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调研工作初探

2020-11-26 来源:《传播力研究》
  【作 者】董淑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摘 要】目前,网络百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用,编撰网络版大百科全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性工程,调研工作是这个工程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调研工作进行初步探索归纳,并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的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网络百科全书;三版;调研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网络百科全书的诞生,网络百科全书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不管是传统网络百科全书的网络版,还是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网络百科,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者信息量不足,后者权威性不够。《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是充分避免此二者短板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国家大型知识服务平台”的出版项目,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新的研究课题不断涌现,调查研究工作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传统出版对调研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它只是编辑工作初期的一环,重点是组稿、撰稿、审稿、出版等环节。笔者在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学科实践工作认识到,百科全书的编撰中,调研工作要全方位立体调研,调研工作贯穿编撰的全过程,每一个节点都要通过分析、比较、取舍甚至必要的妥协,论证出最佳的可行性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对网络百科全书的现状、编撰平台的需求进行调研,并对全书的未来(在平台上发布后)进行预测性调研。本文仅就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艺术学门类学科(戏剧、摄影等学科)的编辑工作的实践与认识对编撰网络百科全书的调研工作作一些探索。

  一、现有资料调研

  百科全书是继承性和连续性很强的工具书,编写大百科全书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条目都自己重新编写,应该注意学习、参考、吸收、利用前人编写的百科全书资料。调研中的一项主要调查内容是条目资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以下简称“三版”)是建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以下简称“一版”)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以下简称“二版”)基础上的,一版是按照学科成卷编撰而成,学科条目表有学理层次性,二版是依国际惯例,不分学科,学科条目表无学理层次性,是按音序排列。所以整理一二版资源最好以一版条目为基础进行整理,整理好的一二版条目也要保持条目的层次性。

  以戏剧学科为例,一版条目数1162条,二版条目数581条,去重后共计1280条。戏剧学科的资料调研除了整理一二版戏剧学科资源,还从《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中国艺术百科辞典》《大辞海·戏剧电影卷》等为主的十余种国内外百科全书、辞典以及期刊和有关书籍等资料中选出有关戏剧学科内容的条目、词条、事件标题、文章标题(可列为条目的)、历史人物和名词术语等约9800条。同时将上述戏剧学科有关的条目按一版分支进行分类,建立每个分支的参考资料编排汇总,表1是一版“辛酉剧社”条目参考检索资料。


表1 一版“辛酉剧社”条目参考检索资料
序号 条目名称 来源 作者 字数 配图情况 条目类型 备注
168 辛酉剧社 一版 曹树钧 465 一幅 短条  

  整理已有参考资料是编写百科全书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细致繁重的工作,不管是纸质版百科全书还是网络版百科全书,此项工作都不可忽略。要认真详细地将调研内容登记准确、完整,及时增入数据库。

  二、框架设计调研

  框架是学科的骨架,在百科全书中也是框定条目的骨架。它是百科全书遴选条目的工具,既是选收条目的依据,又是选收条目的手段和产物,通过选收条目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为一个表示知识内在联系的框架表。

  大百科全书从整体到各学科及其分支都要求有一个设计合理、层次分明、符合客观知识体系的框架。这是编好全书和各学科分卷的基础。在设计框架之前应该调查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本学科知识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②本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③本学科知识的范围、核心部分和边缘部分;

  ④本学科内部和外部的交叉衔接关系;

  ⑤其他百科全书中处理本学科知识的原则及优缺点。

  以摄影学科为例,笔者调研了6种国内外摄影类百科全书的框架结构,并进行了分析研究。这6种百科全书分别是:英国的《摄影百科全书》(1991)、美国的《ICP摄影百科全书》(1992)、《摄影百科》(2013),中国的《摄影大辞典》(2000)、《简明英汉摄影辞典》(2004)、《摄影手册》(2004)。在我国,摄影作为独立学科一直未受到重视,在大学院系设置上被肢解了,一部分新闻摄影被划为新闻学科,一部分被划归为影视学科,一部分进入应用领域分布在各个学科,没有形成业界共识的框架体系和学理体系。但是学科框架是百科全书的地基,有了科学坚实的地基,百科大厦才能建得更稳固更顺利,所以摄影学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根据现有的分支框架,大美和大英的“摄影”条目等资料,我们提出了一种框架方案,供框架设计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摄影学科编委会)讨论参考。这个方案从摄影历史出发,然后从摄影器材开始,叙摄影技术,讲摄影美学(或摄影理论),形成摄影类型,再后列摄影工艺(处理),最后为摄影评论(包括摄影批评)。这个程序贯彻了中国从《易经》就开始具有的、国际上现在相当流行的发生学系统论思想[1]。

