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杉(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从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速度向更多地强调发展质量转变,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里的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国家治理体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出版工作,必然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出版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把好出版工作的政治关
出版工作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也是专业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但与专业性相比,政治性是出版工作的第一属性,是前提,是根本,因此必须把好政治关。
一是站稳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出版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这一点上,每位出版工作者都必须无比清醒坚定,容不得半点模糊犹疑。
二是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出版工作者要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具备一种迅速鉴别作品内在逻辑、文化立场和政治取向的能力。这是把好出版政治关的能力基础。
三是完整准确把握中央有关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中央方针政策,重在领会精神实质,不能简单机械地停留于文字表面。加强政治把关,绝不是限制出版业发展,相反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同时,中央方针政策会随着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发展变化,出版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精准把握中央方针政策的调整变化,与时俱进地指导推动出版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
出版工作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个文化产业,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产业属性,需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处理好这两种效益的关系,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要实现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即出版工作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在这样理念指导下的出版工作,其成果无疑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同时,出版物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也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以《民法典》法律读物出版为例,2020年《民法典》颁布后,各出版单位经过精心筹备一个波次向市场同时推出了近百种各类解读读物,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民法典》有关知识的需求、向社会普及新民事法律制度的同时,也给各出版单位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得兼。如较为生僻领域的专业书籍、一些青年学者的理论成果,从传播文化知识、奖掖后学的角度,出版这些书籍无疑具有社会效益,但可能一时很难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以国家和人民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为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运用好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使这个时代的文化成果能够传之子孙。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对出版工作者文化情怀、社会担当和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
增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伴随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反映到出版领域,各类电子书、网络自媒体文章、公众号快速阅读产品等都对传统出版行业产生了较高影响。传统出版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布局,将深刻影响出版行业的未来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这为信息时代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传统出版行业不能对新兴媒体置之不理,增进融合发展才是根本之道。一方面,要看到新兴媒体巨大的成长潜力,可以为传统出版行业未来的跨越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和无限可能,这也许是我国传统出版行业弯道赶超国外同行和国内其他产业的绝好机会。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纸质出版物在满足人们文化心理方面,有着新兴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两者不可偏废,只有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形成资源集约、差异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才能引领出版行业提质增效,更好地走向未来。
努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无论是一项事业还是一个产业,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都是人。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编印发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行业迎接各种挑战的关键。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出版工作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人才队伍。
二是进一步提升职业荣誉感。加强出版同业和出版业务所属领域两个共同体建设,提升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荣誉感;在企业内部,合理设置职业阶梯,做好职业规划、职称评定、荣誉颁授等工作,解决好出版工作者发展空间问题。
三是营造良好企业文化。不断增强出版工作者的企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是提供合理待遇。合理设计薪酬激励机制,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