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伴随我们每一天的成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优秀畅销书榜恰可以为阅读生活提供多种“活水”,因为榜单中有多位专家撰写的大众读物,阅读这些图书,犹如在他们的牵引下轻松“穿越”到专业领域。榜单中有从未忽视的儿童读物,还有百花园一般的文学世界。
跨界:专业也不难懂
作为故宫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的辉煌让人赞叹,但大众却未必能将建筑细节说出一二。阅读解读故宫古建筑构造的《太和殿》(上海人民出版社),可以轻松获得原本搞不懂的古建筑知识。
《太和殿》作者周乾是故宫古建专家。在长期现场调查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作者以大量珍贵图片、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太和殿的建筑构造、历史陈设、修缮保护进行全面解读。借助书中500幅解读太和殿建筑细节的彩图,非专业读者也可以对太和殿的建筑构造有直观、全面的了解。
该书责编熊霁明说,这是一本特别美的书。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周乾的带领下参观太和殿,在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的畅游中,于细微之处感受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经济学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四川人民出版社)是一本带领大众穿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读懂隐藏其间的经济学学理的作品。作者蔡昉在书中以学术短论的形式,用通俗平易的语言阐释经济事件、社会观点等,并提供专业思考和解决之道。
接近最易懂,《中国经济:实践探索与学理解说》开篇即对经济成就与幸福生活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论述。把大众领入经济学大门之后,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展开了维护经济全球化、开启增长新引擎等学理解说。比如,在强调企业提高生产率中,作者借用《史记·货殖列传》来分析说理。在新的增长常态下,企业要从“皆为利来”转向“皆为率往”,这个“率”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具有真正意义的竞争力。
《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部病毒学科普著作。该书作者王立铭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也是一位科普作家。在作者趣味十足的写作中,读者可以了解人类与病毒相伴共生的历史、掌握抵御病毒侵袭的科学方法。本书责编刘晋苏说,书中从形态、入侵、流行、隔离、疫苗、药物、溯源、历史、未来九个方面为病毒“画像”,还有很多独立的小设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病毒知识。
进阶:瞭望成人世界
少儿读物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展现多彩的儿童生活,还要带领他们瞭望长大后将要进入的真实社会、瞭望模范人物的精神世界。本期榜单中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青少版)》(译林出版社)、《中国轨道号》(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乌兰牧骑的孩子》(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都是这样的作品。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是讲述敦煌文化、莫高精神的优秀读物。译林社2021年1月推出该书青少版。该书责编陈叶说:“原书有30万字,青少版只保留了10万字,删除了很多考古专业内容,同时增加了樊锦诗少年时代的教育经历和相关故事,语言风格更加轻松适读。”在这本书中,青少年读者不仅可以领略敦煌文化之美,还可以感受以樊锦诗为代表的莫高精神。
《乌兰牧骑的孩子》是一本洋溢着草原之美、乌兰牧骑精神之美的书。这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创作的首部长篇少儿小说。“所有的奇遇都发生在假期”,由此开篇,作者讲述了5个小孩子在暑假“费尽心机”,跟随他们的父母——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队员,走进白银花村的故事。看到父母演出节目、播放广播、帮助牧民,孩子们也融入其中……到了离别的时刻,他们抱着大树哭着不愿离开。
鲍尔吉·原野说:“在我心里,草原、内蒙古、童年和大自然是同义词,指向纯真、诚实、善良和美。”在5个少年的暑假经历中,小读者可以看到草原深处的村庄、人与人之间单纯朴实的情感、坚强乐观的草原儿女、乌兰牧骑队员的英雄故事。本书责编白云说,在体味到了纯粹的快乐和悲伤之后,孩子们真正长大了。
《中国轨道号》展示的是科幻之美,该书创新的写作模式诠释了“新科幻,出东方”。与故事背景设定在近未来的科幻作品不同,本书中的故事是一种“过去将来时”。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个空军装备研究所里,两代人为了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项目联系在一起。在极具现实的基调之上,作者植入了神奇却不脱离当时环境的科幻元素。该书责编丁倩说,好的科幻作品不仅观照现实,而且关注人的内心。比如,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借助困难、失败、竞争对青少年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成长教育。
畅享:人文世界多彩
畅游文学、史学世界,是忙碌生活中的精神栖息。《瓦猫》(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八个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岳麓书社)都可以带来这样的愉悦。
葛亮的新作《瓦猫》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3个手艺人的故事。作者在对匠人所做之物的描写中,将其跌宕起伏的命运融入其中,更将他们对文化的传承、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该书责编赵萍说,小说的叙述与文字始终统一在作者的审美之下。该书写匠人的技艺、工匠精神,将跌宕的人生命运寓于日常,字里行间坐言起行背后是深厚的家国情怀。葛亮的文字辨识度极高,用细腻隽永、温润醇厚的文字映照中华文化的传统之美。这本书对当下如何承袭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性格,带来很好的启示。
《文学:八个关键词》源自张炜的文学课讲义,作者从40余年的创作经验与阅读心得中提炼出8个关键词: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惧、困境。这8个关键词,是创作者文学实践探索中绕不开的母题,是可以触动阅读者心灵进而引起共情的“钥匙”。
历史无声,静静流淌,历史书却可以趣味盎然,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休憩和滋养。《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全面勾勒中国历史发展的源与流。该书脱胎于一个音频节目,所以内容相对口语化,没有大段的史料,通俗易读。作者选取了一些关键词,比如疆域、城市、建设等,通过这些关键词,以一种特殊角度进入历史。策划人秦青说,这是一本大家写的小书,是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读物,有助于读者对中国历史的框架性了解。
《教育的本质》则是写给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作品。该书是做了20多年校长,同时成功实践了家庭教育的陈钱林的教育心得。他用案例解析的形式生动说明,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注重精神成长;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先,重自律、自学、自立;好教师要与孩子共成长,修人品、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