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融媒体时代党刊面临的挑战与坚守

2020-12-02 来源:《媒体融合新观察》
  【作 者】李坤: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摘 要】党刊是引领中国新闻舆论事业的一面旗帜。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刊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作为党刊人依然应该对内容生产怀有一种信仰和坚守。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培养和加强外部人才资源利用,对于提升党刊影响力至关重要。在当前媒体格局剧烈变革的形势下,建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创新力度,加快转型步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是党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刊;挑战;坚守;转型

  党刊是引领中国新闻舆论事业的一面旗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创办刊物就是很多仁人志士传播真理、探索道路、宣传主张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党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各地新闻舆论的主流阵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对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根据研究者调查,目前全国期刊综述10130种,其中党刊48种。然而从发行上看,2017年期刊总印数24.9亿册,其中党刊1.3亿册;党刊发行量1009万份,是6499种学术期刊发行量的总和。因此“地方党刊在期刊阵营中虽然数量少,但影响大作用大[1]。”

  与此同时,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移动端”已经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2]。”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包括党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了严峻挑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就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自此,中国新闻界展幵了声势浩大的媒体融合探索。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3]。”

  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主流媒体传播魄力建设的必然路径。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无论是综合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还是服务能力、“两个效益”的增强,党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短板,距离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态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刊走上了媒体转型之路,并在内容创新、机构设置、流程再造、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广东《南方》、贵州《当代贵州》、北京《前线》、辽宁《共产党员》、湖南《新湘评论》、河南《党的生活》、重庆《党员文摘》、安徽《江淮》、广西《当代广西》等党刊都在转型浪潮中纷纷试水,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全国党刊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转型发展的策略,梳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寻找让受众满意且有利于党刊生存的发展模式,意义不可小觑。

  一、传播困境:党刊面临的挑战

  党刊在中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内容生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短板越来越明显。

  一是党刊缺少对读者反馈和用户体验的关注。党刊长期坚守内容建设,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在内容建设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标准的要求和高水准的呈现,对于自身的内容生产充满自信。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选择日渐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自信有时显得过于乐观。另外,由于党刊长期以来享受着政策红利,在发行量方面不用发愁,也常常因此缺少对读者反馈和用户体验的关注,由此形成不顾读者和受众体验的“一厢情愿”。

  二是党刊的文风不够接地气。近年来,全国党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行量,但发行量大并不意味着阅读率高。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党刊阅读率不足20%,一些党刊没人看,发下去后连包装都没有打开就被当做废纸卖掉了[4]。”

  导致党刊“无人问津”的原因除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外,也和党刊自身严肃的题材及古板文风有关。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中,“57.79%的读者认为党刊反映群众声音不充分,有20.8%的人认为群众声音太少,两者加起来将近80%[5]。”党刊肩负着重要的政治宣传、理论指导和舆论导向作用,由此形成相对固定的文风,以教育、传达、灌输为主,常常给人一种”板着脸讲话”的印象。

  三是党刊缺乏互联网基因。除了内容方面的弊端以外,党刊的平台属性也给自身的传播力提升造成桎梏。党刊因时效性滞后和缺少与读者互动,已遭诟病,这两个缺陷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党刊平台缺乏时下最需要的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所具有的快速化、社交化、技术化等基因传统党刊均无法实现。因此,在以“无纸化”为重要阅读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刊所依托的传播介质已不再“时尚”。

  二、内容为王:深度报道优势不能丢

  融媒体时代党刊传播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境,但作为党刊人依然应该对内容生产怀有一种信仰和坚守,党刊所彰显的深度报道优势不能丢,这是党刊传播力建设的根本。

  一是精准定位找读者。不管是纸质媒体还是平台网站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同一个载体中容纳各式各样的内容,各式各样的读者从中翻阅点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于不能像平台媒体一样“主动出击”寻找用户,党刊媒体就必须从办刊定位出发,以内容价值聚合读者的价值认同。北京前线杂志社旗下拥有《前线》《支部生活》《大学生》三本杂志,但定位不同、风格有别,作者不同、读者各异:“《前线》以高端、理论、深度为关键词,坚持做理论解读、理论阐释、理论升华、理论研究,做北京市委理论发言人;《支部生活》以基层、实践、深入为关键词,扎根支部,办成组织生活的家园、党员教育的课本、支部工作的指南;《大学生》以校园、思想、心灵为关键词,把握学生需求,融入大学生活[6]。”通过精准的办刊定位,前线杂志社三本刊物找到了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党员、高校学子等不同类型的读者。

  二是策划先行做内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必须要在新闻内容、呈现时机、表现形式等方面深入思考创新。相比传统媒体报道,策划先行是融媒体报道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爆款”的重要方式。《当代陕西》下大力气进行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受众意识、精品意识,把供给和需求更加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围绕“文化自信”“健康陕西”“柔性治水”“全域旅游”“解码黄陵”“铁腕治霾”“脱贫之路”“执纪监督”“营商环境”“秦腔”等策划了系列专题。同时,将这些选题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及用户接受习惯重新编辑、提炼优质内容、进行二次有效传播,广泛触达媒体的目标用户,提升媒体融合传播力。

