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勒韦迪诗作的中译本屈指可数,因此,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品牌联手拜德雅图书品牌经过多番考量与打磨,推出这一部勒韦迪的代表性诗体小说——《塔朗窃贼》(广西人民出版社),以飨读者。对喜爱并关注勒韦迪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还有个特殊的意义——它是作者的一段精神自传,是他在巴黎文化圈受挫的记录。读者在欣赏它的时候,除了能感受到勒韦迪的诗歌魅力,亦打开了一扇直通这位世界级诗歌大师心灵的窗户。
《塔朗窃贼》诞生于勒韦迪对艺术家好友的一次探访:某一天,勒韦迪去拜访住在巴黎的好友马克斯·雅各布,看到一个装满手稿的箱子,顿生好奇。但雅各布担心勒韦迪会窃取他的写作灵感,便当着勒韦迪的面关上了箱子。这一关闭箱子的举动提示勒韦迪,他与文学之都巴黎的友谊是不可靠的——他后来与雅各布、布勒东等人不欢而散,并于1926年离开巴黎去索莱姆隐居,其诗作中始终萦绕着面对现实的尴尬与无力。
缘于此,《塔朗窃贼》全书围绕现象世界的无基底性展开,一切生活在白昼中的人与物都处于巨大的悬浮状态,随时可能坠落,相互之间有观看的窗户,但绝没有紧密维系的纽带。为满足现代人心复杂多变的表达需求,勒韦迪抛弃了法国传统的象征派表达方式,充分发挥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他潜入自己思想最隐秘的深处,打破了表面完整的具象、线性的叙述逻辑以及思维平庸的轨道,梦导一般记录下故事碎片和心灵战栗的时刻,全诗充满着“有意味”的断片、意象的自由更迭、隐秘直觉的多层呈现,呈现出跳跃、突兀、变幻的特征,一切都以抽象化和梦幻化的内在旋律陈述。因为这样的超现实主义特点,全诗局部意义清晰,但总体意义模糊,甚至难以准确地表达具体的主题,但是,它却最真实地揭示了知性逻辑无法解释的微妙感受,以音乐般的玄妙方式直接嵌入人心世界,赋予了全诗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既富于现代主义的抒情特征,又颇具行云流水似的风范。勒贝尔·萨巴蒂埃这样评价《塔朗窃贼》:“1917年,在《塔朗窃贼》中,他通过叙事的网状结构,对谵语和梦幻记录的虚构进行了实验。在这方面,他显然先于超现实主义者。”
因勒韦迪与毕加索、布勒东、阿波里奈尔、雅各布、布拉克、格里斯等大师过从甚密,留下了多幅大师们为其亲笔创作的肖像画,本书除诗作内容,将这些珍贵的画作收录其中。更难得的是,本书还收录了勒韦迪的珍贵签名。
目前,勒韦迪的作品在国内出版的并不太多,本书的出版对于国内进一步了解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同时借鉴西方表达方式,突破语言的陈规等或能提供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