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谢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摘 要】文学艺术是凝心铸魂的工作。一个合格的文学编辑,必须注重八个力的培养。一是精准的判断力。二是长期的跟踪力。三是坚定的诚信力。四是广博的包容力。五是灵敏的应变力。六是综合的策划力。七是多维的规划力。八是高效的营销力。
【关键词】阅读;在场;时间;视野;时代;布局;读者
文学艺术,往往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价值标识和精神追求。当今时代,构筑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支撑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主轴和历史使命,习总书记说:文学艺术是凝心铸魂的工作。凝魂聚气,一个民族才能激发出磅礴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学出版社和文学出版人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积累、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深耕不辕,以出版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为己任。
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容易,甚至是一份沉沉的责任,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变化之下,如何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是对文学出版提出的新课题,是对原创板块提出的更髙、更紧迫的要求。一家合格的文学出版社,一个合格的文学编辑,必须注重八个“力的培养。
一、是精准的判断力
文学编辑大都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的文史哲专业,本身的教育背景赋予了他们一定的文字鉴赏力,但是鉴赏力与判断力之间是有区别的。鉴赏力更偏向个人的审美趣味,而判断力是在专业层面上对文本进行审定和预判,是对文本的题材、体裁、主题、结构、叙事乃至遣词造句、美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在形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首先是否符合文学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否符合出版要求,第三是否有出版的价值。
判断力是文学编辑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深入关注研宄所形成的文学判断力是文学出版的首要。文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在进入编辑岗位之前,往往首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看来稿和处理来稿的训练,更有些文学出版社会专门设置文学编辑的每月读书笔记制度,就是要让编辑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在阅读中提高审美。精准的文学判断力离不开平时刻苦勤奋、日积月累的大量的文本阅读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全面系统扎实的阅读中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是长期的跟踪力
作家资源是一个文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作家资源包括对作家的范围、层级、作品、风格、创作动态的了解度、熟悉度,包括出版社与作家之间的交往程度和互动程度,最终落实到出版社对作家的吸引力、掌控力和调动力,以及作家对出版社的信任度、忠诚度和黏着度。一家文学出版社的作家资源是一代又一代文学编辑前赴后继,长期跟踪、交往、积累的成果,直接决定了出版社的文学品质和图书竞争力。
文学编辑必须要从进入出版社的那一刻起,有意识地一点一滴用心建构起自己的作家资源与网络,要与当代文坛保持密切联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甚至参与所有文坛大大小小的活动和事件,要牢固培植起文学的“在场感”,像织布一样兢兢业业编织,维护属于自己的作家图谱,并将这种坚軔的跟踪力贯穿一生的职业生涯。
三、是坚定的诚信力
著名诗人北岛曾说:文学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一意孤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创作苦心孤诣的特质。纵览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深山面壁十年磨剑,是时间的打磨和加持,成就了千锤百炼的淬火钢刃。相应的,在长久的岁月里,作家和编辑之间的诚信,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文学编辑需要有耐心和静气去等待花开,执着地去守候作家和作品,守候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不离不弃地推动作家深耕细作,把工作点点滴滴渗入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对人对事对作品的诚信力。“一生只为一本书”,是优秀的文学编辑的人生境界。
四、是广博的包容力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众多门类,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各异。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样式也在不断嬗变。今天的新诗迥异于传统古体诗,近年来广受欢迎的非虚构文体也完全不同于报告文学和散文。如何掌握文学变化中的脉络与规律?如何看清文学发展的趋向?如何通过出版来体现文学的多样性?如何推陈出新引领文学发展?这是文学出版的重要任务。
文学编辑既需要有坚定明晰的文学标准,又要有强大的对异质文本和先锋表达的接受力和包容力,不唯自己的爱好和审美为上,不局限于同侪相投的小圈子,要勇于打破传统文学理念的藩篱,要能够识别并推举出有独特气质的文学作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推动文学的发展。
五、是灵敏的应变力
文学依靠个人感觉与经验来展现对社会、时代、个人命运的认知、思考、判断与描述,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一种审美表达。因而文学本身,是与时代、社会、人民最贴近的意识形态领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文学是最灵敏的神经末梢,能感知时代风云、世像百态、人间冷暖。文学编辑与作家一样要对当下生活有深厚的感知力和反应力。
作为大众出版领域的从业者,文学编辑决不能埋首稿堆,闭门编稿,而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要对时代、社会、人的命运有深切的体悟,要像风向标一样,捕捉推出更多关注和记录时代的作品,更多反映大众审美追求的作品,更多贴近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新需求的作品。
六、是综合的策划力
文学是作家最独特的内心创造,其创作过程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基本不能接受外力的干扰,因而文学编辑在很多时候似乎只能做个“接盘侠”。然而,文学是一种密码,编制的过程虽然充满了作家独特的编码方式,但透过密码,可以看到规律和本质。如何给予作家的创作以最精当的指引,一拍即合地与作家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文学编辑的至高境界。
在全面充分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编辑会对作家创作的特色和优长有清醒深入的认知。好的编辑会综合各种要素,进行更高层面的选题策划,通过和作家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在作家擅长的领域和优势创作范围内进行明确的文学和文本策划,并推动作家朝着策划方向前进。
七、是多维的规划力
文学是个“农活”,文学需要耕耘。文学编辑和文学出版同样需要年复一年的耕耘。耕耘不是只知埋头拉犁,而是要像经营土地一样进行时间和空间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年年产出,满眼繁盛,文学出版才能不被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诸多不可控因素所牵制,把控出版的主动权。
文学编辑必须要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划,需要布局名家大家中青年作家新锐作家,需要进行各种文学门类的排兵布阵,需要条理清晰地划分文学创作的各时间节点,深耕与保墒相结合,收获与播种同步伐。文学编辑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要对文学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地规划好自己的文学园地。
八、是高效的营销力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出版提出了挑战和要求。文学出版隶属于大众出版领域,和专业学术图书相比,它所面对的是更广大而不确定的读者人群,营销便成为新媒体时代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怎样精准地传递有效的文学图书信息?目标人群当下喜爱的传播方式又是什么?文学这样一种和社会、人群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形态与读者大众的结合点又在什么地方?
当代的文学编辑既要会静下心来做优秀的编书人,也要会面向市场和读者做合格的说书人。要根据不同的文学品类,根据不同的作家特质,根据不同的作品亮点,学习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采取各种对应的有效营销方式,向着读者靠近。新媒体时代的出版,或许很快不再是一个看不见终端用户的产业,而是直接面向读者。文学编辑需要与时俱进地与作者、读者互动,让用户露出水面,让优秀的文学读物以合适的方式进入读者视野,做好当代原创文学的推手。
用文学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出版是其中重要的力量,任重而道远,作为文学编辑,必须坚守文学出版的纯净初心,恪尽耕耘,以文动人,为中国文学的繁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