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教育出版 深化改革再出发——一家小众专业出版社的创新探索之路

2021-01-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刘翘楚 李一行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豫教音像社)成立于1988年,原隶属于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6月划转至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成为中原传媒旗下11家出版社之一。

  作为一家没有图书出版资质的教育电子音像社,专业、小众是最鲜明的标签和特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出版社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无路可退便只能一往无前,迎接数字出版机遇与挑战、坚定践行融合发展之路,是我们唯一也是必然选择。

  三十年,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三十年,一个稚嫩的生命步入而立之年。对于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来说,三十年峥嵘岁月,三十年春华秋实,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栉风沐雨,坚定践行着教育出版的初心使命。

  1988年10月,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正式成立。建社之初,没有宽阔明亮的办公场所,没有充足的办公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经费,仅作为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的一个业务部门,与河南省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求,豫教音像社迅速确立“以教材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编辑出版思路,紧紧抓住“服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坚持“挖掘选题”“开拓市场”两个基本点,承担起了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各界音像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信息化音像电子出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传统用幻灯片、磁带、录像带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信息化成为教学的新形式,豫教音像社这支逐步壮大起来的、热爱电教事业并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出版队伍,见微知著,厚积薄发,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拥抱新的历史机遇。电化教育进入新阶段,出版社的发展也进入新征程。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2003年,中央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拉开序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出版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豫教音像人不断思考如何将教育技术出版形式与课程教材融合,让教材更生动,让课堂更精彩,不断探索适合本社发展的融合出版之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到“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指明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刻不容缓。

  在教育信息化和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和背景下,豫教音像社对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有了更加清晰、更为立体的部署和规划。2017年春季,经过大量调研、考察、论证,“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是河南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唯一的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平台搭起来,资源也要引进来。豫教音像社先后与人教社、北师大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进行数字教材的租型合作,筑巢引凤,把国内教材出版社最新的数字教材引入进来。对数学、化学、体育、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部分版本,豫教音像社进行了自主研发,自研占比近1/3。投放平台后,以其操作的简便实用、功能的贴合实际,深受一线师生好评。

  截止到2020年年底,河南省中小学生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数字教材覆盖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使用教材版本的95%,基本实现了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全覆盖,共有13个学科16家出版社的258种教材。由原来单一载体形式升级为“光盘+PC端+手机端”共同支撑的多种载体形式,这在全国尚属首例。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筑牢了豫教音像社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基础。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

  在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中,豫教音像社在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推动内容创新的同时,持续进行管理创新、要素创新,形成具有“头雁”引领作用的“五个一”河南模式,即拥有一套政策保障、开发一个数字平台、出台一项建设规范、树立一批样本学校、建立一套运行机制。

  一套政策保障:河南省教育厅明确规范全省电教教材(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并要求确保经费专款专用,足额征订。

  一个数字平台: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河南省中小学电教教材(数字教材)应用的技术支撑服务工作。

  一项建设规范: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规范》,此规范为全国第一套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规范。

  一批样本学校:2018年11月,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名单,强化示范校的典型引领。

  一套运行机制:由新华书店统一征订发行,各级电教部门开展数字教材的在线注册、应用培训、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并加强对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的指导,形成了以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为“路由器”,智连政府、学校、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等相关服务群体的新样态,探索出一条数字教材审查管理、征订发行、下载阅读、多终端同步等全流程运行机制。

  这“五个一”形成了数字教材规范管理和应用的完整机制,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鲜明的“河南模式”。“五个一”河南模式作为在课程改革方面、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成果,完成了新型教育信息化的“变革”。

  2019年11月,教育部教材局中小学数字教材实地调研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教育部教材局数字教材应用工作调研组一行在河南郑州、信阳两地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听课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对目前河南的数字教材大面积普及使用给予肯定。在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下,中原杏坛数字教材使用经验在全国大放异彩。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电化教育专家观摩团到河南交流学习数字教材建设应用经验,对于“数字教材+教学资源+数字终端”的新型教材形态下,数字教材赋能的课堂教学展开讨论交流,实现了数字教材领域“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新局面。

