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朱先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新时代对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材编辑要认真分析、研究现行数学教材德育内容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为教材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德育内容在数学教材中的实施,需强化数学教材的德育主线、丰富中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革命传统,并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呈现德育内容,建设立体化的德育体系。数学教材编辑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敏感度,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素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设“培根铸魂”的义务教育数学教材。
【关键词】数学教材;教材编辑;德育;中国传统数学文化;革命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材建设、管理文件,对进入教育部《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不仅是学科知识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更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具。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理应担负起“培根铸魂”这一德育责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编辑在数学教材德育功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同行讨论。
1 新时代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建设的新要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离退休老同志的回信中提出,“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对中小学教材的管理、编写修订、教材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保障机制、检查监督等各环节作出明确要求。2021年1月8日,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提出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我国传统数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纳入我国传统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1]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出数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之一,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华人数学家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革命精神、涵养爱国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国家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在强调教材的德育属性,强化教材的德育功能,对新时代的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提出了德育新要求。
2 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内容的体现和不足
2.1 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内容的体现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莫里斯·克莱因提出:“知识是一个整体,数学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每一个时代的数学都是这个时代更广阔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组织材料,使数学的发展与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联系起来。”[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3]数学文化内容是体现数学教材的德育功能的主要载体。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主要分为数学史、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与人文艺术四大类,以引文、例题、习题、活动和阅读类材料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形式多样。[4]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均通过数学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内容的要求,体现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德育功能。
2.2 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内容的不足
虽然现行各版本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已经通过数学文化内容体现教材的德育功能,但在相关内容的呈现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如内容分布不均匀、呈现方式欠丰富、中外材料比例失调、古今材料比例失衡等。内容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有的册次、章节相关内容较多,有的册次、章节相关内容较少。在呈现方式上主要以教材中的纸质文案为主,视频、音频、拓展延伸等形式的辅助教学内容较少。中外材料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在数学发展史中西方史料多且细节丰满,我国史料相对较少且内容不够丰满。古今材料比例失衡主要表现为,数学史方面反映我国数学发展的古代材料较多,体现华人数学家对近代数学推动的较少。
3 德育内容在新时代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的实施路径
3.1 强化德育主线
在数学教材建设中,往往采用“识育”和“德育”双主线设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编者往往更加重视“识育”主线,强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体系和结构设计,对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德育主线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德育主线在教材中不够凸显,内容呈现不够丰富、分布不够均匀等。数学教材编辑要勇于担当,协助主编强化数学教材的德育主线设计,对德育内容在每册、每章、每节中的数量,对在引文、例题、习题、阅读类栏目等部分的分布,对中外、古今素材的比例等进行整体设计,突出德育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彰显数学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
3.2 丰富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内容
莫里斯·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中写道:“我忽略了几种文化,例如中国的、日本的和玛雅的文化,因为他们的工作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重大的影响”。[5]由于“西方中心论”的文化偏见,数学发展中的东方传统,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的贡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6]在教材中丰富我国传统数学文化是体现数学学科“培根铸魂”的基本要求,是联系数学内容与“国家意志”的必然要求。首先,在教材中合理增加数学文化的数量和篇幅,是丰富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夯实数学教材育人功能的基础条件。另外,要多角度反映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如通过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艺术、数学与其他学科等跨学科综合角度阐述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内容。注重将这些内容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合理设计我国传统数学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注意将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进行适当的“教学语言转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3 融入革命传统
提到革命传统,那种“这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需要考虑的事,跟数学关系不大”的观念无疑是错误的。虽然大多数数学教材编辑能够认识到在数学教材中融入革命传统的重要性,但不知具体如何开展。《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给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数学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为数学家事迹、故事、成就等。[1]
革命传统进数学教材,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重要途径。数学教材编辑首先要有正确认识,将革命传统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协助教材编者确定革命传统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内容分布。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将陈景润、华罗庚、吴文俊、苏步青、陈省身等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融入教材,让学生了解华人数学家持之以恒、勇于攻坚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在推动现代数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4 构建数学教材德育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材也从传统的纸质版教材向数字化发展。数字化的教材丰富了传统教材的表现形式,通过图片、视频、电子课件、交互设计等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撑。但在数字化教材建设中,往往更加关注知识性辅助内容的开发,而对中国传统数学文化、革命传统内容的开发重视不足,使得德育内容的数字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表现形式也相对单一。编辑是数字教材内容的主要设计者,要重视数学教材数字化德育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可视化、形象化、互动强等特点,建设线上和线下、纸质和数字相统一的数学教材德育体系。
4 新时代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建设对编辑的要求
4.1 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义务教育数学教材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关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遵循,这是新时代教材建设“铸魂育人”的根本政治方向。[7]数学教材编辑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德育属性,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载体。那种“数学教材只要讲好数学知识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识数学教材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才能在行动上切实编好教材的德育内容,体现数学教材的德育价值。
4.2 提升政治素养和政策敏感度
教科书的水平——思想水平、编写水平、学术水平等,实际上代表着国家的水平,体现着国家的意志,教科书不是学术专著,其中只有编写者对国家政策方针、教育思想的理解,绝不允许有私人的非政府观点。[8]教材的这一政治属性要求教材编辑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在教材建设中对涉及民族、历史、宗教、地图、港澳台等敏感问题要高度审慎,保证教材中不能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数学教材编辑除了要熟知出版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出版规范外,还要特别关注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课程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例如,2019年1月3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启动会,对修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看到这条新闻时,编辑应该想到新一轮的义务教育教材修订也将随之启动,并开始着手准备教材修订事宜。
4.3 持续学习理论,关注一线教学
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材”,学生的“学材”,还是体现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复杂性要求数学教材编辑除了熟悉数学学科的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教育学理论并熟悉课堂教学。数学教材编辑要多与一线教师交流、多听课,如有机会最好还能参与教材的试教试用。数学教材编辑要持续学习和积累,既要注意学习《九章算术》《张邱健算经》《海岛算经》等数学史料,挖掘和整理与数学相关的素材,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珠算、中国古代算筹计数法、中国古人发明的唐图、我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等体现我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理解的素材,还要关注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专业数学教材编辑。
5 结语
2021年2月26日,教育部教材局印发《教育部教材局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力争2021年年底前颁布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9]这意味着新一轮的义务教育教材修订、送审工作也将随之启动,数学教材编辑要做好教材使用调研,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根据最新的德育要求,整体搭建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德育框架,运用“整体”“融通”“综合”思维统筹规划德育内容的数量、分布和呈现方式,建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根铸魂”的义务教育数学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1-03-01]..
[2]KLINE M.The ancients versus the moderns: a new battle of the books[J].Mathematics Teacher,1958(6):418-4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3.
[4]王建磐,汪晓勤,洪燕君.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0):28-32,55.
[5]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纪志刚.吴文俊“丝路精神”及其对中外数学交流研究的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1):71-81.
[7]康晓伟,王刚.铸魂育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思想遵循[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9):4-10.
[8]罗生全.论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8):4-11.
[9]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印发《教育部教材局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1-02-26)[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