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投稿者对期刊稿约的评价和需求,结合期刊社稿约发布现状,探求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方法]通过对395名投稿者进行问卷调查及50种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的文献分析,设立研究框架,从期刊介绍、收稿情况、写作规范、刊发标准、工作流程、投稿方式、时效信息、费用标准、法律及权益、服务项目10个方面对作者投稿信息需求和稿约撰写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投稿者已将稿约视为投稿必要参考文件之一,且认同稿约的质量会影响其对期刊的评价和选择。目前稿约内容与投稿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完全满足作者投稿的信息需求,尤其在时效信息、刊发标准、工作流程和费用标准等方面存在作者需求率和稿约完成度不平衡的现象。[结论]期刊社应重视作者投稿需求,提升服务意识,在深入了解投稿者心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稿约,以体现刊物特色,同时在稿约撰写中避免出现概括性定义,明确、细化时效及相关标准,公开工作流程,并注意保持及时更新。
【关键词】稿约;医学科技期刊;需求;现状
稿约作为期刊编辑部向投稿人声明刊物性质、投稿类型及其他注意事项的告白公文,可以起到展示期刊定位,指导作者投稿,公开、规范地明示稿件录用标准、编辑部工作流程等作用,是展现期刊价值定位的门户窗口,也是连接作者与编辑人员的桥梁[1,2,3]。许多研究者曾对科技期刊稿约进行过调查研究,提出完善内容、维护作者权益、定期修改等建议[1,2,4-7];也有研究将国内外科技期刊稿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提出优化方案[8,9];或者针对稿约中某项特定规范进行现状调查[10,11]。但这些研究普遍是以出版专业人员身份,从学术角度探讨稿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期刊出版从业者的刘浩等[12]曾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提出期刊稿约的撰写与发布建议。但鲜有研究以投稿者为调研对象,广泛了解其对期刊稿约的评价及投稿信息需求,从投稿者心理角度分析稿约的实用性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调查了395名医学类科技期刊投稿者,根据其对所投期刊稿约内容发布情况的评价,了解其信息需求和喜好。此外,笔者还选择50种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进行研究,分析医学科技期刊稿约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期刊稿约的优化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
1.1 投稿者
《医学研究杂志》作为国家级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刊登的论文涵盖了医学学科的各个领域,与专业期刊相比,其作者群更加广泛、受众面广、研究普适性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笔者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医学研究杂志》投稿系统中注册并成功投稿的作者600例,通过官方邮箱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调查问卷,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进行问卷回收。此次调研共收回调查问卷402份。为增加研究结果的代表性,笔者筛选出过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2种(含)以上医学科技期刊有过投稿经历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获取有效问卷395份,问卷回收率为67%,问卷有效率为98.26%。
1.2 医学科技期刊
在对问卷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归纳后,笔者于2020年6月通过CNKI检索期刊关键词“稿约”“投稿须知”“投稿指南”,检索时间设定为2018—2020年,分类设定为“医药卫生”和“医学相关学科”,共选取50种出版语言为中文的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稿约进行文献研究。所选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按照《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的分类方法,包含全国性期刊40种,地方性期刊10种;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定义,核心期刊数量占60%(30种)。
2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2.1 问卷调查法