  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2018年年底,在河南省中小学生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围绕教育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围绕数字教材的深度应用,“数字教材应用云”应运而生。该平台是河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为核心,着力构建“中小学综合评价服务”“中小学人工智能服务”“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一核心三服务”体系,围绕教、学、评、创、培等教育教学环节,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全流程、体系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一体化教育信息化服务。通过与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大数据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合作,利用教育大数据赋能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是大数据赋能出版的重要转型探索。平台充分发挥融合出版的优势,为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教育出版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数据学科质量测评是一种“纸数结合”的产物,即纸质试卷测试完成后,经过数据采集、加工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后,出具区域、学校、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在不改变学生答题习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在卷面埋设扫描点,扫描后经过数据中心处理,对学情信息实现“3D打印”立体分析。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精准诊断与评价。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推荐适宜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准确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参考。

  目前,大数据学科质量测评已覆盖河南全省20430个班级,学生总数1114860,为河南全省师生提供了1875005份免费的各类学情分析报告,保障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大数据采集工作的有效进行。

  随着数字教材、大数据测评等各项应用的深入推进,豫教音像社正逐步完善升级数字教材应用云平台的功能,2020年年底又新增了人工智能教育服务。2020年11月2日,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峰论坛暨专题培训会召开,标志着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开启。2020年11月14日,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承办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2020年12月底,河南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上线。至此,由课程、师资、资源、平台、赛事组成的闭环基本形成。

  围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豫教音像社提供全方位的教师培训服务,仅2020年一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旧进行了近百场线下培训,覆盖河南省18个地市,参训人数15万余人次;其中于10月份依托数字教材应用云平台的统编三科培训,参训人数就达到了13.9万人次。

  书人优者,为国为民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说过:“做出版和从事其他许多社会文化活动一样,首先要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书人优者,为国为民。”在完成高质量出版转型升级的同时,豫教音像社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时刻关注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需求,在秉承高质量服务教育的同时,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承担出版人的社会责任,体现出版人的社会担当。

  2019年11月11日,“入乡送教手拉手 结对帮扶促均衡”活动在“时代楷模”张玉滚所在的河南省镇平县黑虎庙小学举行。在这个缺少音、体、美教师的河南省贫困村,豫教音像社不仅捐赠了可永久免费使用的一至六年级全学科数字教材、数字教参等教学资源,更组织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教师洪雪以“双师课堂”的形式远程连线黑虎庙小学进行现场授课。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改变着教学模式,也改变着很多人的人生,更激励教育出版人继续坚定前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为河南这片拥有2853万教育人口的中原大地带来极大冲击与考验,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这对信息化教育是极大的挑战。豫教音像人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使命与担当,紧急响应号召,向全省中小学免费开放平台数字教材、数字教参等资源,为广大师生解决缺少正版教材的后顾之忧,为在线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31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中,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对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免费开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2020年2月10日,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免费向全省师生推出2020年春季正版数字教材、网络课程、优秀教案及数万条配套教学资源,实现了教材学科全覆盖、学段全覆盖。2月12日,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与河南四大IPTV运营商,提供河南省“名校同步课堂”在线课程。至4月底,1400余人的创作团队上线3544节“名校同步课堂”在线课程,平台师生注册数新增128.7万人,数字教材下载量达3300万册,平台总访问量达3.29亿人次,点击次数85.44亿,为全省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的“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按照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关于抗疫工作的统一部署,2020年4月,豫教音像社策划制作了《“与祖国共成长”爱国主题教育》主题出版物。该出版物以河南教育战线抗疫为背景,以抗疫期间原创抗疫歌曲《长江长江 我是黄河》为主线,围绕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立足思政、历史、地理、音乐、生物等学科,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生动形象的讲述,凸显国家意识、国家精神、国家力量和团结互助的大爱精神,帮助学生在抗疫的严峻考验中快速成长。出版完成后,豫教音像社第一时间向河南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省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捐赠,并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教育局对口受援学校和河南光山县文殊乡学校捐赠了该出版物。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融合创新发展的征程中,豫教音像人用自己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用智慧和汗水写就的答卷。

  2021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豫教音像社实现跃升的一年。“数字教材应用云”将全面升级为“数字教育云”,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将围绕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整体布局,推动河南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为开放的河南更出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继续乘风破浪,笃定前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