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现代社会造成文化消费行为的碎片化,使得大众忽略对诸多文化现象的思考,渐渐丧失文化主体认同感。传统村落宗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族群认同力和文化震慑力,可唤醒受众对于主体文化的认知。族谱作为宗族文化"显性+隐性"符号的综合体,是融合文化认同性和审美认知性的集合,挖掘其对现代书籍全觉设计的价值,探究其符号的显、隐性符号语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化的书籍装帧符号,对现代书籍设计具有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族谱符号;书籍全觉设计;价值
一、概念界定
1.传统村落族谱的界定
传统村落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村落,“它是历史上延续下来为了共同的目的和受相同的传统观念、价值规范约束的人们聚集到一起进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聚落共同体”[1]。它承载着更多的历史遗产、文化信息与乡愁,传承村落原住民文明,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进行沉淀、优化,进而延续到后代,它是人地关系的重要载体。
族谱,又名家谱、宗谱、谱牒等。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此探讨的族谱特指传统村落文化语境下族人修纂的族谱,是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传承的村落族谱,而非一般层面上的普通村落族谱。传统村落族谱不论从族谱形态和艺术性上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性。鉴于其重要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传统社会族人修建族谱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细致,虽说族谱的修纂基本上都是地方家族的自发行为,但是传统族谱从内容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和外在视觉的审美体验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也是我们今天拿到族谱时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的缘由。
所以,族谱是传统社会人们对于书籍审美形态的集大成者,它代表了当时书籍装帧设计的前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2]。在修纂、设计、制作上都高于一般的书籍形态,是族人智慧、思绪、情感、阅历、审美、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可以激发和唤起人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层面的“全觉”认知。
2.全觉的界定
书籍是文化和审美的外在物化,一本设计精美的书在完成知识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审美的情感移植,书籍的外在美设计能使书籍的文化附加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设计师对于书籍的装帧设计要以“适用”为出发点,“适用”是广义的“实用”。在装帧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书籍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以该群体的文化、认知与感知方式等为出发点,设计出“适用”于该群体的能够被完美认知的“共通符号”,这样设计师的编码行为和受众群体的解码行为才能够在书籍本体上达成一致。而“共通符号”的建构,需要从书籍文化、内容、精神等符号传承上,换位思考受众群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全方位的感知。
吕敬人先生也结合其自身多年“与书交友”的心得体会提出了“书之五感”理论,这一理念对于我国的书籍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在书籍设计领域,后现代时期的媒体传播也已经显现出了多维度、多元性的跨界特点,在传播过程中注重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感受融为一体,实现了媒介符号的“全觉传播”。对其深思不难发现,其实不论是“书之五感”还是全觉设计,都是基于受众为主体视角的设计,是信息的传播者经由书籍媒介载体到信息接受群体的多方全觉互动,并且在互动中实现了符号的传递和符号意义的解读。
二、传统村落族谱的符号艺术特征
族谱本身作为书籍艺术的一个类型来讲从形态上具有典型的符号特性,是当时社会文化、审美文化、阅读文化、风俗礼制、制作技艺等的符号呈现。在族谱的世系图中,为了区分族谱人物的真实状况和血缘关系,一般采用多样、简单、容易的符号区分男女、生殁、传断、嗣养等关系。这为日后学者进行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周氏三修族谱》第一卷就有如下记载:“宗图效欧阳五世图,自本而干,而支,而叶,条分缕析,五代一提。分圈为记:存用□,殁而有传用○,无传用●,过继存用回,殁而有传者用◎……”[3]□○●等图形虽属于族人自己创制并规定其意义的视觉标记符号,但是这样的图形标示系统在族谱书籍设计中已经具有了真正的符号意义。同时,“欧式”族谱从内部的艺术形态上来看,工整有序,横线将整个版心分割成均等的五部分,为现代书籍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模数化设计找到了本民族的历史观照,对于现代采用模数化设计的书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苏式”多采用代际之间连线的方式标示家族成员的世系关系,而“柳式”多采用竖、横线分割的形式进行撰记式编排,这两种方式对于现代书籍“全觉”建构中关于线性元素和空间布局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除了上述表层的视觉符号特征外,族谱符号更具有深层的隐性意义系统。隐性意义是族谱符号之所以能够对现代书籍的文化认同产生如此重大意义的主要原因。按照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符号学理论,符号是一种能指和所指的集合,能指是表层意,所指是深层意。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是在社会生活的文化实践中经过积累沉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意义指向关系。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索绪尔符号理论的基础上,拓展了符号所指意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第一层次的所指会变成第二层次新的能指,以此类推,无限循环,符号的意义也随之拓展和传承。
