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助力读者深度阅读:新阶段全民阅读中出版的逻辑与策略

2021-06-16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段倩毓: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摘 要】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出版社应该积极助力读者深度阅读。因为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不仅符合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化要求,也与出版社实现社会效益、图书体现精神属性、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一致。出版社要广泛联合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主体,针对读者的阅读痛点,如阅读动力不足、阅读能力欠缺、阅读习惯不佳等,发扬创新精神、设计多样活动。出版社内部应统一思想,明确助力读者深度阅读工作的价值、特性与思路。

  【关键词】全民阅读;出版社;深度阅读;读者

  2021年是“十四五”建设的开局之年,总结“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活动的成绩与不足,对新阶段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重要意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2016年为58.8%,2019年为59.3%;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2016年为68.2%,2019年为79.3%。这些数据说明,在包括出版社在内的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与此同时,2018—2020年连续三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也显示了两点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图书深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这说明成年国民阅读品质不高的问题客观存在。二是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少,国民对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这说明国民有追求高品质阅读的主观需求,并渴望获得专业指导。

  基于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效与不断增强的国民新需求,全民阅读活动必然要以“全面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为新阶段的重要指导思想。国民能够做到深度阅读是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只有国民通过深度阅读吸收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精神,阅读的意义才真正实现。面对促进读者深度阅读的新任务,出版社义不容辞。

  1 出版社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必然性

  1.1 出版社是促进国民深度阅读工作的天然参与者


  出版社作为阅读内容的供给方,天然是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中,与出版社相关的部分为“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对照这部分目标检查出版社“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可以看出,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努力:提升图书出版品质,多出精品力作,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产品;办好书展、读书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通过发布图书榜单、评选优质图书、设立阅读推广人等形式,向国民推荐优秀读物。出版社所做的这些工作,以宣传读书的意义为铺垫,以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产品为重点,而以提升全民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为深化方向。在新阶段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工作必将得到出版社更多的重视。

  1.2 出版活动必然以助力读者深度阅读为闭环

  1.2.1 实现出版社会效益的前提是助力读者深度阅读


  出版社要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图书实现销售,出版社获得经济效益。只有当阅读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时,出版的社会效益才能实现。就读者层面看,出版社会效益的实现是指,读者能够用图书所载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艺技能以便更高效地劳动;或能够用图书所载至美至善的内容陶冶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去过更丰富的生活。读者能够做到这些的前提,必然是深度阅读。

  1.2.2 图书的精神属性体现在读者深度阅读的过程中

  图书具有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图书的物质属性指内容的载体是物质的,包括纸质载体、电子载体。消费者支付货币,可以获得物质图书。图书的精神属性指图书所载的内容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图书的精神属性相对应的,是读者将图书内容装入自己的脑中。图书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出版活动不能以图书实现销售为结束,而应向助力读者深度阅读延伸。

  1.3 提供阅读服务是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国务院参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在谈到出版业如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指出,强化出版业服务是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4个层面之一。“以往出版业都是售前、售中服务。其实出版业服务贯穿在出版端,也贯穿在发行端。”传统的出版活动以内容生产为绝对重点,忽视对读者内容接受度的研究。而读者对内容接受度低,直接导致图书发行不畅。为打通发行端,出版社有必要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只有在有了充实的阅读收获和美好的阅读体验后,才会保持阅读行为。而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有收获的前提,是读者进行了深度阅读。

  1.4 出版工作连接作者与读者,是出版社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有利条件

  读者的阅读体验是多样的,包括对内容产生疑惑、遇到阅读难点、激起丰富的感受或生发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如果这些阅读反馈与需求能够得到回应,将会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质量。显然,收集读者的阅读反馈与满足读者进一步的阅读需求,出版社具有优势,因为出版工作连接着作者与读者。

  出版社可以发挥策划专长,利用作为中介的资源优势与组织优势,为读者与作者举办更多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反映了出版活动形式的变化,即由图书内容从作者到读者单向传播,变为作者与读者双向多频交流,同时也体现为出版活动的延伸与出版服务的提升。

  2 出版社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主体策略

  在新阶段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出版社是促进国民深度阅读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而非唯一实施主体,其促进国民深度阅读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内容配套资源,二是搭建阅读活动平台。出版社应该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向全民阅读活动其他实施主体借力。各方各施所长,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

