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及展望

2015-06-29 来源:图书馆学刊 马毓

   [摘要]以“八大美院”图书馆为例,对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现状从管理体制、数字化管理、期刊种类等6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期刊服务质量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读者需求

  在网络信息时代,电子期刊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给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带来了强有的冲击。期刊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美术类院校学科专业性强,专业设置明显区别于其他的文科院校,同时师生的信息需求及素养也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因此笔者结合八大美院目前期刊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对我国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提出建议。

  1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现状

  图书馆期刊管理主要从期刊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期刊种类、服务方式、馆员水平、读者素质6个方面体现。对比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来说,美术类图书馆由于师生的艺术素质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更少地使用图书馆,阅读需求较少。需求决定发展,美术类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1.1 期刊的管理体制单一

  我国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体制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7)、高速发展阶段(1978-1989)、稳定发展阶段(1990-至今)。在期刊文献剧增、期刊类型多样化、管理自动化、读者需求深层次化的当下,期刊管理一条龙体制已经逐渐被其他管理体制代替,例如“多头”式管理体制、综合性期刊管理模式等发展成为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实现读者服务一体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混管模式。

  以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以下简称本馆),本馆仍停留在期刊管理一条龙阶段,期刊的采购、分编、上架、整架都由期刊部负责,人员紧缺,期刊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在对湖北美术学院图书馆进行访问后发现,其同样将期刊部独立出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

  1.2 期刊的数字化管理落后

  在对八大美院图书馆的网页进行参考分析后,笔者发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可对期刊进行数字化检索,说明其已经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本馆期刊建设正处于基于Lib3.0图书馆管理平台向数字化管理过渡这一关键时期,正从期刊的订购、分编、登到验收、装订典藏环节逐步实行系统化操作。国内大多数美术类院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尚未真正实现整体意义上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馆员对期刊日常工作采取简单、机械和繁重的手工操作。以本馆为例,馆员在日常管理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能力再去开发期刊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1.3 期刊的种类不够丰富

  在期刊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下,电子期刊将在所藏期刊数目上占去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国内美术类院校中有名的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工作仍大多以纸质期刊为核心开展。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八大美院对综合性电子期刊资源购买重复率较高,几乎都购买了CNKI中国学术期刊,部分购买了大成老旧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报刊数据库。而艺术类电子期刊由于价格较为昂贵,订购数量很少,种类较为单一。



  1.4 期刊的服务方式单一

  相比国内3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院校图书馆,八大美院图书馆期刊服务发展落后,由表2可以发现大多数美术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仅为陈列、整理、阅览、复印等传统方式,仅中国美术学院可外借馆内期刊;嵌入式学科服务环节薄弱,仅提供留言板、QQ咨询、联系邮箱等一些基础的方式来解决日常简单的读者咨询,学科服务没有开展,少有微信图书馆、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服务,服务层次不够深化、不够与时俱进,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读者需求。就服务方式而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走在八大美院的前列,目前已开展了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读者反映良好。以本馆为例,纸质期刊服务多以展示、提供阅览为主,缺乏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电子期刊则死板地陈列在图书馆主页上,缺乏宣传与指导,利用率不高;学科服务还尚未开展。



  1.5 馆员的服务效率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美术类院校图书馆员中工勤类人员比例较大。以本馆为例,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仅为4人,专业结构极不合理,馆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能力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馆员,因而直接影响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影响了期刊网络服务的有效开展。

  1.6 读者的文化信息素养亟待加强

  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美术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素质,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美术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训练而忽略文化知识的积累,造成学生综合文化信息素养偏低;同时,美术类师生多半从事创造性活动,对文献需求较小,阅读需求少,获取灵感的途径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2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措施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正经受着新时代的考验,面对期刊类型多样化、期刊管理自动化、期刊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者需求深化的挑战,笔者提出如下提高期刊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2.1 改革期刊管理体制,实现期刊管理综合化

  期刊从签收、上架、整架、打捆装订到再次上架,离不开整个图书馆各部门馆员的协同合作。期刊管理一条龙体制在手工检索、印刷型文献作为载体和自给自足的保障体系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点。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读者需求的深化,其已经影响采访、编目、网络技术、参考咨询工作的整体性、科学性、连续性,已经不能适应期刊工作的需要,为了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提高“采、编、阅”的工作质量,精简机构,节约经费开支,减少重复劳动,便于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该实行综合性期刊管理模式。例如:采编部门负责导入、套录MARC数据、采购期刊;阅览部负责整理、验收、登到期刊;网络技术部负责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及其他技术型问题;参考咨询部则负责面对读者,及时答疑,引导读者,方便解决他们对期刊信息的各种需求。如果期刊实行外借服务,流通部也应参与期刊管理工作。

  2.2 简化期刊工作流程,加快期刊管理数字化

  计算机取代传统手工方式对期刊资源进行管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的加工、MARC数据采集、装订属于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应外包给期刊供应商,减轻馆员工作负担,从而更多地投入到期刊“采、编、藏”等业务的现代化管理,整合期刊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期刊数据库、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等。

