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冠疫情下科技图书编辑工作研究

2021-06-13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袁文东: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新冠疫情的到来,对编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科技图书编辑,本文从选题策划和融合出版两方面进行阐述,阐明了新冠疫情下科技图书编辑的思考,作为编辑拥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在后疫情时代要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各行各业和学术研究领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关键词】新冠疫情;科技图书;编辑;选题策划;融合出版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这是上千年来人类与病毒抗争史上十分罕见的战斗。在中国新冠疫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国外疫情仍处于不确定、不稳定、走向不明确的阶段。作为图书编辑,需要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地对这次疫情进行思考和理解;作为科技图书编辑,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各行各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整理,为共同抗击疫情等危机贡献智慧,实现科技图书编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新冠疫情下,编辑工作遇到集中性强、变数大、强度高、现实需求与预期结果无法合理匹配等问题。编辑工作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性地作出贡献,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编辑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选题策划和融合出版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选题策划

  深度和专业、及时和准确,是评价好内容的标准,图书的内容优势取决于选题策划。

  (一)加强科普类选题策划

  战胜新冠疫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全国各大出版社陆续推出防疫科普图书数百种,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等[1],有侧重地推出了针对自身服务群体(如铁路员工、农民等)的防疫科普图书,涉及新冠疫情的认知、防护、治疗、心理健康等内容,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提高了人们对疫情的认知,有效缓解了人们焦虑紧张的情绪,对控制新冠疫情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出版人在危难时强烈的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

  如果说科技是一种美学,那么科普就是让科技转身回眸的一瞬间。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外发起了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总动员,涉及医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经济、法律、新闻传播、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并普及给大众,让人们了解某一领域和学科,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历程等,是摆在编辑出版工作人员面前的重任。策划科技专著、丛书或系列图书较为容易,但是如何让科普知识丛书走进千家万户,提升人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能够在新冠疫情等危机来临和大量信息涌入时,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缓解不安、紧张、恐惧的情绪。

  (二)增加危机管理类选题策划

  对于新冠疫情的反思和研究,不会只停留在医药卫生领域,国家和个人都为抗击新冠疫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物力和财力等。从新冠疫情中汲取的经验总结、科研成果、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等,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中。如地震、洪涝灾害、恐怖事件,甚至战争等危机。

  各行各业针对本行业自身的特点,也会形成适合各自行业体系的危机管理方法和制度,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比如《普速铁路防洪快速抢险方法》,能够为防洪救援工作提供知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危机管理类的选题比较直接地体现了科技图书编辑工作的社会贡献和使命担当,能够有效帮助社会缓解危机。这需要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未雨绸缪,积累作者资源并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和综合判断能力。

  (三)推动交叉学科类选题策划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科学技术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一方面学科交叉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内在规律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但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弊端,在科研体制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学科和知识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科技图书编辑出版作为传播学术、知识和文化的职能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能动作用,推动相应行业和专业体制的改革,促进建立创新体系。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是一个机遇,许多专业编辑出版部门是行业管理和职业教育的延伸,科技图书编辑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的选题。

  如果人们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则对疫情和危机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也会迅速得到响应,从而整体提高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因此,科技图书编辑要抓住机会,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书稿,收集海量信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等,对各类信息进行判断、筛选和整理,精准分析事件的核心与本质问题,并能够对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根据各行各业读者的需求,策划相应选题,提供准确、系统、全面的知识服务和信息共享,及时作出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危机的应急反应。

  二、融合出版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传统图书编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疫情期间社会的发展状况,无法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为了改善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现状,科技图书编辑要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灵活办公,充分利用新媒体,将科技图书纸质编辑模式与电子编辑模式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从而提高编辑、出版、发行的速度,在危机时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编辑模式融合

  新冠疫情等危机情况下,科技图书编辑需要打破思维定势,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科技图书编辑在出版图书时,部分图书均是按需印刷和制版,通过图书软件进行排版和制版,可以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书稿的审核与校对工作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操作,使编辑工作模式能够多元化。编辑与作者、排版厂家通过线上交流针对有关书稿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也是疫情期间工作有序开展的编辑模式。

  今后针对特殊图书和特殊时期,纸质编辑模式与电子编辑模式可以融合[2]。集各家之所长,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纸质编辑模式流程多、周期长,电子编辑模式更新速度快,更新改版时不需重新进入出版流程,内容更新速度快,便于读者的快速阅读。新冠疫情期间可以不耽误工作,还能填补读者的空余时间。

  纸质编辑模式有些生产过程不利于环保且花费较高,电子编辑模式利于环保,节约资源,可直接在互联网上传输数据发行,发行量大,出版成本可以降低。

  电子编辑模式容易出现错误,数据有丢失的风险,且不利于长时间阅读,需要借鉴纸质编辑模式并与其结合起来。科技图书应采用编辑模式融合出版,完善数字时代出版系统,将更好的作品提供给读者。

  (二)媒体融合出版

  媒介融合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媒体间的联盟”。出版方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图书,正在向着媒体融合出版的方向发展。

  媒体融合出版应用大数据模式是一种必然,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大数据的应用至关重要,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信息过剩现象明显,从大量信息中甄选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十分重要。科技图书编辑工作的信息处理可以围绕数据库进行,建立本行业、本专业的数据库或者知识平台等,满足读者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媒体融合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读者阅读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且个性化发展趋势明显,出版模式的融合可以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方式。传统的阅读更侧重于系统化阅读和专业化阅读,依靠纸质图书来支撑,但系统化和单一化的阅读方式渐渐的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出版模式的融合可以提供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即碎片化阅读[3]。

  融合出版可以丰富信息内容,科技图书以印刷为载体时,信息再利用的价值受到限制,当改变信息载体时,可以不用单一的借助文字、图片等方式阅读,还可以借助音频、视频、直播等更丰富的知识获取方式,契合读者的需求。互联网大背景下,科技图书出版内容仍然是核心,但表达形式可以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引领科技图书阅读模式的新体验。

  新冠疫情虽然是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一场综合性的全球危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性危机将会继续涌现。如流行病危机、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等。我们坚信科学防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肯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能战胜各种未知的灾难。

  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使者,图书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尤其重要,编辑应承担起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充分意识到图书是电视、报纸以及新媒体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应充分发挥编辑工作在舆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不断发行适合人类阅读、满足人类需求的图书才是图书出版的发展之路,重视图书内容创新,积极吸收和采纳创新元素。

  参考文献:

  [1]周清涛,段勇.突发公共事件中图书编辑的职业敏锐性初探——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类出版物的策划为例[J].出版广角,2020(05):30-32.

  [2]王丹妮.图书纸质编辑模式与电子编辑模式的融合[J].新闻传播,2019(12):144-145.

  [3]王君.简析媒体融合下的出版转型发展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183-18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