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医学期刊组织健康科普、助力抗击疫情的实践——以《淮海医药》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为例

2020-12-18 来源:《天津科技》
  【作 者】王艳:安徽省蚌埠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淮海医药》编辑部;袁长江:安徽省蚌埠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摘 要】在第3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淮海医药》积极履行医学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践行在健康科普宣传中的社会职责,利用期刊品牌和强大专家资源组织开展“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型健康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对此次科普活动进行总结,分享收获与思考,探讨综合医学学术期刊在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加快医学信息传播,做好知识服务作用,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医学学术期刊;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科普;实践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各尽所长,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伟大抗疫精神使全国人民深受感动和鼓舞。

  《淮海医药》积极履行医学科技期刊在健康科普中的社会责任,经过前期调研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医院纠纷科及部分患者家属,发现:此次疫情以来,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大为好转,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和卫生健康工作理解认同度明显提升,医患沟通畅通了许多,和谐的医患关系逐步建立。为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树立尊重医生就是尊重自己生命的理念,《淮海医药》编辑部利用期刊地方品牌和强大的专家资源,在第3个医师节当天组织“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型健康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使现场公众接受更专业、更权威的医学科普教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提高自身防控意识,树立科学健康观和生命观。

  1 医学学术期刊助力抗疫的必要性和优势

  1.1 必要性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明确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发挥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保障公民的安全健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2020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出版单位要加强选题策划,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以理性态度和健康心态抗击疫情。由此可见综合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1],承担着交流抗疫经验和记载战胜疫情成果的重大历史责任[2],承担着为普通大众传播权威的医学知识,提高民众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的社会职责。

  1.2 优势

  医学学术期刊是权威医学成果发布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拥有由作者、审搞人和编委等多学科医学专业优秀工作者组成的医学专家团队;拥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期刊编辑,因此医学期刊具有得天独厚的健康科普优势和媒体属性[3],有服务国家战略及社会发展的大局[4]的能力。能借助自身平台优势培育民众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理性,在多发病、慢性病方面引导民众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更好地履行医学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

  2 精心策划和组织,确保科普实践效果

  2.1 抓好主题,选择好时机

  在第3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充分肯定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作的艰苦努力和重大贡献。及时地、权威地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不仅能够及时解疑释惑,提升全社会对各种谣言和虚假宣传的鉴别力,还激发了各界群众了解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淮海医药》举办的此次活动选择在2020年8月19日当天,科普的主题就是节日的主题——“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2.2 组织强大的优质专家团队

  在医学科学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邀请高发病学科专业的知名医学专家,组织了流行病学、心血管、神经内科、骨科、心理学等20多个学会的50多名优秀专家,特别邀请了参加湖北抗疫的一线英雄和几位“江淮名医”组成强大的健康科普团队。专家多是期刊的编委,不仅是临床专家,还是医学院的讲师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带教经验,能更好发挥科普的宣传作用。

  2.3 精心挑选制作科普宣传资料

  精心挑选制作市文明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红十字、市紧急救援中心和卫健委法宣科的科普展板、科普挂图、科普知识画册等各种科普宣传资料,挑选《淮海医药》近几年刊登的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和其他综合医学期刊、报纸及科普图书等传媒资料。多途径、多举措增强医学专业知识的渗透力,实现科普作品的大众传播。

  2.4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针对普通民众关心的健康、食品安全、就医环境、医患关系及获取健康知识的途经等问题。此外,还有对《淮海医药》杂志的了解及要求等。

  3 科普实践的收获

  《淮海医药》此次组织的大型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得到政府、广大民众和医务工作者的赞扬,充分履行了期刊的社会职责,积极发挥了医学期刊的健康传播和精神引领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3.1 公益活动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较便捷的途经,但当前日趋多样的传播媒介水平参差不齐,网络健康知识来源芜杂,太多的不实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各种夸大甚至歪曲医学事实的报道层出,使得突发性事件很容易被迅速放大,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5]。而此次由多学科专业组成的权威专家对民众关心的疫情问题、高发病、慢性病问题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鼓舞人们增强战胜疫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更好地传播了科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2 民众接受了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

  许多民众不畏炎热赶到现场,高血压、心血管、骨科专家面前排队义诊的民众最多。此外,大众对疾病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打消对疫情的恐慌疑虑,对常见病、多发病获得了专业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3.3 拉近了医务工作者与民众的距离

  党和政府按照周密部署、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多措并举[6]的有效措施深得民心;中国医师群体在这场战疫中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抗疫科普专区,民众对医务工作的辛苦和疾病的复杂性有了重新的认识。专家现场倾听民众对就医的期望:希望青年医生改变服务态度,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矛盾纠纷减少可以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创新,及时记录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7],造福全人类的健康。

