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肖晓羽、李佳、赵晓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摘 要】本文从光盘载体、数字教材App等方面梳理了北师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未来教学与学习服务平台的发展构想,旨在总结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实践经验,促进数字教材行业发展。
【关键词】数字教材;营销;教学服务平台
中小学教材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出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教材正是在数字化、移动化时代浪潮下应运而生,随着数字技术和应用模式的逐步成熟,数字教材也在教学中发挥日益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北师数字教材的发展为例,浅谈几点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的实践与思考。
一、数字教材必要性
(一)教材出版发展转变的要求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深刻影响我国教育发展,并在出版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的教材出版量中,60%都是中小学教材出版,影响着超2亿的受教育人群。伴随数字化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行业还是出版行业,都对教材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迫切的需求。目前出版单位、教育部门及相关技术服务商都对数字教材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二)教材配套服务的要求
教材配套服务是出版社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一线有效开展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教材配套数字资源通常以光盘为载体,有的光盘内含教学设计、电子课件、微课、示范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如北师大版教参光盘,有的光盘中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如苏教版教参光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评价的变革,对教材配套的服务支持也提出了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教材配套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教材质量及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数字教材由于其与教材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字化优势,也为教材配套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系统的影响日益加深,信息化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最新技术发展成果应用于数字化教学产品开发,是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公平教育、高质量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要完成这场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教材起着重要的引领、规范和支撑作用,而数字教材的研发和使用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我国数字教材的发展现状
对于数字教材的概念含义,有研究者提出了课件软件说、出版物说、媒体资源说、教学系统说这四种情况。以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体研究指出:数字教材的功能应该考察五个方面,即结构化呈现、媒体可操控性、笔记功能、作业功能和管理功能。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体认为:数字教材不仅应具备教学性和阅读性,还应突显关联性、开放性、富媒体性、交互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数字教材的发展现状,笔者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安徽出版集团、外研社等出版单位,以及广东省、河南省、江西省教育平台进行了调研。
(一)国内教育类出版社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第三代数字教材,并已在北京、广东、河南等地实现了落地工作,其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相辅相成,实现同步更新,其中嵌入了音频、视频、动画、文档、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内容,并实现师生和数字教材之间的人机或人人多向交互,可以很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新课标教材配套电子教材产品,以传统光盘载体为依托,同时提供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网络平台等多种产品形式,旨在搭建立体化、互动式、开放型数字教材体系。安徽出版集团早在2009年就开始立项“无纸化教材”的开发,并在16个地市学校进行试点。
(二)我国重点地区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近年来,数字教材先后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以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等形式开展教学试点应用试点,河南、贵州等省市也开始逐步推广数字教材的应用。广东省数字教材全覆盖项目,通过采购当前使用的主流出版集团的数字教材,实现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其粤教祥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有超过400册的数字教材,具有“强互动,多媒体”的特点,目前已覆盖广东省1300多万师生,基本实现广东省数字教材的普及化、常态化应用。河南省主要基于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为河南省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提供全学科、全学段、全版本的数字教材,共计上线300余册,涵盖该省实际使用教材的95%以上。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中的数字教材板块,向全省提供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电子版和地方课程电子教材的网址链接,其主要形式是各出版单位教材电子文件的静态媒体数字教材。
从各出版单位数字教材探索以及各省市数字教材推广情况来看,数字教材整体服从“强调纸质教材内容的数字化还原—支持丰富的动态媒体形式—将各种媒体资源有效整合—整合内容资源、终端设备、教学工具与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即从早期的纸质教材原版原式复制逐渐趋于在保持纸质教材教学性的基础上加入媒体、资源、互联等新特性。
三、北师数字教材探索历程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北师大出版集团也在不断探索教材数字化的发展模式,中小学教材配套资源和服务经历了多媒体教学光盘、数字教材App等形态。
(一)北师大出版集团教材数字化探索阶段
早期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光盘为载体为师生提供教材配套资源,其中包含教材配套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拓展素材、教学示范课、微课、实验视频等相对较为传统的数字资源,满足教师教学的基本需求。之后探索了以原版原始方式呈现的光盘版电子教材,在光盘容量的范围内融合了上述多媒体资源,供师生教学和学习使用。从2016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开始积极探索数字教材的研发,在充分整合和利用出版集团优质的学术资源、丰富的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语音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将优质资源与数字化功能有机结合,打造满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数字化、立体化教材。北师数字教材App于2017年上线,目前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数学、英语、物理、生物,高中英语、数学共9个学科62册。
(二)北师数字教材产品定位和特点
1.原版原式呈现,严格遵循出版流程
北师数字教材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为蓝本,采用原版原式的呈现方式,与纸质教材保持同步更新改版。数字内容由教材编写组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一线教师参与策划制作,并经北师大出版集团专业学科编辑按三审三较的出版流程严格把控,从制作和编校两个层面保证了数字内容的出版质量。