传统村落族谱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符号,不仅是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村落社会文化生活、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语义符号学研究和“文化转向”的兴起,传统意义上族谱类文献的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符号意义和社会内涵象征系统的文本”[4]。简言之,族谱的文本符号不仅是社会意义建构过程的产物而逐渐成为意义的载体或象征,而且其文本本身,包括物质形制、排版以及其内容结构的编纂等,也具有了意义传递的功能,从而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下也构成了意义或参与了意义的建构。
三、传统村落族谱对现代书籍全觉设计的价值
传统村落族谱是一种记录家族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书籍符号载体,能够唤起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和乡愁记忆,是现代社会留存至今的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笔者在此选用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书”《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作为族谱符号对现代书籍全觉设计价值研究的对比样本,从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和隐喻价值三方面展开。
1.认知价值
任何时代的艺术形式都是时代文化的外在可视化呈现,通过物化的艺术形式可以窥探其文化中暗含的审美文化。族谱书籍的世代流传和不断的修纂补充,使其在跨越了时间性的同时,囊括了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的审美文化。每代族人在修纂族谱时,从族谱的选材、版式编排、印刷工艺、装订技术等层面都有当代审美的注入,可以说族谱是一本透过宗族个体审美而窥视整个时代大众审美的审美变更史,它是社会大众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中的宗族一般与外界互动较少,所以在顺应大众审美文化潮流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宗族审美文化的特殊性。而族谱的审美主要是通过版式设计进行呈现的,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纸张材质、印刷工艺、制作技艺等符号,按照版式审美原则进行的符号编排设计。族谱版式设计中包含着文字符号和图片符号的混合编排。从艺术性上来讲,文字一般是采用书法体的木板雕刻,图章符号采用的是篆刻艺术形式,如此一来,使族谱具有了强烈的艺术观赏性,这是其一;其二,我国印章自古至今代表的是一种承诺,族谱中宗族印章的使用表明族谱修纂的客观性和严肃性,是宗族权威的符号体现。
现代仿古书籍设计为了充分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族谱的符号元素,如《武威廖氏宗谱》与2019“世界最美的书”《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二者在内部版式上存在很多类似的符号映射(见图1)。

图1 《武威廖氏宗谱》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①
《武威廖氏宗谱》的“欧式”编纂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在版面的空间布局上,左右版面疏密张弛有度,左密右疏,且密集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韵律感,左右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在营造别样美上,两本书的左右切口只显现出了一半的文字,当然这是因为当时受技术所限,只能手工插页、装订然后统一裁切“出血”而出现的特殊效果,但是无疑这为古老的文化形式增添了几分残缺之美。除了空间布局的疏密对比之外,在整体的文字符号的大小分布上,也考虑到了对比产生出来的美学效果。整个版面文字符号的大小布局,都是根据不同的符号功能层次分级,划分为视觉的一二三四等层级。一级是最大字号为视觉中心,代表主体性符号;二级代表视觉的第二层次,较第一层次在内容数量上要略多一些,往往以面的形式出现;以此类推第三、四层次视觉层次的级别更低。那么,各个层级间是通过什么去协调这种符号关系的呢?这就显现了线性符号的巨大魅力。
2.情感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族归属,每个姓氏延续着相同的族源特性,所以宗族文化会产生很强的族群认同感和文化震慑力,会唤醒受众对于主体文化的认知。鲁迅曾经指出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宗族文化符号的集聚之物——族谱,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可以发挥出其文化认同的作用,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中的族谱符号,寻找其与现代书籍的价值关联,并转化为书籍的装帧设计符号,对现代书籍设计进行族谱符号化的全觉价值建构。
传统村落族谱是一种具有时代符号烙印的情感集合体,能够唤起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和浓厚的乡愁记忆,所以族谱式的符号设计形式经常被设计师借鉴,用来表达书籍的怀旧情怀。《赖氏宗谱》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均洋溢着古风古韵,整体设计素雅质朴,没有大的视觉色彩起伏,但不失高贵之气(见图2)。

图2 《赖氏宗谱》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②
二者从书籍外部设计到古式缝纫式的露背装,在呼应整本书古香古色嗅觉感官的同时,增强了一种原生态的知觉体验。同时,整本书的“气息”采用仿古纸材质,以手拂之粗糙中仿佛透着岁月的痕迹,能在激起读者怀旧情感的同时与书籍的内容协调统一。