  2.3 丰富期刊服务方式,加快学科服务进程

  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服务方式,强化期刊特色服务。应从方便读者利用和最大限度发挥期刊馆藏资源作用的角度出发,实行部分期刊外借服务,拓宽读者服务领域。在原有的信息参考咨询部基础上,馆员应针对读者需求在社会网络大平台上,深度挖掘期刊文献信息,对信息资源及时进行二三次加工整合,形成知识单元,通过微信、微博、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最新的期刊信息;开展文艺类文献查新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专题期刊文献展览、专题读书会等服务或活动。图书馆还可以与各院系合作,利用图书馆硬件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补充扩展,将图书馆服务主动融入到师生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方便读者,提高效率,实现艺术文献的学科特色服务。

  2.4 科学组织期刊信息资源,加快特色资源建设

  期刊信息的组织由期刊征订、特色数据库建设、期刊分类排架 3 方面组成。美术类院校有别于普通文史理工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偏重于戏剧、美术、文史、设计等门类,所涵盖的内容与其他院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图书馆在购置期刊资源时,应以本校专业设置和科研特点为前提,根据师生信息需求有重点地购置期刊文献,并合理配置中外文电子期刊,减少冗余,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与纸质期刊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电子期刊采购可通过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区域美术院校或者全国八大美院图书馆联合的方式,采购美术类的电子期刊资源,特别是针对价格很高的国外电子期刊资源;还可通过网络补充学校电子资源,比如 ELF⁃WOOD、麻省理工学院的开发网站等。在此基础之上,加快本院校特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对图书馆美术类专业期刊文献资源的补充,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分类排架方面,针对本馆读者及馆员的信息素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设置期刊排架号。例如:使用分类号+著者号为索书号,对每一类现刊进行分编,并按索书号排架,并将索书号所代表意义及排列次序以简图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过刊则可采取年代+分类排架号排架。

  2.5 实施期刊评估,科学续订期刊

  目前,这一流程被国内许多图书馆忽视。在实践上,期刊的选择和订购需要采访人员、专业学科馆员、学科专家的参与,针对期刊的学术性特点、价格变化、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结合读者满意度调查,定性和定量地使用统计数据来续订期刊。其中,读者参与评估计划及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分析由信息咨询部门承担。

  2.6 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期刊文献类型的多样化、期刊文献信息服务的深层次化要求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以美术类为主的多学科文化素质,并能够对网络美术类期刊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浓缩和深层次加工,进一步开发新的信息产品,使用户获得信息精品。图书馆应按照期刊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7 建立二级分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

  以本馆为例,二级学院资料室虽然在隶属关系、经费划拨以及职能上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二级分馆,但在管理上仍为传统的资料室服务模式。应打破传统,充分利用其教学科研人员集中、专业期刊使用频繁的特点,将专业性较强、读者面专一的学术期刊提供给二级分馆,并号召成立相应的学科专家小组,选派富有学科背景的馆员或者培养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至二级分馆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同时也利于搜集读者反馈及建议等,不断改善期刊服务。

  2.8 加快全国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

  据笔者了解,目前尚未成立以美术类院校为主的图书馆联盟,目前国内更多地建立了一些以片区为主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比如首都图书馆联盟、重庆图书馆联盟、陕西公共图书馆联盟等。美术类资源价格较为昂贵,由于图书馆购书经费的限制,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应该建立国内美术类院校图书馆联盟。联盟成员受协议和合同制约,相互提供定题服务、馆际互借、原文传递、通借通还、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9 培养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

  合格的美术类专业学生不仅应包含专业技能,自身文化信息素养也相当重要,他们更需要文化知识的沉淀,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灵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图书馆是美术院校学生的主要信息源。美术院校学生除了使用图书馆内的艺术书籍外,还使用了期刊、视听资源、报纸、儿童图书、参考资料以及其他特藏。图书馆还应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读者的专业特性,组织开展信息素质培养教育、美术类信息资源开发等主题相关的活动;利用美术类院校专业优势,征集师生创意,建设更为舒适的、适合读者阅读的图书馆环境,并从软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除此以外,鉴于师生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应选拔出信息素质较高的读者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作为普通师生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纽带,激发师生建立与图书馆的深厚感情,方便读者的管理与图书馆业务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期刊管理人员与多方合作,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有效地提高美术类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文佳.期刊“一条龙”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1):25-26.

  [2] 蒋时雨.高校期刊管理最佳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8(3):41-43.

  [3] 张振台.对期刊管理模式的优劣比较[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5(1):43-44.

  [4] 王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探讨[J].情报探索,2007(1):91-93.

  [5] 廖淑君.关于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创新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92-94.

  [6] 奚永旺.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2):141-143.

  马 毓 女,1983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科服务、期刊数字化管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