科建设的建言人,从而实现引领科技创新的卓越目标。另一方面,在论文出版与传播过程中,编辑要积极引进出版与传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举措,努力提高自己的出版研究和传播服务能力,将期刊打造成会聚全球顶尖科研成果和伟大科学发现的知识服务平台。
2.3.4 国际参与能力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出版语言国际化、同行评议和编委会国际化、出版规范国际化、传播和服务能力国际化[1]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期刊国际化的践行者,编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参与国际会议结识并与世界一流科学家、作者、读者和编辑队伍保持密切联系;2)了解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对接国际出版标准和运营规则,同时归纳总结科技期刊发展规律;3)积极申请加入国际科学和医学出版协会(STM)、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ISMTE)、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等知名出版机构以及美国化学学会(ACS)、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国际知名学会,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话语权。
3 结束语
《意见》、“卓越计划”以及《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发布,给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管理与评价带来了深远影响。随着各学科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陆续发布,中英文同质等效也将从口号落地成为现实。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变革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要有中文科技期刊也能办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自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组织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国际参与能力,带领中文科技期刊走向世界舞台。
4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徐雁龙.科技期刊主管单位集中办刊的规划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8(10):42
[3]张宗勤,窦延玲,韩燕,等.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3):235
[4]陈咏竹,李蓓兰,杜亮.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素养的自我修炼[J].编辑学报,2018,30(3):316
[5]王元杰,陈晓明,薛春璐,等.优秀青年编辑学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编辑学报,2020,32(1):104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特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7]Elsevier.Scientific editor,Cell[EB/OL].[2020-07-07].https://relx.wd3.myworkdayjobs.com/ElsevierJobs/job/Cambridge-MA/Scientific-Editor_R7071
[8]Springer Nature.Associate or senior editor(electrocatalysis & sustainable energy storage),Nature Communications[EB/OL].[2020-06-22].https://www.nature.com/naturecareers/job/associate-or-senior-editor-electrocatalysis-sustainable-energy-storage-springer-nature-727240
[9]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Associate or Senior editor,Science[EB/OL].[2020-06-16].https://jobs.sciencecareers.org/job/517153/associate-or-senior-editor-science/?LinkSource=PremiumListing
[10]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Associate editor,Physical Review Letters[EB/OL].[2020-02-25].https://aps.applicantstack.com/x/detail/a270i42m6l32/aaac
[11]Elsevier.Assistant editor,the Lancet journals[EB/OL].[2019-08-01].https://euraxess.ec.europa.eu/jobs/406860
[12]黄书元.编辑如何提高政治素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23(6)
[13]谭桂声.怎样避免政治性差错[J].中国编辑,2006(6):53
[14]屈永欣.浅谈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与期刊质量[C]//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06:133
[15]武晓耕.科技期刊强化政治意识的意义及举措[J].编辑学报,2019,31(6):593
[16]梁永霞,杨中楷.科技期刊编辑应增强科学学素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4):425
[1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18]罗晖,操秀英.107篇论文被撤,又是同行评议造假惹的祸: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编辑总监接受科技日报采访[N].科技日报,2017-04-24(1)
[19]孙海燕.浅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标准[J].编辑学报,2009,21(增刊1):201
[20]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A].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
[21]伍锦花,陈灿华.科技论文常见无效关键词计量学分析[J].编辑学报,2020,32(4):403
[22]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S].北京: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23]赵大良,刘杨,苗凌.应学术交流而生为学术交流而变:谈科技期刊的价值体现[J].编辑学报,2011,23(2):95
[24]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协部署启动2020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试点工作[EB/OL].[2020-06-02].http://www.cast.org.cn/art/2020/6/2/art_372_123343.html
[25]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国外科技期刊典型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6]张昕,王素,刘兴平.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学通报,2020,65(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