  三是栏目设置强引领。栏目设置丰富体现党刊的包容和广博,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刊栏目设置必须归于个性和特色,逐步形成有意识的个性追求,这样才能形成与读者互动的格局,提升党刊内容竞争力。纵观全国党刊,党刊栏目设置通常在10到20个之间,呈现内容比较丰富,如辽宁《共产党员》杂志共有20多个栏目,以“先锋评论”“党建经验”“党建论坛”“党员风釆”等栏目集中体现了党建特色,以“史海观澜”“人生智慧”"人文辽海”“文化广角”“科技天地”等栏目大大丰富了刊物的文化信息量。广东《南方》杂志以高级党政领导、各级公务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参政议政人士、社会各界精英等为读者对象,在栏目设置上,一方面突出时政、经济热点等重点栏目,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兼顾文学、评论、艺术、漫画等综合性栏目,报道读者关心的话题。“当代视线”和“山里山外贵州人”“名家专栏”是《当代贵州》杂志多年来经营的品牌栏目。“当代视线”以深度、鲜活为特色,围绕贵州省委中心工作持续推出封面深度报道,占杂志的五分之一版面,每年策划推出50个以上封面专题报道,对中央和贵州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进行深度报道、权威阐释,自幵设以来持续推出了多个重磅专题策划,获得业界广泛好评;“山里山外贵州人”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还在定位上体现了栏目的个性,挖掘和宣传全省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以及在他乡奋斗的典型贵州人,既把握时代脉搏,又具有人文关怀,逐渐成为杂志品牌栏目;“名家专栏”邀请政治、经济、文化、党建、战略、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知名专家撰稿,围绕当前中央政策导向和贵州实践为大的选题导向,文章的形式以轻松活泼、深入浅出的随笔为主,以思想性、前瞻性、文化性、影响力、指导性、知识性见长。

  三、人才培养:激活事业发展的一江春水

  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荐,关键在人。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培养和加强外部人才资源利用,对于提升党刊影响力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新闻队伍“四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如何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内蒙古实践杂志社为了加强人才培养锻炼,制定专门的学习培训计划,把“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培养摆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重点培养在融媒体管理、理论通俗阐释、网络语言表达、媒体宣讲等方面的领军人才,选派年轻业务骨干到求是杂志社以及外省党刊社交流培训,参与求是杂志社和全国党刊分会主办的采访、调研、研讨活动,选派采编人员到盟市、旗县委宣传部挂职锻炼,着力选拔管理人才与业务骨干。南方杂志社2017年评选3位骨干记者为“南方主笔”并分批推荐为集团“南方名记”,组建南方名记工作室、南方主笔工作室,在人员、资源、培训方面给予支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给予高度评价:“2017年,三位'名记''主笔'培育了'寻找最美第一书记''殷殷夜有声''读・书记'等品牌栏目,成为杂志社深耕主业、开拓创新、融合发展的尖兵,在引领融合创新、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7]。”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把全媒体人才培养、引进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全媒化集团军。成立天眼大学,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把业务骨干送出去,抓好全媒体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加大频率持续举办培训活动,培养更多会使“十八般武艺”的融媒人才,建设“纸编”“网编”合一的“两栖”型编辑队伍。

  二是借助“外力”支撑内容建设。专家智库的建设无疑为党刊内容建设带来极大的“外力”,对彰显党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多家党刊正往这个方向实践。云南云岭先锋杂志社构建人才资源“朋友圈”;天津支部生活杂志社积极推动红色智库建设,充实党建专家学者库,做强理论阵地;南方杂志社逬一步梳理南方党建智库及杂志理论名家等专家外脑资源,统筹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加强专家库建设;《当代陕西》杂志建设符合媒体发展的新型智库,分批次成立党建智库、经济智库、文化智库等,形成当代陕西“智库群”……

  在当前媒体格局剧烈变革的形势下,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创新力度,加快转型步伐,推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党刊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应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道路上奋勇当先,这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新闻战线面临的崭新时代课题,也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注释:

  [1]杨驰原.新时代地方党刊的价值和发展建议[J].传媒,2019(2)上.

  [2]新华网.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0L].2019-01-25.http://www.xinhuanet.com/poIitics/Ieader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4]齐雪梅.现代传媒环境下党刊必须创新舆论引导方式[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5]李聪.全媒体时代党刊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以《北京支部生活》月刊为例[J].青年记者,2015(18).

  [6]李明圣.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努力建设与首都地位相称的新型主流党刊集团[J].传媒.2019(3).

  [7]杜一娜.党刊融合入“深水区”多样“泳姿”愈发自如[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4-1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