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60种期刊2010—2019年10年期间每月的来稿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来稿存在以下季节性分布规律:寒暑假是来稿量比较少的月份,春节期间来稿量达到最低点;春节过后两个月内的来稿量激升;上半年的总体来稿量比下半年多,春季学年度的来稿总量比秋季学年度来稿总量多;开学后两个月的来稿量有所增加;上半年和下半年都存在一个来稿高峰期。究其原因发现,高校学术期刊来稿的季节性分布规律是由高校学报投稿对象的构成及特征所决定的,其投稿者大多数都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或研究生,与寒暑假、开学等时间段,以及与职称评审、研究生毕业的时间段有关。高校学术期刊要利用来稿季节性分布规律合理分配稿件:对于投稿淡季,要提前留存稿件;对于投稿旺季,要严防稿件积压,为淡季做好准备,并做好作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术期刊;来稿量;季节性规律;来稿旺季;来稿淡季
目前,相关文献在讨论高校学术期刊稿件处理时只考虑到稿件积压情况[1-4]。当然,对于权威期刊来说,稿源充裕,稿件经常出现积压,但对于一般高校学术期刊,特别是非核心期刊来说,经常会遇到如下情况:来稿淡季时,一天甚至一个星期仅收到少数几篇稿件;来稿旺季时,一天收到几十篇稿件。淡季时缺乏稿件,期刊编辑部如果事前没有进行稿件储备,将会出现用稿荒,影响往后某一期或两期的正常出版。对于稿荒产生的原因,文献[5]认为是受“SCI至上”的学术评价影响,导致投稿崇洋化,大量的优质稿件投到国外期刊,造成高校中文期刊出现稿荒。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优质稿件投到国外期刊数量仅占一部分,对高校学术期刊的来稿量可忽略不计,难以造成稿荒。在投稿旺季,如果积压太多优质稿件,对某些急于发表论文的作者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版时滞容易造成优秀稿源流失[6],作者可能会改投其它刊物,或是对期刊处理稿件效率不满,将减少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导致稿源减少。稿源是期刊的生命线,一旦稿源减少,势将影响正常出刊。尽管对稿件“以丰(旺)补欠(淡),统筹安排”的策略所有办刊人都知道,但对于“淡”和“旺”的分布规律和存稿量调控方法,办刊人也仅有粗略了解,文献[7]对《高原气象》来稿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份效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来稿量呈现出“单月高,双月低”的特征,并存在2—3月和10—11月效应;文献[8]研究医学期刊存稿量调控方法,但其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存稿量控制来调控发表时滞,而对来稿量的分布规律和存稿量调控并没有作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术期刊来稿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来稿规律预测来稿量。为了保证发表稿件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正常出刊目的,要根据来稿规律对作者投稿进行适当安排,做到未雨绸缪,平衡稿件的发表及储备。
1 高校学术期刊来稿量数据收集
1.1 研究对象
选取60种不同的高校学术期刊作为研究对象,既有社会科学版也有自然科学版,包含月刊(15种),双月刊(35种),季刊(10种),统计其10年内(2010—2019年)60种高校学术期刊各自每月的收稿篇数,篇数包括在线投稿系统来稿、电子邮箱来稿以及纸质来稿的总和;涵盖了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其中,核心期刊[9]和一般期刊各占总数50%。所调查的对象刊物涵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的社会科学学科,也覆盖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生命科学的6大基础学科以及由6大基础学科之间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1.2 研究方法
高校学术期刊中,由于核心和非核心、不同学科的期刊来稿量不同,为了避免以偏概全,将重点放在研究来稿一般规律(趋势),因此,来稿量不区分核心和非核心期刊,将核心和非核心的来稿量相加。同样,不区分不同学科来稿量。本文采取了如下的研究方法是收集60种期刊一年内每月的来稿数量,计算每月60种期刊的来稿总量。
1.3 样本采集
采集60种期刊在2010—2019年10年间每年每月收稿总篇数,分别列于表1中,再根据表1生成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
表1 2010—2019年60种高校学术期刊每月来稿量
年份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2010 | 5525 | 2683 | 13561 | 16569 | 13893 | 13075 | 9322 | 9261 | 9981 | 11605 | 11561 | 8684 |