2.丰富媒体资源融合,扩展教材容量,丰富学习体验
北师数字教材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融合丰富的多维度、可交互的多媒体资源,包括重难点讲解、拓展知识、同步练习,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嵌资源以课时为单位,匹配到教材页面对应位置,以不同图案的图标加以区分,即点即播放、即点即查看,扩展纸质教材容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生动、更多样、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3.打造乐学场景,凸显学科特色
基于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北师数字教材研发了辅助学生学习的学科特色工具,如在英语数字教材中,除提供课本点读、连读、复读等功能外,基于智能语音识别和评测技术开发了口语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口语发音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实现口语学、练、测;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数字教材中提供游戏化口算练习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支持多终端使用,满足多场景、多层次使用需求
北师数字教材产品形态涵盖PC客户端、iOS系统App、Android系统App和光盘版,除实现教材浏览、资源查看、班级管理、学情报告等多种功能外,还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尽的周度、月度学情报告,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自评自测,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等多场景、多层次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打通教师和学生用户,为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5.创新数字教材+教育资源网的教学和资源服务模式
为给用户提供更具组织化、体系化的数字化服务和资源服务,以北师数字教材为基础,构建了数字教材+京师教育资源网的一体化教学和资源服务模式。京师教育资源网可实现数字资源的多维度检索、在线浏览、管理和下载,数字教材中的所有资源均可在“京师教育资源网”下载,京师教育资源网注册账号可直接登录并使用北师数字教材App。
(三)数字教材营销模式探索
在营销策略方面,北师数字教材探索区域项目合作、与高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合作、面向C端的会员服务等模式。选取重点省份,以政府采购方式合作,目前已在河南和广东两地省级数字教材平台上线,帮助当地师生实现高效教学和自主学习;与互联网教育公司开展合作,扩大数字教材辐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面向C端用户提供数字教材App中单册教材按使用时长购买等服务。
四、数字教材未来发展模式构想
笔者认为,北师数字教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面向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用户,整合北师大出版集团优质资源,以数字教材为入口,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以优势学科为主要切入点,为教师多样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教、学、测、练一体化服务,构建智能化、个性化、交互化的教学和学习服务平台,最终形成较为全面的教学解决方案。
平台整体由系统和硬件底层、内容层、应用层和技术层四部分构成。系统和硬件底层为平台提供运营环境;内容层由核心素养体系和知识库、资源库、试题库“三库”的内容组成,是构成教学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基础;应用层由核心素养评测系统、教学培训系统、资源平台、活动平台和教育图书与期刊查阅平台组成,为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技术层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行为信息、作业信息等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是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的基础。平台可帮助教师轻松备课和教学,满足个性化辅导和专业成长需求,可通过学情诊断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其中,应用层五大平台是数字教材未来模型中串联平台功能和链接用户的主要平台,也是数字教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一)核心素养评测系统
核心素养评测系统以大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为支撑,结合教育测量理论、课程改革评价方向,以知识点建立训练与测验习题集和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具有弹性的随堂测试题,为教师提供测试反馈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可接收到教师端推送的检测内容,并收到测试反馈报告及系统自动化诊断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推送的学习内容及知识讲解,形成自适应学习的闭环。
(二)教学培训系统
教学培训系统依托出版单位纸质教材培训会,创新本地化培训+网络培训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拓展培训辐射范围和空间,构建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网络培训课程,同时实现对教师用户的引流。
(三)资源平台
资源平台以数字教材和资源包两种形式,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备授课资源服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服务,节约教师筛选资源的时间,满足教师备授课使用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用。
(四)活动平台
活动平台依托培训系统和资源平台,以及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课题等,开展各类教学成果的线上、线下评比活动,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优质内容资源的汇集,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优秀作品推荐至期刊发表,解决教师职业晋升需求的同时,丰富期刊内容。
(五)教育图书与期刊查阅平台
教育图书与期刊查阅平台主要依托出版集团丰富的教师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类图书资源,将图书和专业期刊以数字化的形式提供给教师,满足教师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并通过数据分析,反馈教师需求,促进纸质图书选题优化和图书、期刊的订购。此外,在营销推广模式上,针对不同的客户和用户,构建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产品组合方案、解决方案,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线上线下运营服务,为教师、学生、学校、区域等不同用户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
五、结语
本文聚焦北师数字教材,梳理了北师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北师数字教材的营销策略,并提出未来教学与学习服务平台的发展构想,希望和同行分享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实践经验,共同促进数字教材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构建以数字教材为内容核心的服务教育新业态[J].科技与出版,2019(11).
[2]宋杰青.数字教材: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兼谈中小学数字教材的研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
[3]邓丽平.教材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与建议[J].传播与版权,2016(5).
[4]唐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出版产业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以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出版科学,20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