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一本青春永驻的书 《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出版记

2021-06-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石英飞

《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作者:王伟光 等/定价:38元/出版单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获得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一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教授称此书为“一本青春永驻的书”。

  给少儿找一个撬动世界的哲学支点

  1936年,年仅26岁的中国青年艾思奇写作了《大众哲学》一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2014年,王伟光教授同样以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编写出版了《新大众哲学》(七卷本),面向专业读者;2017年又出版了简明本一册,面向普通大众。

  如何给孩子们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王伟光教授及其团队沿袭了《新大众哲学》的理论框架,专门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少年儿童喜欢的表达方式,打造了这部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普及性哲学读物《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

  如何跳出专业哲学表达的规则,做出多样化、特色化、适合儿童阅读口味的哲学启蒙读物?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写作者的着力点。用讲故事的形式,贴近少年儿童的语言习惯,把哲学原理巧妙地糅合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对语言风格、插画风格,甚至书中的字体字号等各方面的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才达到了目前这样一种状态。历时3年的编写工作,王伟光教授带领团队,确定了全书的定位、风格、思路,在具体写作、修改和统稿中,亲力亲为,投入了巨大精力,奉献了最多智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良好读本。

  为了符合广大少儿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作者团队把该书的撰写思路确定为以少年儿童最易接受的讲故事的形式,对哲学命题展开探讨。书中的主角设定为一个三年级女孩——童思琪,她的头脑里,装满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梦里的大餐能填饱肚子吗”“人猿泰山会说话吗”“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等。每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她都会通过爸爸专为她设计的“神奇头盔”,穿越进入古代世界或者神奇秘境,见到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科学家等,从亲身经历中渐渐体会哲学的含义。这是一个茅塞顿开的过程,以少年儿童的心智也能认识到,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那么抽象枯燥的原理,完全可以通过读历史、讲故事,甚至是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逐渐觉悟的。一个个小故事,让少年儿童在耳濡目染中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掌握好唯物论、辩证法、方法论,和世界和谐相处。

  少年儿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方法

  眼下有个网络热词“躺平”。也许有人会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社会大环境,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所谓的“躺平一族”自身缺乏蓄积的、能够爆发的内力,缺少努力向上拼搏的理想,同时又缺少一种放低姿态向下求索的执着。少年儿童如果尽早建立起哲学思维,耐心看待世界,用心对待一切事物,磨砺志气,始终以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来直面一切困难,自然就有精神支柱,学会如何站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对于学习哲学的少年儿童来说,首先需要有好奇心。只有具备了好奇心,才会有探究世界的动力,才会在上下求索中激发智慧,从而拥有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其次,还需要掌握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生命进行思考,参透生命内里的意义,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原理性创新,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强调要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势,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抓重点、抓关键、抓牛鼻子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新发展”。这样的创新思维,是少年儿童学习哲学尤其要注意的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于实践。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怎样才能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呢?阅读这本《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可以尝试与时下的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营造一个爱读、愿读、读之有益的教育氛围。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少年儿童只有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过的知识都用起来,才是学习的目的,才能切实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打造孩子们记忆中的哲学书

  李达,中国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准确地、坚定地传播给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夫人王会悟在中共一大召开时是放哨人,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简史》中有明确记载。今年5月8日,浙少社在湖南永州的李达中学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把《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送到了永州小读者的手中,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尽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目前全国上下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氛围中,推荐少年儿童读一本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好书,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和时效性。

  王伟光教授在描述《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一书时,称这是“一本青春永驻的书”。说它青春永驻,不仅仅因为其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更因为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历久而弥新,时时绽放着青春的光芒。

  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待他年长时,回忆起小时候曾经读过的书,我们希望,该书作为对他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产生极大影响的图书,他会说,那是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一直留在他青春的记忆里。

  ■专家推荐

  我一直以为,哲学是社会生活浓缩的精华,是世间万物终极的规律,是统辖一切学问的大学问。因此,哲学让人感觉高深莫测,难以掌握。读《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完全颠覆了我对哲学的理解。这是一本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哲学著作,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深奥的哲学讲得清浅易懂。语言优美流畅,特别适合爱听故事的中小学生阅读。可读性极强,不是文学作品胜似文学作品。哲学著作能写得这么好看,实属不易。学一点哲学,会让境界变得高远,胸怀变得宽广,眼光变得深邃。懂一点马克思主义,灵魂就有了定海神针。无论生活遭遇怎样的风浪,无论命运怎样跌宕起伏,无论社会怎样纷繁变幻,心中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根定海神针,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和辉煌。我真觉得这么优秀的哲学普及读本,应该作为中小学生的辅读教材,人手一册,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作家 沈石溪

  文史哲本来就是相通的,在“大语文”的框架下,只有打破学科边界,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孩子们理解力、表达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撬动世界的支点——〈新大众哲学〉少儿启蒙读物》这本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少儿哲学启蒙读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从而展现出蕴藏在故事和现象背后的哲学道理,培养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不但能帮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还能让他们学到实用的方法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撬动世界的支点”的非凡意义,从而在阅读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是一本填补了“大语文”市场空白的哲学类辅助读本。

  ——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王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