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自媒体时代, 地方报纸如何“补血造血”

2015-04-2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陶昌武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提供了多种传播平台和发布渠道,开启了人人都能采写、个个都能发布的自媒体时代。曾经非常神秘和神圣的写作,走下了高高的神坛,成为寻常百姓、草根小民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的地市报,在努力适应形势发展、搭建新传播平台的同时,如何握紧内容为王这一制胜法宝,在团结、稳定原有作者的基础上,从海量的新媒体用户中,发现和吸引新作者,为我所用,从而建强作者队伍,以期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争取更多市场,增强自信,占有一席之地,乃是生存发展的根本。
 
  让业余作者成为新支点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内容为王的真理,永远颠覆不破。那么,内容从何而来?自然是生产。媒体自身的从业者,是主要的生产者。业余作者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是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依靠。
 
  任何一家媒体,自从创办以来,在自己的采编力量之外,都有一批相对稳定的业余作者,长期为之供稿。没有广大业余作者的积极参与和艰辛付出,就没有媒体今天的繁荣发展和辉煌业绩。数量庞大、来自各个阶层和行业的业余作者,为媒体的生存、发展、壮大和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自由来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媒体的费用支出,降低了运营成本,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其次,自由来稿来自源渠道广泛,涉及面广,能够提高媒体内容的覆盖面,从而提高影响力。另外,自由来稿为媒体培养、发现和储备专业人才,提供了可能,使一些潜力较大的业余作者,最终成长为专职人员。与此同时,业余作者依托媒体提供的平台,通过发表作品,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
 
  就拿《黔西南日报》及其所属的中国黔西南网、新闻客户端来说,每天的用稿,包括新闻稿和副刊作品,一半以上为业余作者提供。报社现有的采编人员,特别是骨干力量,有四成是从业余作者成长起来的。可见业余作者的地位和贡献,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总体而言,业余作者都比较忠诚和稳定。有些人终其一生,风雨几十年,长期为一家或多家媒体供稿,乐此不疲、兢兢业业,充满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他们与媒体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向媒体提供稿子的同时,也承担编辑的约稿,分担媒体安排的采写任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他们是业余作者,其实也承担着专职人员的职责,成为媒体的重要依靠。
 
  但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在新兴媒体和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强势媒体的强力挤压下,地市报生存更是举步维艰,要继续生存和发展,除了传播手段的创新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在内容上狠下功夫。具体地说,就是要与强势媒体和新兴媒体,展开差异化竞争,做足地方原创新闻,更加接地气,更加关注民生,让受众觉得有用、喜爱、需要。然而,要做到、做好这些,离不开广大业余作者、特别是热心用户的参与和支持。
 
  让潜力用户成为源头活水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空前未有的自媒体时代。今年元旦凌晨,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用户采自现场的视频内容,就被电视台和网站广泛采用,便是例证。在海量的用户群体中,蕴藏着许多有实力和功底、潜力较大的对象。这对处于转型期的地市报来说,无疑是发现、吸引、团结和培养优秀作者的机会。
 
  首先,一如既往地和他们交朋友,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地市报虽然没有雄厚的财力,但在感情投入上,却不需要太多成本。编辑在海量用户中,一旦发现有写作天赋、潜力较大的可造之才,应采用电话、QQ、微信、跟帖等互动方式,积极主动与之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必要时上门看望,也可邀请到单位座谈,并尽可能为其作品提供发表园地。笔者作为《黔西南日报》采编人员,每次下乡采访,总会邀请当地作者一起共同写作,来提高他们对题材的把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加强。尽量在不忘老朋友的同时,结识新朋友。
 
  同时,还应该通过年终总结表彰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交流和联谊活动、笔会、互访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这些做法,《黔西南日报》一直坚持得很好,而且已经制度化、常态化,成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确保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有些媒体或多或少存在报酬支付不及时、不足额、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媒体甚至根本不支付报酬,不寄送样报样刊。尽管作者怨声载道,也只能徒叹奈何。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广大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才情,也抹黑了媒体自身的形象,降低了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再次,要真心实意地为作者、用户服务,随时让他们都能感到,媒体编辑是在为他们作嫁衣。虽然我们的编辑,并非个个都比业余作者更有实力,但编辑们作为专职从业者,手中握有稿子的生杀予夺大权,业余作者们都很尊重。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襟怀坦荡、虚怀若谷。在选稿用稿上,不存私心杂念,不受个人好恶干扰,识大体、顾大局,严格以质量为标准。尤其要明白,媒体与业余作者之间,是合作伙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甚至有必要树立业余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媒体衣食父母的理念,作者投稿不是寻求发表,而是对媒体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广大业余作者和用户的充分依赖和高度信任,使他们有成就感和归宿感,才会积极行动和参与进来,地方媒体的未来,也才会充满希望。
 
  (作者单位:黔西南日报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