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对学术论文作者单位标注邮政编码必要性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2021-04-26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鲁翠涛: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摘 要】随着网络通信的高速发展,邮政编码的意义和作用正在逐渐弱化。笔者对编辑出版类期刊、自然科学类期刊、社会科学类期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的标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类期刊均要求在论文中标注邮政编码,且刊出的论文中存在一些邮政编码标注不准确的问题。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笔者建议在学术论文中省略邮政编码这个固有项目,或者在论文作者单位中简化邮政编码的标注。

  【关键词】学术论文;邮政编码标注;现状问题;期刊现代化

  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编辑,笔者在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经常碰到邮政编码的标注问题。一篇学术论文通常会有多个署名作者,多名作者又分属不同的单位,因此在作者单位中标注的邮政编码呈“五花八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有的邮政编码具体到第六位,有的具体到第四位,有的只具体到第三位;有些作者分属同一省份的不同地方医院,但标注的邮政编码竟全部相同。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很多已刊出的学术论文中标注的邮政编码与作者单位的实际归属地也并非一致。“邮政编码乱标注”问题给编辑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扰,由此笔者做了相关调查,对学术论文中作者单位归属地邮政编码标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1 邮政编码的意义与作用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邮政编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尚未发现期刊编辑行业有针对学术论文中邮政编码的研究报道。“邮政编码”主要是在期刊投稿指南、稿件格式要求、作者署名要求、期刊征订通知中出现。在所有检索到的词条中,与“邮政编码”相关的研究很少,最近的一篇是2018年刊登于《数字通信世界》的文章《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手写邮政编码识别》,时间再往前推,研究仍寥寥无几。

  邮政编码究竟是什么?据邮政领域学术文献报道[1-3],我国的邮政编码以“四级六码”的形式编组排列。“四级”,即从邮政编码中可以看出“省、邮区、县(市)、投递局”。“六码”,即全国各地邮政编码均为六位数,其中前两位表明省别,前三位合计表示邮区,前四位合计代表县(市),六位总计为投递局。我国邮政编码最末一级只编到投递局(有的编到投递段),在邮政编码书写准确的前提下,按码分拣可以保证邮件准确发到投递局。从本质上说,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最终目的是提高信件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和准确性。

  目前邮政编码的使用情况怎样?“四级六码”的邮政编码是否需要准确?作为邮政编码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我国邮政系统针对性的解释最具权威性。因此,笔者专门咨询了温州市邮政局,总结为2点:1)现在使用邮政编码的情况确实很少了,主要集中在刊物、票据之类的邮寄。2)一般来说,邮政编码的前面3位数字比较有用,可以保证邮件的精准分拣;邮政编码不准确的邮件也能送达,但不具备时效性。

  由此看来,邮局曾经是人们邮寄信件的唯一选择,邮政编码也只属于邮政。但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邮政编码的作用和意义正在逐渐弱化。

  2 期刊标注邮政编码的情况调研

  2.1 编辑出版类期刊


  出于职业习惯,笔者首先关注的是编辑出版类期刊。以2020年《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刊出的论文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编辑之友》刊出的论文均在作者单位中标注了邮政编码,大体格式为:“篇名—作者名—作者单位及所在地”。单位一般具体到某编辑部或者某科研院所二级单位,所在地一般具体到某省某市,有的具体到市下面的某区某路,然后是邮政编码。《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刊出的论文采用另一种格式:“篇名—作者名”,在全文结束之后仅用括号标注:(作者单位:某科研院所),不标注包含邮政编码的其他信息。

  2.2 自然科学类期刊

  以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学术期刊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作为自然科学期刊的代表进行调查。首先以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20年刊出的论文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各类期刊的格式基本一致,均为“篇名—作者名—作者单位及所在地”,单位所在地具体到某省某市,然后是邮政编码。非中国作者单位写法与此一致,如:Kyoto University,Kyoto 606-8502,Japan。

  再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2020年刊出的论文为调查对象,格式与中国科学院的期刊基本类似,为“篇名—作者名—作者单位及所在地”,单位所在地包含邮政编码。

  2.3 社会科学类期刊

  以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2020年刊出的论文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中国社会科学》格式为“篇名—作者—摘要—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中包括作者名、作者单位及职称、单位所在地地名、邮政编码。《哲学研究》采用的格式则与《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一致:“篇名———作者名”,在全文结束后用括号标注:(作者单位:某科研院所)。

  3 存在的问题

  3.1 邮政编码标注情况


  笔者随后对标注了邮政编码的上述期刊做进一步调查。一般情况下,作者单位中标注的邮政编码都具体到了“四级六码”的个位数。举例:

  1)《编辑学报》论文格式顺序: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逻辑问题的归类分析与处理。周蓓。《西安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48,西安。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格式顺序: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关系研究。李晓。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524023。也有作者单位中的邮政编码具体到第4位,后面2位是00。举例:

  3)《科技与出版》论文格式顺序: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期刊编辑部高质量发展。王志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408100,重庆。

  4)《编辑之友》论文格式顺序: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中文高校学报提升之路———以9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高校学报为例。赵燕萍。(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南京211800)。

  3.2 学术论文标注的邮政编码与国家邮政系统邮政编码的一致性

  笔者对上述4篇学术论文标注的邮政编码做进一步核查。论文1),作者单位邮政编码710048是“西安理工大学”网站介绍中的金花校区所在地;论文2),作者单位具体到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邮政编码524023,均准确无误。论文3),作者单位邮政编码408100与“长江师范学院”网站一致,但通过“中国邮政微邮局”查询到的邮政编码是408107。论文4),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11800与“南京工业大学”网站的邮政编码211816不同,与“中国邮政微邮局”查询到的邮政编码211899也不相同。

  对上述期刊的调查总结如下:

  1)大多数期刊要求在论文中列出作者单位的邮政编码,自然科学类期刊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要求,部分社会科学类期刊对此没有要求;

  2)刊出的论文存在“邮政编码标注不准确”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一方面,期刊论文标注的邮政编码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另一方面,邮政系统中邮政编码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笔者从期刊编辑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4.1 省略标注学术论文作者单位中的邮政编码

  期刊论文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有机整体,是作者和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应当将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全球出版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阅读方式,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的传统纸质出版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节奏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数字出版方式相融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全媒体出版[4]。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基于互联网,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通过邮政系统。因此,建议在学术论文作者单位中省略邮政编码的标注,同时可增加除通信作者之外的其他作者(可以是第一作者,也可以是所有作者)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方便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此外,编辑部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如寄送样刊等,仍需要作者单独提供详细的联系地址,也可能包括邮政编码。但这些信息应当只是留存在编辑部,不需要展示在学术论文中。如今快递业十分发达,虽然快递单上还有邮政编码这一项,但并不要求寄件人必须填写,只要有单号和二维码,系统就可对这个快递的配送做出最佳处理,且快速、准确;所以,现在快递单据上的单号和二维码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邮政编码。

  4.2 如果继续在学术论文作者单位中标注邮政编码,建议加强核实并适当简化

  1)编辑部要提醒作者主动核实邮政编码的准确性。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多地办学,校区分布在不同区域,甚至不同省份,论文作者如果以高校原注册地点的邮政编码进行标注,邮局就不能精准投递,造成多次转寄甚至会丢失邮件。还有一些大型的三甲医院,院区较多、较分散,邮政编码标注不准确也会造成投递问题。建议作者在稿件中标注邮政编码时尽量采用作者单位官方网站中的邮政编码;如果作者本单位没有规范的邮政编码,则要从当地邮局查询单位归属地的邮政编码。

  2)编辑部在加工整理稿件时也要特别注意邮政编码的标注。作为学术论文的最后把关者,编辑部有责任也有义务协助作者核实邮政编码的准确性。在对论文进行编排时,宜采取灵活简便原则。例如,某篇论文的作者分属某高校和某高校附属医院(一或多所附属医院),若这几个单位的地理距离不远,属于统一的邮政投递局,那么在“作者单位”栏只需标注一个共同的邮政编码,不需要多次单列。

  总之,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邮政编码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异地办学”“一个机构多个分支”等情况也客观上造成科研工作者对于单位属地邮政编码“如何选择”的困惑,不愿意关注邮政编码的标注。“作者单位”栏标注的邮政编码或将不再是学术论文传播的必要信息。互联网时代的期刊出版媒体形式逐渐多样化,国际化期刊不仅重视学术论文的内容质量,还十分关注如open data(公开数据)、editor opinion(编者述评)、reference Link(引用链接)等与论文紧密相关的“非论文主体部分”的表现形式,展示期刊的风格特色,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5]。而且在5G时代,虚拟出版中的声音、图像、影像及嗅觉等更为生动多元的符号元素将与传统的图文符号一起成为非常重要的出版符号[6]。因此,国内编辑应积极了解国际期刊出版的新动向,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吸收和借鉴,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期刊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徐水根.漫谈我国的邮政编码及作用[N].中国邮政报,2013-03-02(008)

  [2]吕新春,贾士娥,王圣娟,等.邮政编码系统研究[J].邮政研究,2011,27(2):1

  [3]陈龙真,金卫平.全球邮政编码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J].邮政研究,2010,26(5):10

  [4]崔轶,包雅琳,姜永茂.媒介融合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方案实践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21

  [5]鲁翠涛,张和,张海燕.国际性科技期刊非论文主体部分的作用和意义[J].编辑学报,2016,28(2):202

  [6]万安伦,庞明慧.5G时代全媒体出版的构建和深化[J].出版广角,2020(11):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