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论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要求

2021-07-03 来源:《采写编》
  【作 者】尹佳琪: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术理论研究部

  【摘 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和网络信息技术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信息技术也早已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客观事实之下,过去传统型的纸质学术期刊已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因此对学术期刊的编辑进行必要的网络化变革成为一件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事情,这绝不仅仅只是对网络时代的顺应,更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模式;编辑意识;变革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各类传统型行业都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也不例外。在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无法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中剥离出去的既定事实之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需要主动转变编辑意识,变革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策略与方式,以创造性的思维去考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未来的出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在传统模式中的短板,竭尽全力将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提升至最大化。

  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现状

  任何事物,一旦无法与社会进步的速度保持同步,那么它必将被社会所抛弃。回顾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以往的状态来看,现在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虽然在部分层面反映出了网络信息化的特征,但是这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工作中体现得并不全面,也就是说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并没有真正地融入网络时代,传统的学术期刊编辑思想仍然在指导编辑工作,而这正是与尊重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矛盾的方面。另外,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主动去学习网络新时代下的编辑技术,编辑方式陈旧,在编辑工作上不愿意去创新,因此最终的学术期刊编辑结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必然会遭受更大的危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要想在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工作制度就必须得到相应的革新,要保证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每一步都是具有网络信息特质。

  二、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新特点

  (一)多样性。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下,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期刊信息以及期刊载体的形式上。最近几年,期刊的主要形式已经实现了从纸质类型到电子类型的过渡,与旧有的纸质学术期刊相比,电子学术期刊在检索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用户在使用起来不论是数据的时效性还是数据检索的快捷性上,体验感都是极佳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电子期刊收藏馆与电子图书馆建立起来,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纸质型期刊或是图书去获取信息,而是需要更加多样的途径去获取学术信息。

  (二)快捷检索与传播。

  传统的学术期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极其容易被时间或是地点所限制,人们想要获得自己需要的学术信息总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而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则不存在这一烦恼,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在网络上搜集所需要的学术信息。并且在网络技术愈加发达之后,人们在网络上查找收集信息时,还可以将信息的范围缩小,通过快捷检索实现精准查找,如只需要输入期刊的名称、期刊号、期刊关键词或者是期刊的作者等,就可以将期刊筛选出来,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读者的时间成本,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可共享性。

  网络时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可共享性。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到距离或者是国界的限制,人们可以坐在家中轻松地查阅到远在千里之外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学术期刊内容。传统的学术期刊的存放地点都是真实的物理空间,因此纸质期刊在存放上也存在空间是否足够以及后续归整管理等的问题。网络电子期刊因为是依托互联网而存放的,并不需要进行实体性质的存放,也就节约了空间资源。

  (四)可交互性。

  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很难让读者、作者以及编辑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流。但在网络时代中,读者的阅读感受能够通过互联网去反馈给作者和编辑人员,作者和编辑人员也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及时获取学术期刊的社会反响。当读者、作者、编辑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沟通交流之后,学术期刊的影响范围自然会被扩大。网络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的可交互性特征,是传统的纸质型期刊无法做到的。

  三、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模式变革

  (一)编辑工作的通信方式与交流方式被优化。


  当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了更多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入之后,作者的投稿方式也逐渐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过去作者想要投稿,只能采用邮寄的方式,当编辑部收到作者邮寄的稿件之后,与作者的沟通交流也主要是通过书信,这样一来一回自然会消耗较长的时间,并且在邮寄的过程中还极其容易发生稿件、信函丢失的情况,从而造成沟通中断。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之后,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彼此都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来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更加具有时效性,有利于约稿、退稿、专家审稿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编辑内容的选题策划质量被提升。

  学术期刊的选题是否精良,直接决定了整本期刊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学术期刊都是由学术性的团体或是科学研究院抑或是某些高等院校所主办的,这些主办单位常常因为单位本身的性质,选取的学术期刊编辑内容会更加偏向于自身,这就造成学术内容较为狭隘的情况。甚至一些没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期刊,会有意地去模仿其他学术期刊的编辑题材,使学术选题出现雷同,这样的学术期刊不仅仅会让读者感到阅读疲乏,更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当下,网络信息化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的便捷,并且能够获取到的信息内容也更加的广泛,这就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带去了更多的素材。编辑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可以看到更多自身单位之外的学术内容,当编辑人员的眼界被打开之后,在对学术期刊进行策划时,会自然而然地从固有的选题圈中跳脱,这将有利于学术期刊找准定位,树立特点,放大优势,使编辑内容的选题策划质量被提升。

  (三)编辑初审的时效与质量通过网上核查来提升。

  学术类型的期刊一般需要通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初审由专业的编辑来完成,复审工作由专家进行,通过以后由编委或者是主编进行终审。从审核的步骤上看,初审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是基础且重要的。编辑在对学术期刊进行初步审核时,首先需要判断期刊内的稿件与办刊的宗旨是否相契合,保证在大的方向不出现错误;其次需要检查学术论文的格式是否正确规范、学术论文表达是否流畅通顺、文章有无错别字等;最后需要判断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刊登的必要,也就是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如果论文本身毫无新意,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复审等环节,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判断学术论文是否具有新意需要分析大量的论文数据,这不仅会消耗编辑人员大量的精力,还极其容易受到编辑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所以在传统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也是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环。然而,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之后,编辑人员在进行初步审核时,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数据检索库去比对,从学术论文的题目、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全面的检索,从而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做出客观的评判,如此一来,编辑初审的时效与质量就能够通过网上核查实现大幅度的提升。

  四、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新要求

  新的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人员需要具备主体策划意识和把关意识。在网络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将编辑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比对中解放出来,让编辑工作人员能够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到学术期刊选题的策划上去。正是因为这样,编辑工作人员更应该主动地对学术论文的编辑策划做出思考,将互联网在信息搜集方面的优势充分地加以利用,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发掘学术论文素材,让期刊的选题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特性,打造出鲜明的带有本单位风格的学术期刊,这将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不过,编辑人员还需要清晰地认识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利弊,多样化的信息在为学术期刊编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可能带去不利的方面,毕竟网络中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信息的真实度,就极其容易造成学术失真的情况。所以编辑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对信息的辨别度,严格把关学术刊物的质量。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让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在工作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变。身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需要清楚地认识网络时代的特征,积极结合时代特征,主动转变编辑工作的思想与方式方法,让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能够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努力打造出高质量、受欢迎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

  [1]余丽红.打造学术期刊精品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纪念会暨新起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0(08).

  [2]韩淑丽.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发展的路径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6).

  [3]董瑾.论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要求[A].中华中医药学会.二零一三年编辑出版年会暨慢病防控优秀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