2011 | 5836 | 2852 | 13867 | 16935 | 14206 | 13371 | 9543 | 9481 | 10218 | 12460 | 11827 | 8892 |
2012 | 2985 | 6118 | 17772 | 14907 | 14551 | 14029 | 10010 | 9946 | 11214 | 11873 | 12409 | 9326 |
2013 | 6371 | 3082 | 15226 | 18608 | 15600 | 14678 | 10458 | 10391 | 12725 | 13034 | 12930 | 9739 |
2014 | 3309 | 6763 | 19611 | 16453 | 16061 | 15485 | 11054 | 10984 | 11853 | 13762 | 13652 | 10298 |
2015 | 6989 | 3362 | 16752 | 20479 | 17163 | 16146 | 11494 | 11421 | 12527 | 14341 | 13225 | 10661 |
2016 | 7283 | 3475 | 17535 | 21448 | 17966 | 16898 | 12014 | 11938 | 13887 | 15133 | 15884 | 11140 |
2017 | 3790 | 7789 | 22662 | 19007 | 18554 | 17885 | 12757 | 12677 | 13094 | 15688 | 15820 | 11840 |
2018 | 7449 | 3450 | 18214 | 22322 | 18667 | 17545 | 12417 | 12337 | 13547 | 16028 | 15480 | 11500 |
2019 | 7513 | 3514 | 18278 | 22386 | 18731 | 17609 | 12481 | 12401 | 13611 | 15752 | 15544 | 11564 |

图1 2010—2019年60种高校学术期刊每月来稿量
2 高校学术期刊来稿的季节性规律
一般来说,高校学术期刊投稿者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个群体带有明显的学校特点,即有寒暑假。因此,研究时要结合学校校历,从来稿量的图表中找出高校学术期刊的来稿规律,避免以单个独特的现象代替一般性规律。为了探求来稿趋势,采取从点到面,从个别年份分析到归纳总结所有年份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选取图1中2011和2012年的来稿量进行单独分析,得到2011和2012的年度来稿规律,其次,结合图1验证2011和2012的来稿规律是否满足2010—2019中其他年份;最后,总结高校学术期刊来稿量的一般规律。
从图1中2011和2012年来稿曲线发现,这两年的来稿量的总体趋势是1、2月较少,然后一直上升到一个最高点,接着就一直下降,到7、8月份达到最低点后又重新上升,到10月或11月到达一个小高峰点后又重新下降。对2011和2012年的日期进行分析发现,2011春节是2月3日,春季开学时间是2月28;暑假开始时间是7月15日左右,寒假开始时间是2012年1月15日左右;2012春节是1月23日;春季开学时间是2月25左右;暑假开始时间是7月15日左右,寒假开始时间是2013年1月20日左右。因此,2011和2012年来稿趋势图与春节和寒暑假有关联,因此,将2010—2019年10年间的春节和寒暑假月份用表2表示出来。结合图1,总结出这60种高校学术期刊在10年的来稿量的规律如下:
(1)寒暑假是来稿量较少的月份,春节期间投稿量达到最低点。一般来说,1、2月和7、8月是寒暑假来临时期,来稿量相对其他月份来说有所减少。例如,2011年和2012的春节月分别是2月和1月,从图1中2011和2012年来稿曲线可看到,该月来稿量降到全年最低点。
(2)春节月份过后两个月内的来稿量激升,如每年的3、4月和或2、3月。
(3)开学后两个月的来稿量有所增加,无论是春季学年度还是秋季学年度都有此特点。
(4)上半年的总体来稿量比下半年多。上半年来稿月份的数量分布不均,某些月份较多,某些月份较少。下半年有升有降,总体稳定。
(5)春季学年度的来稿总量比秋季学年度来稿总量多。春季学年度一般是3月到7月上旬,秋季学年度一般是9月到次年1月上旬,天数大体相同。每年春季学年度来稿量比秋季学年度来稿量多。
(6)上半年3或4月中会有一个来稿高峰期,具体月份是由春节所在月份决定;下半年9或10月份会有一个来稿高峰期。
(7)上半年的1月和2月以及下半年的8月和12月来稿量较少。8月来稿量到了阶段性低点后可上升,到了9月或10月达以一个阶段性高点后,来稿时就一直向下降。
3 高校学术期刊来稿季节性规律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术期刊来稿的季节性分布并不是偶然性规律,究其原因,是由高校学术期刊的投稿对象的构成、特征、科研环境、以及论文发表动因决定的。