《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书名的呈现也能透出传统书籍因子,色彩纯粹然视觉冲击强烈,没有拖泥带水的设计,且深色的木刻套印与仿古纸在触觉上一脉相承。时代虽渐行渐远,却承载着民间的独特智慧和一代人共同的回忆。评委会给出了如下评价:“设计处处显示真情,用老店铺包点心的粗陋纸张并打毛边,表现逐渐消失的民间老行当百业,有朦胧之美。采取古老而民间的装订方式,页码设置奇特。内文的文字与大图片使用不同材质来表现,丰富了视觉语言。黑白图片印在粗陋纸张上,产生古老斑驳的意向,仿佛显示了新百业皆源自老行当。”[5]可以说该书在情感方面的营造可谓极致,每一种材质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视觉+听觉+触觉”味道,从打开书籍的一瞬间到触摸封面再到内页的种种触感,可以唤起读者对于书籍内容的种种遐思。低调但不失奢华,朴素但不失档次,应该是该书最好的写照。
3.隐喻价值
传统村落族谱文化对于书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显型文化影响书籍设计的表面形态,隐型文化影响书籍设计的内在精神[6]。文化符号呈现和暗涵的审美意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认为,“符号化过程是一种人类行为,符号可分为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7]。语构是符号间的关系结构,语义是符号与其指涉对象的意义关联,语用是符号与环境和解释者的关系。
传统村落族谱书籍和现代书籍符号都是社会文化符号语义的视觉转化,《坡平尹氏直系谱》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在显、隐性符号语义转换方面体现出相似的气息(见图3)。

图3 《坡平尹氏直系谱》与《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③
二者所使用的民俗符号传达了独特的情感审美意义,即符号作为设计元素符号而传达的指向意。如书中印章符号、古代绘画符号、木板水印符号、特定版心排版符号、色彩符号等传达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认知特性,这是显性语义指向层面。传统书籍符号的语义指向更多是一种隐性的知觉概念,并非直观的视觉呈现,是通过感受、气息、冥思等系列活动而触发的情感。
二者在隐性语义指向层面,是通过显性语义指向语意的心理转向进而触发的“视、听、触、嗅、味”五情感,读者在显性符号的消费中,凝神屏气,使思绪遨游,构思出一幅幅逝去生活的场景,让读者从这些隐藏的文化符号中读出传统审美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审美营造力。
四、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书以其阅读的便利性、传递的即时性,以及储存的小型化、价格的低廉化等特点向纸质书籍提出了挑战。作为中国文明和社会文化重要载体的纸质书籍应该从传统中学习,吸纳族谱在主体文化认同建构方面的营养,寻找全方位的价值关联因子,从书籍本体出发,塑造实现作者、设计师、书籍本体、读者群体的多方全觉互动,并且在互动中实现书籍内容显性符号的传递和隐性符号意义的解读。
注释
①图1来源:左图:陈有顺。《敦煌遗书》“凉州六姓”考述(六):廖姓述略[EB/OL].(2019-01-04)[2020-01-04].http://www.lzwenhuawang.com/show-21-677-1.html;中图:作者自绘;右图:雅昌艺术商城。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书”《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EB/OL].(上载日期不详)[2020-01-04].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2fp2b26ayasmz&.
②图2来源:左图:佚名。盛世修家谱,近年来中原兴起“修谱热”[EB/OL].(2018-10-19)[2020-01-04].https://m.sohu.com/a/260450573_774486/;右图:董子琪,黄月。《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获2019“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EB/OL].(2019-02-14)[2020-01-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400884244706393&wfr=spider&for=pc.
③图3来源:左图:大邱市坡平尹氏直系谱所委员会。韩国朝鲜老家谱:坡平尹氏直系谱•全6册•约为1958年[EB/OL].(2013-03-12)[2020-01-04].http://book.kongfz.com/20535/189105306/http://book.kongfz.com/20535/189105306/;右图:董子琪,黄月。《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获2019“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EB/OL].(2019-02-14)[2020-01-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400884244706393&wfr=spider&for=pc.
参考文献
[1]董建义.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文化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以豫南信阳市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2):15-20.
[2]吴强华.家谱,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N].北京日报:新知周刊•万物,2018-03-07(20).
[3]廖庆六.中国族谱的谱式和书法[J].大东文化研究,2012(1):29-66.
[4]饶伟新.族谱研究:第一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
[5]佚名.2019“世界最美的书”[J].装饰,2019(3):6.
[6]严荷菱.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显型传统文化与隐型传统文化[J].出版科学,2017(2):56-59.
[7]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