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探寻万里长江历史文脉——评《长江文化史》

2021-01-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姚伟钧
  在人类文化创造的自然环境中,河流是人类各种文化发源的天然摇篮。长江作为亚洲第一大河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腹地10个省(区、市),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对长江流域的文化进行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与研究,让人民领略万里长江的数千年文脉,这不仅对深入了解长江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弘扬与创新底蕴深厚的长江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和徐吉军担任主编的图文本《长江文化史》(长江出版社)马上就要出版了。全书200余万字,上千张图片,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了长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

  此书在1995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98万字。在时隔25年后的今天,作者增加近一倍的图、文,再次出版,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选题意义重大。近几十年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合作,把我们对历史的考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两支。但在此之前,受“中原中心论”的影响,论述黄河文化历史发展的著作如汗牛充栋,但研究长江文化发展的论著却稍显不足。《长江文化史》的出版具有弥补区域文化研究薄弱环节的重要意义。

  第二,视野开阔。《长江文化史》是对区域文化研究新的尝试,它有异于过去诸如楚文化、齐文化、晋文化圈的传统文化区域研究,打破地域藩篱,放眼整个中国南方文化体系。这样的研究方法,视野开阔,异中求同,别开生面。

  第三,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长江文化史》一书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政治、经济、哲学、科技、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内容,从新的阐述角度全面概括长江文化的独特风貌。从时间跨度而言,此书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近代,悠悠100余万年,不啻于半部中国通史。《长江文化史》在史料的爬疏、搜罗、鉴别和使用上,也颇见功力。如此书使用了大量的最新考古发掘资料,这给全书增色不少。其写作难度与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第四,立论精当,见解独特。《长江文化史》不仅注重对长江文化发展特征一般性规律的探索,而且对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此书力图从动态的变化中探索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语言生动。作为一部时间纵贯百万年、空间涵盖南中国的史学作品,此书文字却清新生动、简洁明快,读之使人兴致盎然。如讲述凿井技术的发明一章中,对河姆渡人在挖凿水井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及解决方法的描绘,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和技术能力进行地种种设想和推测,都十分生动可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长江文化史》就像展示长江文化的巨幅画卷,有波涛汹涌,亦有静水深流;读《长江文化史》就像驾驶一叶小舟在这画卷中顺流而下,一路旖旎风光无限,令人赞赏与叹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