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广东科技出版社)汇集了50多位淡水鱼类专家及鱼类生物学、生态学科学工作者50多年的科研成果,先后入选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书系统介绍了江河鱼类的早期发育形态、生态特征,是一部一笔一画铸炼出来的著作。
江河鱼类早期发育的形态、生态特征是研究江河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识别鱼类胚胎的基础。通过调查、科学试验获取数据分析我国江河鱼类资源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三:一是江河鱼类资源种类繁多,难以系统整理出来;二是图文并茂,科学鉴定众多物种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工程;三是每个物种的鉴定培育及图片绘制用时非常长,研究任务重。
《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是对我国淡水鱼类资源及其早期发育形态特征的一次系统梳理,凝聚了几代淡水鱼类生态学家的智慧,不但科学地按照现有的淡水鱼类分类系统进行分类,而且收集了大量且过去少见甚至未见过的图文资料,对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书在创作之初就是基于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绘画功底,作者还是花费了一番心思。比如肌节是反映鱼类发育的重要特征,绘制过程中要绘制出具体的肌节数量,作者根据显微镜的细微观察一步一步地描绘,为的就是不仅要绘图美观,更要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的体现。
江河鱼类资源种类繁多,比如鱼类的吻和口型就有21种分类,再对应120多种鱼类将其一一分类。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还包括头部形态、肌节、眼径、黑色素等,涉及特征因素较多。
书中复杂而系统的分类凸显社会价值。
《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比如海关检验,禁止出口国家珍稀濒危鱼类仔鱼或稚鱼期基本上是一个模样,但是有图谱对比就会发现细微差别。因此一定要了解鱼类早期形态特征,才不会搞错,《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对于物种鉴定是很好的科学依据。
然而该书也有美中不足。书中对鱼类的描述绘图并没有达到每个鱼种,每个发育阶段的绘图。主要原因是受到野外采集的局限,但这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总而言之,《江河鱼类早期发育图志》是几代淡水鱼类生态学家多年积累的成果,成书基础相当深厚,把复杂的鱼类特征和分类通过图表展现,为野外考察收集样本提供了查对资料。该书也对推动和提升江河鱼类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淡水鱼类生态研究和水利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