  英国《摄影百科全书》(1991):

  1.摄影艺术;2.摄影技术;3.暗房工艺;4.摄影题材;5.摄影流派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1992)分支框架及经调研总结的框架方案。1.摄影艺术(含摄影美学、流派、艺术史等);2.摄影门类;3.人物;4.摄影科学(含艺术原理、光学、化学);5.工艺技法(含拍摄技术、暗房工艺、特技);6.器材;7.名词术语;8.其他经调研总结的框架方案。1.摄影历史;2.摄影器材;3.摄影技术;4.摄影美学(或摄影理论);5.摄影类型;6.摄影工艺;7.摄影评论(含摄影批评)。

  三、学科现状调研

  (一)科学分类体系

  自培根以来,科学分类体系一直是在百科全书编撰中常谈常新的课题。科学分类即人类知识分类,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而且分类方式是随着科学和人类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同一个学科,不同国度,不同学派都会有不同的分类体系。而且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尤其是那些在传统学科基础上,不断扩展和深化而形成的新的交叉性学科。现代百科全书基本采用的都是框架设计法,而科学分类法是百科全书选条框架的基础,所以,搜集资料、分析比较的工作必不可少[2]。

  (二)科研力量现状

  这项工作是调研的重点,需要学科编辑从人类知识分类、学科分类和三版的整体编撰实际考虑,参照教育部的110个一级学科,衡量此学科(特别是新学科)是否需要作为单独学科设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区别、边界划分及学科独立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

  1.此学科一二版是否单立为一个学科,单立的原因和依据是什么,此学科的发展是否需要继续单立为一个学科,一二版此学科的编撰质量,是否为一二版中的名牌学科,一二版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吸取的教训分别是什么。

  2.此学科目前研究现状、科研机构、研究力量强弱分布情况。

  3.此学科学科内部的派系划分,各派代表的学术观点及其代表机构和人物。

  4.此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哪些,各自研究领域及目前职务等,学术包容性和学界声誉、学术号召力及行政号召力、学术代表作及文风文笔是否与百科体例相吻。

  四、网络百科全书的现状调研

  (一)网络百科全书的特点

  1.词条欠缺权威性

  开放的撰写模式、审核机制以及商业广告等因素造成词条欠缺准确性和严谨性是目前的网络百科全书词条的硬伤。

  2.信息海量,更新快捷

  在条目数量上,传统百科全书收词数量无法和网络百科全书的海量数据和快捷的更新速度相抗衡。

  3.便于检索,内链丰富

  只要在入口端输入关键词就能检索到所查条目。现有的百科全书都会提供与条目内容相关的链接,内链的使用使条目变得立体,通过查询一个条目,能够掌握所有上位条、下位条、同位条等相关条目,阅读变得更加智能。

  4.呈现多样化,提供多元化服务

  区别于传统百科静止的参考源,网络百科在浏览方式上实现了多媒体化,汇集了图片、音频、视频、互动等多种呈现方式,实现了动态化。

  (二)网络百科全书的新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无论在呈现形式还是在技术搜索上,网络百科都有很大的新发展。如网络百科的数字博物馆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在呈现方面,数字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高空俯瞰、虚拟漫游、VR等多种方式,全景展示了博物馆的展品信息及历史文献,极大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同样,搜索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搜索引擎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如近年提出的3D搜索方式,用户可以直接与全息影像的搜索结果进行互动,实现动态的多轮对话交互[3]。

  (三)三版借鉴意义

  1.保持权威性和严谨度

  三版是基于传统百科全书(一二版)基础上编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和严谨度是不容置疑的。三版网络版的设计既能实现传统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又能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打通,将成为人们学习、阅读、获取知识的新选择。

  2.版块设计,资源整合

  目前网络百科争奇斗艳,各处开花。网络百科全书的用户群也复杂多样,需求差异化大,这就要求网络百科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不同的服务,根据用户的社会角色不同,分为不同的版块,比如专业版(学术版)、专题版、大众版(公共版)等。每一个版块在版面设计、呈现方式、内容展示、互动方式等方面都根据目标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而进行区分设计[4]。

  3.相关技术的完善

  首先,网络百科全书功能的实现要依靠检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数字出版要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和内容的结合。在编撰三版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将出版社的资源、学科依托机构的学科资源、承担此项任务的技术资源整合到一起,依然是三版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仉继光.大百科全书编纂中的调研与资料工作[J].辞书研究,1984(06):93-100.

  [2]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Macropaedia.vol.25.pp.761-798.2002.

  [3]美国纽约摄影国际中心著.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

  [4]金常政.百科全书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