为深入了解投稿者对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评价情况及其在稿约查阅过程中的关注点和个性化需求,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了解投稿者学历、身份、职称、投稿目的、既往投稿经历等基本信息,明确研究对象属性及特点。(2)稿约使用情况及评价。了解投稿者投稿过程中稿约查阅和获取情况及认可度。(3)需求调查。笔者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以既往相关文献中得出的研究结论为基础建构理论思路,设立研究框架,从10个方面进行需求评价[1-2,4-9,12-13]:①期刊介绍,具体包含办刊宗旨、期刊等级(数据库收录信息)、刊期等二级指标;②收稿情况,包含征稿范围、栏目设置及期刊受众等二级指标;③写作规范,包含文字规范及格式要求等二级指标;④刊发标准;⑤工作流程,包含审稿阶段、绿色通道及编辑出版流程等二级指标;⑥投稿方式;⑦时效信息,包含审稿周期及发表周期等二级指标;⑧费用标准,包含审稿费、版面费及稿费等二级指标;⑨法律及权益,包含保密条款、版权问题及学术不端问题要求等二级指标;⑩服务项目,包含联系方式、收取作者提供的证明文件及样刊寄送规定等增值服务二级指标。本问卷只调查研究对象是否存在需求,不研究需求程度,以避免主观理解因素所造成的结果偏倚。投稿者分别对研究框架中的10项一级指标进行需求评价,通过在问卷中设置逻辑跳转功能,实现如选择对一级指标存在需求,则显示二级指标需求选项,如对一级指标无需求,则自动隐藏二级指标问题,从而更直观、明确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具体需求。(4)意见与建议。作为对前述定量研究的补充,此部分问卷采用开放式非必答形式提问,鼓励研究对象凭借以往投稿经验,通过开放式论述提出研究提纲中未涉及的需求,指出既往投稿经验中稿约存在的问题或发表完善建议。
2.2 文献分析法
对50种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中涉及的具体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问卷调查中设立的研究框架,对信息进行分类采集。如遇研究框架以外的信息,则定义其类别并酌情对研究框架进行完善和补充。
3 调研情况和数据分析
3.1 问卷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身份以临床医护人员(65.82%)和学生(25.32%)为主,以中级、在校学生及副高级为主要人群(图1)。硕士研究生(含在读)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5.95%。超过70%的研究对象投稿目的为满足学位/职称(205例,51.89%)或课题结题(88例,22.28%)等硬性指标要求。仅有19.75%研究对象投稿目的为发布科研成果(78例,19.75%)或单纯出于研究的兴趣爱好(24例,6.08%)发表观点。

图1 研究对象身份及职称情况调查
(a)身份;(b)职称
3.2 稿约使用情况及评价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1.14%(360例)的研究对象表示在投稿前会主动查阅期刊稿约,71.90%(284例)的研究对象认为稿约质量会影响其投稿取向,71.65%(283例)的研究对象认同稿约的质量可作为反映期刊办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9.11%(115例)的研究对象认为查阅稿约即可满足投稿信息需求;50.13%(198例)的研究对象认为查阅稿约虽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对投稿信息的需求,但不影响投稿行为;还有20.76%(82例)的研究对象认为期刊社发布的稿约完全不能满足投稿需求,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咨询必要信息后才能完成投稿。对稿约获取情况的调查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获取途径:50.38%(199例)的研究对象习惯通过期刊数据库、论坛/学术社区搜索、查询期刊稿约;43.29%(171例)的研究对象习惯从杂志官方媒体平台(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查询期刊稿约;5.06%(20例)的研究对象习惯从纸版杂志或其他纸版资源中查询期刊稿约;另有1.27%(5例)的研究对象习惯通过其他推荐途径了解期刊投稿信息(如听取同事、朋友口头介绍等)。(2)获取难易程度评价:248例(62.78%)研究对象认为在选定拟投杂志后,可以便捷、快速地查询到官方发布的稿约信息;103例(26.08%)研究对象认为在选定拟投杂志后通过一定信息搜索甄别或问询,可以找到其官方发布的稿约信息;44例(11.14%)研究对象认为在选定拟投杂志后不知如何获取官方发布的稿约信息,且自己曾被钓鱼网站、中介机构等误导投稿。
3.3 需求调查
对研究对象查阅稿约时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96.71%(382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投稿方式的介绍。92.91%(367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有关稿件时效信息的介绍,其中对审稿周期的需求率为100.00%(367/367)、对发表周期的需求率为98.91%(363/367)。79.49%(314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期刊刊发标准的介绍。73.67%(291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期刊介绍,其中对期刊等级(数据库收录情况)的需求率为98.97%(288/291),对刊期的需求率为95.19%(277/291),对办刊宗旨的需求率为67.01%(195/291)。