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网文新兵入场,意在互联网红利2015-06-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 任晓宁
□对话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网络文学评论家 庄庸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任晓宁 《中国新闻出版报》:根据你对网络文学行业的观察,掌阅科技与阿里巴巴为何要做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能给这些企业带来什么? 庄庸:掌阅与阿里做网络文学,从表层看,是要在阅文集团、百度文学等全民IP(知识产权)战中,布局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争夺网络文学这个所谓的内容/创意价值洼地;从深层看,实际上是想卡位亚文化微社群的用户大重组之变,抢占“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先机。 我以为,网络文学给这些企业带来的,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优质IP”,或者“原创内容生产能力”,而是“亚文化微社群”的重组标本……网络文学是当下众多互联网巨头寻找进入“互联网+”红利时代路径的一个很好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公司进入后,是否能对当前网络文学行业带来一些影响?会带来哪些影响?作为网络文学界的资深专家,你对新公司进入持怎样的态度? 庄庸:这要取决于新公司的格局和作为。 若是还囿于“传统网络文学”的视野,以PC端为中心的“传统网络文学”模式,平“移”到APP端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界面的话,那么,他们对当下网络文学的影响不大——无非是作品签约给这家,还是那家,哪家福利好、IP运营好就签给哪家,网络作家多一些选择和赢利的空间。 但若是新公司将自己置身于从“传统网络文学”到移动互联网文学时代的拐点上,从类型文等产品思维,转向“新网络文学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用户社群和组织模式”等“互联网+”新思维,或许能为我们带来网络文学变革与创新的变量,让我们看到后IP时代的网络文学未来新道路。 我期待掌阅文学和阿里文学能跟阅文集团的吴文辉比肩而行,和他一起面对“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契机和挑战,找到自己有别于阅文集团和百度文学的卡位之道和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不老是在IP、泛文化娱乐、Kindle等之类的概念上重复、重复、再重复。 《中国新闻出版报》:当前网络文学市场格局已经有阅文集团这样的“寡头”,对于掌阅、阿里等后进者你有什么建议?根据你的判断,他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与阅文集团、百度文学等进行竞争,在网络文学行业有一席之地? 庄庸:阅文集团的“寡头”仅仅在于传统网络文学业务上,在直面“互联网+”时代的新网络文学战略上,它也不过是“大胆的构思,小心的尝试”。这是一个大洗牌的前奏,并不是谁体量大谁就能胜出。关键是谁能最先找到那个最佳切入和着力的支点,并且获得四两拔千金的杠杆,撬动起一个比此前和当下传统网络文学更庞大的“星球”。 在这一点上,阅文、百度、阿里、掌阅其实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未必就能在终点线上获胜,关键是看最能抓住评委——“互联网+”时代的评委,当然是亚文化微社群的用户。 掌阅文学、阿里文学要想竞争,关键点不在于生产网文大神红文(作品),而在于生产用户的亚文化微社群——所以,必须革新自己的思维。你沿用传统网络文学的类型文、IP思维,能够生产“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社群吗?当然不能。所以,掌阅、阿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再提IP、泛文化娱乐产业链、生产原创网文的能力、中国Kindle……之类的当红炸子鸡概念,而是要用略微超前两三年的思维来想:“互联网+”时代,新的网文用户在哪里?如何生产亚文化微社群的内容?什么样的“网文”,才能生产出这样的“用户社群”?这种用户社群,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卡位“互联网+”红利时代?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