  2.1 提供内容配套资源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内容障碍时,向懂得内容的人请教,是扫除障碍的有效且直接的方式。通常能够对内容做出解释的有作者、KOL(Key Opinion Leader,中文意为意见领袖)等,出版社可以与之联合,共同制作内容配套资源。

  作者是内容的第一生产者,在解释内容时拥有天然优势。图书创作的背景与意图、图书的重点内容与创作特色、图书中未尽的意味与引而不发的小机关,以及作者的创作过程与新的创作计划等,都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有兴趣补充了解的。由作者释放这些一手信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KOL指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权威性,能对该领域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人。就助力读者深度阅读这项工作来说,KOL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KOL是阅读者,有真实的阅读体验,如此,他对内容的评价才是可信的。其次,KOL有与图书内容相匹配的专业学识,能够对内容做出专业的分析与评判,如此,他对内容的解释是可靠的。KOL并不限定为就职于图书内容领域的专家,任何有能力给予内容具有专业水准解读的人都可以成为KOL,包括编辑与读者自身。读者可以结合KOL的阅读评价取舍阅读内容,借助KOL分享的阅读经验消除阅读障碍与拓宽阅读视野。

  2.2 搭建阅读活动平台

  一直以来,全民阅读活动都由各相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新阶段,出版社一方面应该主动发挥活动策划与组织优势,设计能够切实促进国民深度阅读的活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联系新华书店、图书馆、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借助已有的阅读活动平台或共同搭建新平台,最广泛地联系读者,让更多读者参与到活动中来。

  3 出版社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实施策略

  读者购得图书后将书置于高阁而不去阅读,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读者的阅读痛点开展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有效。从具有普遍性的阅读痛点出发,可以将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大致分为3类。

  3.1 旨在激发读者阅读动机的活动

  这一类读者明白读书的意义,会主动购书,他的书架上书很多,但具体到某一本书,他缺少明确的阅读动机,书一直躺在书架上。通常聚焦图书特色着力介绍,或围绕图书周边制造话题,可以引起读者阅读这一本书的欲望。图书特色体现在出版价值、图书内容、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图书的周边涵盖相当广泛,包括作者的个性特点与特殊经历、图书从创作到制作再到推广中的插曲、读者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主动针对图书特色与图书周边制造话题,引导社会讨论,或者搭建图书元素与社会热点的联系,参与社会话题讨论,都是促使读者打开书本一探究竟的有效方法。旨在激发读者阅读动机的活动,由于出版社与作者掌握主要的活动资源,故一般由出版社策划与组织,作者配合与辅助。

  译林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此书洋洋洒洒30万字,阅读需要花一定时间。书中内容分两条线:一是敦煌的历史、艺术、学术及管理与保护,二是樊锦诗的个人经历。这两条线的交织便是樊锦诗对敦煌的一生守护,与敦煌的一世情缘。阅读此书必须沉下心去。译林出版社多次邀请图书的主人公也即口述者樊锦诗、图书的撰写者顾春芳与读者面对面,向读者介绍图书的撰写过程,介绍顾春芳对樊锦诗精神世界的挖掘。现场读者纷纷表示,在了解图书之外的故事后,他们对图书内容与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2 旨在弥补读者阅读能力不足的活动

  为了提高自身,读者会购买内容难度超出自身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的图书,但有可能因为看不懂而将图书置于一边。此时若能提供内容讲解,对读者将大有裨益。作者本人有讲解内容的优势,但内容讲解者并不局限于作者。对内容有专业程度了解的人都可以讲解内容,这些人包括专业学人、阅读推广人、对内容有较普通读者更准确更深入掌握的读者等。这些人皆可作为KOL发挥领读作用。内容讲解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常常为出版社,活动会配合图书宣传推广的节奏。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人类简史》为一部现象级的畅销书。它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人类历史,内容庞杂,观点新颖。中信出版社为这本书配套了大量的内容解释产品,主要包括“好书快听”“课程”“大咖领读”。“好书快听”为时长20分钟左右的有声产品,介绍书中的重点知识与重要观点。听完这20分钟的讲解,即可对书的内容有粗略了解。“好书快听”的内容制作者即KOL,他们向更多的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阅读经验。“课程”有诸多系列,包括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本人对图书内容的62集讲解,也有KOL对图书各章的解读。“大咖领读”提供拓展知识,由专业学者带领读者阅读更多的同主题图书。这些内容配套资源有精讲有快览,有聚焦有拓展,难度梯度分明。形式有音频、视频,在中信书院APP、中信书院微信公众号、抖音、豆瓣读书等多种平台广泛投放。资源有免费,也有付费。这些资源能够比较到位地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适应读者多场景的运用。读者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扫除阅读障碍,深化阅读。