(1)高校学术期刊投稿者大多数都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这个群体由于高校工作的时间特征以及与高校工作相关的需求特征,从稿件创作到投稿在时间轴上具有鲜明的规律性。首先,这个群体有寒假、暑假、开学和期末等时间段。正常学年度期间,投稿量较多,假期间投稿量较少。春节期间投稿量达到最低点,如2011春节是在2月份,2012年春节是在1月份,这是因为春节期间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一般都回家过年、造访亲友、或出外旅游,假期做科研的人较少,成果也相应减少。其次,高校科研群体的论文创作需要科研环境支撑;按正常推理,寒暑假是休息时间,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活动,来稿量应该多于工作时间,然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寒暑假却是投稿量较少的月份,表明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需要利用学校、研究机构的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才有实验条件和研究动力;工作时间便于团队合作,这也是工作时间来稿多的另一个原因。最后,高校科研群体的群体效应;群体效应在高校科研群体中特别明显。科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活动,需要群体合作,在科研过程中互相讨论更容易出成果;另外,一些老师看到其他同事在努力搞科研和创作,就产生群体效应,这种效应是动力和压力共存,导致了正常工作时间里来稿量不增反减的现象。
(2)高校学术期刊投稿规律职称晋升有关。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有职称晋升需求。在现在的职称评审上,实行代表作制度,但在评审过程中,论文的数量也是评委考虑的因素之一,论文的数量优势使得申请者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注重论文的创作与发表。这意味着每个教师力争在当年职称材料截止日期前发表文章。现有的职称制度规定当年参与评审的论文最晚必须发表于8月31日前,很多作者为了达到8月底职称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纷纷搭上本年度投稿的末班车。考虑到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每年春节过后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投稿的高峰期,这种趋势在3到4月份达到高峰后就处于回落状态,因为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之后投稿,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来稿将可能在当年8月31日前无法发表。因此,春季学年度来稿量比秋季学年度多,3到5月份投稿量最多。前一年下半年是加紧创作时期,次年上半年是投稿时间,因此,上半年的来稿量比下半年多。
(3)高校学术期刊来稿的季节性与研究生毕业论文需求相关。研究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公开发表论文,不同高校规定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级别不同,但发表学术论文都是研究生培养的任务之一。高校研究生申请毕业时间有春季和秋季,一般论文在6月底和12月底发表就能申请毕业答辩。每年申请春季毕业的人数较多,秋季比较的人数相对少一点。因此,高校研究生的论文发表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高校学术期刊来稿呈季节性规律。
4 高校学术期刊来稿季节性规律的应对策略
研究高校学术期刊来稿规律的目的是做到未雨绸缪、平衡稿件的发表及储备。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和规律归纳总结,对高校学术期刊来稿的旺淡季时间作了定义和划分:(1)来稿旺季:开学后3个月期间;(2)来稿淡季:寒暑假期间以及下半年12月;(3)来稿最淡月:春节所在的月份,一般是1月或2月;(4)来稿最旺月:春节后的第一个月,一般是3月或4月。由于淡旺季是客观存在,高校学术期刊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必须要作好应对策略以及具体的准备措施。
要善于利用高校学术期刊来稿规律对来稿进行“以丰(旺)补欠(淡),统筹安排”,以达到正常出刊的目的。统筹安排要做到合理、科学、客观。根据对来稿规律的合理预测,科学平衡分流稿件,并根据每月来稿量出现的新变化及时、客观地作调整计划。目前高校学术期刊根据出刊周期大致可分为月刊、双月刊以及季刊,不同出版周期的期刊对来稿淡旺季的稿件分流程度也不同。根据来稿量的季节性规律,对照每年日历,并结合高校开学日期,可预知期刊未来一年中的旺季、淡季、最淡月和最旺月。根据从收稿到出刊的平均周期是3~4个月,即来稿淡旺季对高校学术期刊发表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而是有一个时延,时延周期和稿件出版周期一致,对稿件的供求影响效果将会在3~4个月后显现。因此,旺季后3~4个月内将会出现一个录用稿件充裕期,淡季后3~4个月内将会出现一个录用稿件稀缺期。对于旺季,期刊要为即将到来的淡季储备稿件,处理稿件时不能因为来稿量充裕就加大退稿力度,对选题好但又达不到发表要求的文章,可适当给予关注,给作者稿件退修机会,并作为淡季候补稿件;对于来稿淡季,特别是春节所在月份是来稿最淡月。对季刊来说,影响相对来说不那么大,但对于月刊和双月刊来说,将是一个严重考验,要做好最充分准备,保证3~4个月后的正常出刊。3月和4月间是最旺季,稿件可适当作储存,为淡季作后备储存;9—11月连续3个月是下半年旺季,要为寒假的淡季作稿件储备,特别是在稿件最淡季的春节月份,要保留足够的稿件供选用。