71.14%(281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期刊收稿情况的介绍,其中对征稿范围的需求率为98.93%(278/281),对栏目设置的需求率为85.77%(241/281),对期刊受众的需求率为71.89%(202/281)。62.78%(248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编辑部工作流程的介绍,其中对审稿流程的需求率为81.45%(202/248),对“绿色通道”政策的需求率为75.40%(187/248),对编辑及出版流程的需求率为62.10%(154/248)。56.46%(223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有关费用标准的说明,其中对版面费的需求率为90.58%(202/223),对审稿费的需求率为74.89%(167/223),对稿费的需求率为20.63%(46/223)。53.42%(211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有关写作规范类要求的信息,其中的对文字规范的需求率为99.53%(210/211),对格式要求的需求率为89.10%(188/211)。52.95%(209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有关编辑部服务项目的规定,其中对编辑部联系方式的需求率为96.65%(202/209),对编辑部需要的证明文件的需求率为84.69%(177/209),对样刊寄送服务规定的需求率为82.30%(172/209)。50.13%(198例)的研究对象在查阅稿约时会关注有关法律及权益的信息,其中对版权问题的需求率为89.90%(178/198),对保密条款的需求率为46.46%(92/198),对学术不端问题等要求的需求率为46.46%(92/198)。
3.4 意见与建议
共有56例研究对象在此部分开放性问题中进行作答,其观点汇总如下:(1)投稿者需求。在稿约中加入期刊年度选题计划、稿件重合率标准、特定稿件状态解释、编辑部工作时间(可咨询时间)及杂志网站、邮箱、公众号等官方新媒体平台信息。(2)稿约存在的问题。①基础信息不全,无法充分发挥指导投稿作用;②稿约更新不及时,存在过期信息;③稿约发布渠道单一、频率较低;④稿约中部分标准和概念定义不清晰,无法理解。
3.5 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调查
50种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信息调查结果见表1。只有1种期刊的稿约中涉及伦理指南、数据开放获取政策、出版宣传政策等内容,其他期刊的稿约均未涉及此部分信息,故未将其作为研究信息列入调查表。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各期刊稿约普遍比较重视对收稿情况、写作规范、投稿方式、服务项目等方面信息的介绍,但对于工作流程、刊发标准、时效信息、费用标准等实用信息的发布率较低。此外,在期刊介绍方面,也较少涉及刊期信息;在法律及权益方面,虽重视版权问题的说明,但对于学术不端的标准和处理办法以及保密条款承诺落实不佳。
表1 50种医学类科技期刊稿约信息调查结果
研究框架 | 具体指标 | 投稿指南中涉及此方面信息的例数 | 完成度 /% |
期刊介绍 | 办刊宗旨 | 50 | 100.00 |
期刊等级(数据库收录信息) | 42 | 84.00 | |
刊期 | 20 | 40.00 | |
收稿情况 | 征稿范围 | 48 | 96.00 |
期刊受众 | 48 | 96.00 | |
栏目设置 | 50 | 100.00 | |
写作规范 | 文字规范 | 45 | 90.00 |
格式要求 | 50 | 100.00 | |
刊发标准 | 3 | 6.00 | |
工作流程 | 审稿流程 | 6 | 12.00 |
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规定 | 26 | 52.00 | |
编辑及出版流程 | 1 | 2.00 | |
投稿方式 | 50 | 100.00 | |
时效信息 | 审稿周期* | 26 | 52.00 |
发表周期 | 4 | 8.00 | |
费用标准 | 版面费 | 3 | 6.00 |
审稿费 | 14 | 28.00 | |
稿费 | 27 | 54.00 | |
服务项目 | 编辑部联系方式 | 42 | 84.00 |
编辑部需要的证明文件 | 43 | 86.00 | |
样刊寄送服务规定 | 39 | 78.00 | |
法律及权益 | 保密条款 | 18 | 36.00 |
版权问题 | 44 | 88.00 | |
学术不端问题要求 | 30 | 60.00 |
4 调查数据总体特征与完善策略
4.1 调查数据总体特征
本次调查的身份及职称特征信息显示,研究对象大多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阶段,该群体也正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投稿行为目的性相对明确,且带有一定功利性。首先,由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可知,稿约已几乎(91.14%)成为作者投稿时的必要参考文件之一,且大多数研究对象(>70%)认为稿约的质量会影响其对期刊的评价和选择。在稿约获取途径方面,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数据库、杂志官网或论坛等),且绝大部分研究对象(88.86%)认为可以通过搜索查询到官方发布的稿约信息。但仅有29.11%的研究对象对既往查阅的稿约信息量持满意态度,其他研究对象均认为稿约信息还不能满足自身对投稿信息的全部需求,甚至有超过1/5的研究对象认为仅依靠稿约信息无法满足正常投稿需求。