  3.3 旨在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活动

  有时候书买回后而不读,只是因为懒得读。读者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控力遏制惰性,那么就需要外界力量监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个人的自控能力不足时,外在的有效的监督力量将促使个人的行为更加诚实。微信公众号开展的读书打卡晒朋友圈的活动,便是将个人的阅读行为置于他人的关注下。亲友的点赞、书友的竞争既是对读者的正面激励,又是对读者的无形监督。诸多调查研究显示,阅读打卡晒朋友圈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读书习惯的养成。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读者若对图书有不吐不快的想法,多会撰写读后感与书评。这是读者单向发声,很难得到反馈。借助互联网的共享性、开放性,读者发表感想、收集反馈、参与讨论都极为便利。当读者在阅读后不断强化思考,其阅读深度得到开掘,阅读体验得到丰富,阅读习惯得到优化。豆瓣读书小组“红楼梦中人”有成员4万多,组内讨论话题覆盖评论、考证、索隐等红学研究主要派别,成员发言有很多已具有相当的深度。目前在豆瓣中搜索由出版社组建的读书小组有近200个。有的出版社根据产品线组建了不同的读书小组,细分读者,便于展开更充分的交流。

  在各类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活动中,有的活动由出版社组织,有的活动出版社只是参与。不管介入程度如何,出版社都不应该缺席。

  4 出版社内部应统一对助力读者深度阅读活动的认识

  4.1 明价值:提升出版工作质量


  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对出版工作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一,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是出版社发行端工作的高质量闭合,能够为出版社塑造良好的市场口碑,赢得读者对出版社更多的关注;第二,更直接地接触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读者,能够为新选题开发指引方向。基于此,出版社内部,尤其是市场部与编辑部,都应该高度重视读者阅读服务。

  4.2 明特性:以实现出版的社会效益为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出版社在思想观念上有可能会将图书的宣传促销活动与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相混。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二者是有本质不同的。前者以实现出版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后者以实现出版的社会效益为目的。在不同目的的驱使下,图书的宣传促销活动与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体现出多方面的差异。首先,前者具有阶段性,多在图书销售阶段开展;后者具有长期性,只要读者的阅读行为在进行,这类活动就应该一直持续。其次,前者需要满足市场所好,市场所好具有更多的冲动性;后者针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实际需求,这些需求往往具有更多的理性。最后,前者的成效可以用图书销量衡量,成效短期可见;后者的成效很难量化,但它对读者的帮助是积极的,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正面且深远的。

  4.3 明思路:针对读者阅读痛点设计活动

  出版社在设计助力读者深度阅读的活动时,必须以读者为本,先分析读者为什么做不到深度阅读,再思考如何帮助读者深度阅读。出版社只有扎实调研,才能找准影响读者深度阅读的痛点;只有针对痛点设计阅读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5 结语

  一方面,“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与水平”是新阶段全民阅读活动的指导思想,也与出版社实现出版社会效益的任务相一致,因此,出版社应将助力读者深度阅读作为出版工作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书店在辟出温馨一角组织读书沙龙,黏结更多的爱书人。那么,书店里的图书浩如烟海,出版社又要如何用书主动去黏结读者呢?这是每个出版人都在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聂震宁.新时代:阅读与出版共生发展[J].编辑之友,2020(4):5-12.

  [2]吴芳,徐军华.出版社应对国民阅读新特点的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7(11):135-140.

  [3]周国清,陈暖.全民阅读语境下编辑主体的阅读推广策略初探[J].中国编辑,2017(3):19-26.

  [4]张华.全民阅读战略:图书编辑的角色与定位[J].中国编辑,2019(8):49-52.

  [5]徐庆群,高寅.读书会:出版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把钥匙[J].科技与出版,2016(11):11-14.

  [6]方菲.出版业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 专访国务院参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2-05.

  [7]张武桥.媒体融合背景下“全民阅读”建设理路探析[J].新闻论坛,2020(1):45-48.

  [8]张文彦.全民阅读立法视域下对阅读推广专业化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8(6):6-9.

  [9]崔明,周国雄.新媒体时代图书话题营销策略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5(6):83-86.

  [10]周子恒.全民阅读背景下阅读类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9(8):20-25.

  [11]赵红.豆瓣阅读平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