  3.4 提高了《淮海医药》的品牌知名度

  部分大众反应以前从没订阅过,不知道自家门口有那么好的医学期刊,活动吸引了更多领域、不同层次学科背景的作者和读者,获取更多优质的稿源,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8]。也激励了期刊有能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让《淮海医药》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增加期刊的发行量,促进期刊的长远发展。

  4 思考实践活动发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医学学术期刊缺乏专业的科普人才

  虽然医学期刊编辑接受过医学或科学方面的系统专业培训,拥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互联网运用能力,有很多健康科普宣传的优势,但是真正组织大型的现场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编辑部本身工作繁忙,编辑人员较少,缺乏专业的科普人才及科普宣传现场经验,对公众的人数及现场高涨情绪预判不足,科普宣传资料准备不充分。对于这些问题,《淮海医药》编辑部认真总结经验,未来注重编辑自身科普能力的提升,加强联系科研院校、学会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更多探索健康的知识讲座、专题演讲等多样化的健康医学知识普及活动。

  4.2 医学学术期刊在医学知识传播方面受众面小

  从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和现场公众的诉求显示,广大民众对此次健康科普及义诊非常欢迎和认可,对食品安全、突发传染病、心理健康、各种慢性病这几类健康话题关注度较高。与白莹[9]等的调查基本一致,公众希望能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生服务态度,希望能获得健康生活指导、应急自救技能培训等。网络、报纸、科普期刊是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医学学术期刊由于严格的编辑规范要求和专业的医学术语,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能广泛在大众中传播。为了发挥医学期刊在医学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促使期刊更好地发展,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添砖加瓦,编辑部经研究思考在后期栏目设置、组稿策划、健康科普途经、传播方式等方面积极做出调整。

  ①持续策划出版一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自助与疏导类普及读物,继续开通审稿绿色通道,优化信息传播,保证疫情最新、最权威研究成果的文章快速评审和编校出版,不断为疫情防控及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学术支撑和智库支持作用,引导舆论正向发声,发挥医学期刊的宣传导向作用,使民众及时了解最新的疫情信息。

  ②激发编辑的创新思维,在保证医期刊学术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定的版面刊登选题新颖独特的科普文章,尽量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插入与大众生活贴近的科普图片、科普画页等,以通俗的文字提取专业研究中的医学信息[10],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学术文章的易读性和趣味性,用读者熟悉的词汇代替深奥生涩的专业医学术语,使普通大众也能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

  ③提升编辑的专题策划能力,坚持期刊专业性、创新性的同时,加强专题组稿增加期刊的实用性。根据大众的健康需求,更接地气地出版民众关注度较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多发病的专刊或增刊,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进行普适性和大众化的科普转化,提高大众疾病预防知识和疾病管理能力,养成低盐、低脂、低糖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④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新媒体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学习国内外优秀期刊办刊经验,如中华系列杂志、各医科大学学报等。创新传播模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杂志管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微信目前已成为大众最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老年人群中也应用比较广泛,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有效地利用微信公众号联合纸质刊物打造特色栏目,及时跟进大众关心的疫情问题、健康热点问题,缩短出版时滞,优化出版流程,丰富传播内容,多渠道实现医学知识的快速传播。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民众的健康科学素养提升了,基本医学知识水平提高了,对疾病的复杂性就会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能与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也会越来越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能有科学理性的思考。

  5 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地区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刊在继续定位服务临床、服务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传播模式,把医学研究和健康科普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相关主题的组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经积极主动地向民众传播医学前沿创新成果,普及健康知识,满足大众健康需求,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云.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科普途径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162-164.

  [2]王福军,冷怀明,刘坤祥,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J].编辑学报,2020,32(4):390-393.

  [3]李娜,刘洋,李玉乐,等.临床医学期刊在健康科普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20,32(2):177-180.

  [4]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2):81-82.

  [5]张建军.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医学期刊的责任[J].天津科技,2020,47(8):106-107.

  [6]徐文华,王景周,孙升云,等.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暨南大学学报》的《新冠肺炎防治》专栏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2):145-149.

  [7]贾泽军.突发事件中医学编辑的抗疫实践及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20,32(2):142-144.

  [8]刘新艳.医学专业期刊科学普及的责任及传播途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64-268.

  [9]白莹,张竞文,赖纯米.云南省健康科普知识的公众需求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96-97+140.

  [10]欧阳菁.论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J].编辑学报,2009,21(3):200-202.

  [11]曾蕴林,周丽,张耀元,等.提升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策略探讨[J].天津科技,2020,47(8):108-11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