对具体稿约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投稿者最期待在稿约中了解投稿方式,且全部样本期刊均在稿约中对该信息进行了标注。其次,对时效信息的需求率远大于其他指标,可能是受毕业、晋升或结题等硬性指标的影响。但期刊稿约信息的调查结果显示,时效信息内容的完成度不高,其中关于发表周期的完成度甚至不足10%,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排在第3位的信息需求是刊发标准,投稿者普遍渴望了解期刊的审稿标准和质量要求,从而更好地完善稿件,提高投稿命中率。但期刊稿约中很少提及相关信息(6.00%),通常只用“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前沿性”等抽象语句进行概括,审稿标准也不够公开、透明。再次,期刊介绍、收稿情况和写作规范信息均属于投稿者需求率较高且期刊稿约中完成度较高的指标,但工作流程和费用标准等相关信息在期刊稿约中完成度却不高,尤其是在投稿者渴望了解的审稿和编辑流程以及版面费收费标准方面出现较大的信息供需差距。最后,在服务项目及法律权益信息方面,只有不足1/2的研究对象关注版权转让问题,1/4的研究对象关注保密条款和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等方面的信息,这从一个侧面突显出投稿者的版权意识淡薄,与金伟[1]的研究结论相符。整体而言,目前期刊社发布的稿约内容与作者投稿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偏差,对于投稿者明确表达的信息需求,期刊社应做好信息完善和沟通服务。
4.2 稿约撰写应避免概括性定义,明确、细化时效信息及标准
对于稿约的撰写并无统一规定,这也导致目前期刊社稿约撰写方式五花八门,内容繁简不一[13]。但本次调研显示,稿约撰写时普遍对写作规范进行详尽叙述,却对文章的质量标准以概念性定义一笔带过,呈现出一种重书写形式、轻内涵要求的介绍风格,使得投稿者在查阅稿约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期刊遴选稿件的真实标准和尺度,缺乏实用性,执行效果不佳[13]。从此次调查结果可知,投稿者最期待了解的信息往往是有关时效、费用等发表成本及刊发标准、选题取向、重合率等直接关乎审稿结论的核心指标。笔者认为,由于期刊社对规范类要求大同小异,而且此类内容投稿者较易在互联网自行搜索获取,因此可尝试通过说明规范版本(如参考文献格式标准文件)或参见过刊文献的方式让投稿者自行查阅具体标准。将节省的版面重点放在指标性信息的说明中,如明确介绍期刊社审稿的参考因素及标准,从文稿原创性、创新性呈现情况,实验设计、统计方法的合理化及标准,到结果结论等部分的科学性数据支持展现方式,不仅使投稿者可以准确把握期刊选稿原则,自查稿件是否符合刊物要求,提高投稿效率,还可以杜绝审稿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尽可能给出时效、费用标准的合理范围,有利于投稿者识别和规避论文中介等非法机构,便于投稿者根据自身需求及时调整投稿行为,合理控制时间及经济成本,从本质上起到指导投稿的作用[14]。
4.3 稿约应体现刊物特色,并保持及时更新
每一种学术刊物都有独特的专业领域与学术视角,以及特色化的办刊方针和宗旨,稿约作为期刊的门面,清晰展现期刊特色和风格,可以有助于品牌塑造,提升期刊在作者心中的认同度和品质定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稿约对于期刊介绍都仅限于刊物级别,主管、主办单位,数据库收录信息及栏目设置等常规信息,超过半数的稿约甚至都没有标明刊期等基本信息,对于办刊理念、选题方向以及刊物的服务性、教育性等内容更是无从体现,这从侧面反映出期刊社自身宣传推广意识的不足[15]。另外,稿约更新周期过长也是此次调查中突显的问题之一。信息滞后、规范版本过期、联系方式失效现象屡见不鲜,个别期刊的稿约还有文字撰写错误[16]。这样一来,稿约的指南效果变成“指难”,反而对投稿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期刊社应重视稿约对实现办刊宗旨、拓宽稿源、宣传刊物、提升刊物质量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在撰写过程中展示自身优势,体现期刊内涵和科学价值;同时,要保证及时、全面地更新信息,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零错误公开。
4.4 提升服务意识,公开工作流程
投稿行为是期刊与作者双向选择的过程。发布稿约的本质目的不仅是为了告知期刊的选稿标准,同样也有义务向投稿者明确展示期刊的具体情况。目前编辑部工作流程不透明、信息告知不充分,直接导致投稿者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既增加了投稿的盲目性,又降低了投稿者对期刊社的信任度,带来欠佳的投稿体验[17]。笔者建议,公开审稿、编辑流程,使投稿者对所投稿件需要经历的编审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各阶段涉及的环节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让投稿者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各环节更好地配合编辑工作。同样,信息的公开、透明还可以节省人力成本,降低编辑接受投稿者问询的重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应提升服务意识,促进编辑与投稿者的信息沟通,并做到善于了解需求,为投稿者制定个性化解答服务,并针对投稿者的合理诉求,进一步完善、补充稿约内容,更好地吸引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形象和质量[18]。
5 展望与不足