编辑主动出击多渠道组稿,以度过稿荒。在录用稿件稀缺期来临之前,务必积极存储备用稿。特别在某种特殊的月份中,如春节当月,来稿量比较少,这势必对以后几个月出刊造成一定的影响。高校学术期刊必须保证出版质量,不能降低录用稿件质量要求,这时,将会出现稿件紧缺。除了以丰(旺)补欠(淡)的策略外,期刊编辑要主动出击,主动开展多方式、多渠道的组稿,以度过难关。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期刊通过推出学术专题约稿,举办或参加学术论坛或学术会议组稿,以及对在本刊表过文章的作者,特别是核心作者进行邮件邀稿。另外,一些学术网站提供各种学术资源,供期刊选取,例如,中国知网的采编系统提供约稿管理功能,可由编辑创建约稿任务,添加约稿对象,由系统向约稿对象发送邀请;又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学术期刊提供论文首发,但又不是正式发表的方式,编辑可通过阅读该网站的学术论文,对适合刊物要求的稿件,可邀请作者投稿。
旺季统筹储备稿件时要做好稿件发表的协调工作。在调配稿件时,有时会跟作者期望发表的时间发生冲突,这时期刊编辑要重视与作者沟通商议。文献[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发表周期将影响作者向期刊投稿的意愿。如果作者不急于发表,可适当延长稿件发表时间,将稿件作为录用稿件稀缺期的备选,但要提前与作者沟通达成发表时间安排的共识,并给作者发送纸质录用通知书,通过中国知网首发系统进行录用首发(注:录用首发并非正式发表),以消除作者顾虑,并取得作者的信任,增加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如果作者确实有发表上的时间限制,如职称评审、基金项目结项、或毕业发表论文需求,则要尽量协调作者文章的发表时间,避免耽误作者论文发表的最后截止时间。
对高校投稿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高校学术期刊办刊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对发表的文章实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这个周期需要2~3个月时间,录用的文章还要进行编辑加工、安排刊期等环节,从投稿到发表至少要3~4个月时间。从高校学术期刊的季节性规律来看,投稿者在一些月份过于集中投稿,导致投稿量在某一时间段剧升,而对于一些月份,则投稿量锐减,导致用稿荒。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反映出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期刊发表周期的不了解。因此,高校学术期刊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作者了解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引导作者合理投稿,提前准备,避开旺季,提高稿件录用率。
5 结语
高校学术期刊的投稿群体有其特殊性,来稿分布呈一定的分布。因此,为了保证每期正常出版,要求期刊管理者必须对来稿的季节性规律有充分了解,未雨绸缪。采取来稿旺季为淡季储备稿件,并注意与作者沟通取得谅解的策略;当预测到来稿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期刊出版要求时,编辑要提前作好准备,在组稿、约稿方面主动出击,多渠道寻求稿源,这样才能保证稿件的正常供应。在大数据时代,还可以对来稿的季节性规律作进一步深化研究,如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每月的投稿量,根据录用率和来稿量对淡旺季录用稿件的大致“欠”和“丰”作数量预测等。
参考文献:
[1]陈静,封纯珠.理科学报稿件的积压与处理[J].编辑学报,1991(3):143-146.
[2]韩川.谈谈中级医学期刊的稿件积压与处理[J].编辑之友,1988(2):33-34.
[3]梁博文.确定最佳存稿量?减少稿件积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3(1):62-63.
[4]何洪英,李家林,朱丹,等.论科技学术期刊稿件录用率的调控[J].编辑学报,2008(3):191-193.?
[5]邹小荣,邹菁.困境破解:高校中文科技期刊“稿荒”与“发文难”[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6):95-97.
[6]唐耀.对科技期刊审稿周期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1(9):53-57.
[7]叶喜艳,常宗强,张静辉,等.科技期刊来稿量年际变化与月份效应研究及启示——《高原气象》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6):710-716.
[8]吴爱华,王晴,李彩,等.医学期刊存稿量调控方法[J].编辑学报,2013(4):381-383.
[9]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0]叶喜艳,常宗强,张静辉.影响作者向中文科技期刊投稿的因素以及期刊改进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77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