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开篇即提出一个命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是什么?围绕这一命题,全书以百科全书的方式全面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例如,在谈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时,作者认为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先进分子强烈地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失去光明的前途,并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怀疑和动摇,由此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和批评”。这一评论表面看中规中矩,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作者在对此进行进一步论述时,采用了全新的世界史视角,这样的视角无疑是具有意义的。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需要解答一个问题——什么是红色文化?一般来讲,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汇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在该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阅读到作者对红色文化内涵及外延的深刻理解和全面了解。作者大开大合,往来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发展历史中,许多观点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而在一些细节上,作者毫不马虎,精心考证,细致解释。在谈到“解放区新英雄传奇作品的产生”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革命军人的英勇杀敌,描写猎猎军旗的迎风飘扬,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作者的视角关注到“关于开国盛典的新闻报道”,让人仿佛置身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南湖红船、井冈山小道、红岩的牢狱、宝塔山下的灯火,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红色文化故事、旧址、人物、事件,作者均进行了重点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文化发展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史的梳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恰恰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书讲述了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什么“舶来品”,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总结和吸收。该书在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目标是不断创造先进文化。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如何判断文化的先进性,关键看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始终是鲜明的。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文化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的厚重,不只因其有300万字之巨,也因其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需求,为时所用,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