稿约作为投稿者获取期刊投稿信息的门面担当,间接承担着反映期刊办刊质量、品位和层次的作用。一份内容全面、叙述详实的投稿指南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作者投稿,节省投稿问询时间,从而提高投稿效率、减轻编辑部人员工作压力,还可以起到持续吸引优质稿源的作用[1,9]。期刊社应重视作者需求,在深入了解投稿者心态的基础上,结合期刊特色不断调整和完善稿约撰写,充分保证其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从探究作者投稿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力求了解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稿约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研究结果较为客观真实,对医学科技期刊社了解作者投稿行为及完善稿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和局限性,比如在研究设计中虽然考虑了研究资料来源的新颖性,但是在研究对象选取中仅选择某一种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投稿作者群体,代表性及普适性有待提高。此外,调查的医学科技期刊稿约样本数量也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不能代表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稿约撰写的整体水平。今后的研究中应选择代表性更广泛的作者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继续进行需求调查,同时增加调研期刊的数量,设计更为严谨的抽样方法,以此反映整个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期刊稿约的实际需求;还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及期刊类别进行分类研究,或以国内外顶尖医学期刊稿约作为参照,进一步修正研究框架,以期能更加全面地论证该问题。
参考文献
[1]金伟.我国科技期刊投稿指南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18-120.
[2]何小军,沈惠云,邵菊芳,等.科技期刊应优化稿约[J].编辑学报,2007,19(4):279-280.
[3]丛敏,陈咏梅.学术期刊发布投稿方式的途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12):80-84.
[4]白羽红.征稿简则的规范化探析[J].编辑学报,2009,21(5):401-402.
[5]谢其祥,黄天放.浅谈学术期刊稿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出版广角,2012(3):63-64.
[6]朱大明.科技期刊征稿简则应规范化[J].编辑学报,2007,19(3):191-192.
[7]刘江霞,杨勇,方熠.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期刊投稿指南的调查与思考:以地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3):22-27.
[8]孔琪颖,徐晓,葛建平,等.国内外科技期刊稿约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2010,22(S1):S64-S66.
[9]雷燕.33种SCI收录的中国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分析与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2):1336-1342.
[10]吴艳妮,周春兰.中外Top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及投稿系统中论文伦理审核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59-1065.
[11]郭征,平静波.我国医学期刊稿约中的医学伦理和出版伦理规范剖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7):610-614.
[12]刘浩,宋雪飞,李二斌.从作者角度看学术期刊稿约的撰写与发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163-166.
[13]郝秀清,姚佳良.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征稿简则”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75-78.
[14]谢文亮.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投稿方式的宣传[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11-514.
[15]倪集裘.科普期刊如何做好自身的宣传推广工作[J].编辑学报,2002,14(B11):66-67.
[16]杨立丽,齐淑兰.投稿指南应采用最新标准及规范[J].编辑学报,2018,30(4):361.
[17]罗晓兰.基于在线论坛文本分析的期刊用户投稿信息需求[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3):221-225.
[18]胡志彬,董海原.科技期刊应加强服务意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