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艳玲:山东大学出版社
【摘 要】图书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而图书的编辑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影响到出版社的图书销量以及声誉。图书是进行文化与信息资源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升图书编辑加工的质量,保障图书在知识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出版社的稳定发展,发挥出版在保存、传播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图书编辑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编校质量提升方法,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编辑加工;质量提升;策略
对于出版社而言,图书的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编辑加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市场销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然而现阶段市场上的很多图书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例如存在知识性差错、图文不符、符号应用不规范、语法错误等,而且部分科普类图书中的数据不准确、符号应用不规范等现象严重误导读者的认知。这些都是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影响到图书编辑的质量,影响到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因此探索提升编辑加工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既是市场给出版社提出的硬性要求,也是出版社增强自身实力的必然之路。
一、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一)图书选题审查环节的质量问题
图书出版,选题审查是第一关。选题审查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图书质量。目前,部分出版社存在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或者数量优于质量的理念和做法,引发了选题缺乏新意、选题重复或者选题大众化等相关问题,造成内容重复性图书,或无原则迎合读者心理的图书泛滥。这样的图书不可避免会占用编校资源,但却创造不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读者看后只能是味同嚼蜡,丧失了图书应有的品质光环。而如果图书的中心思想存在问题,则不单单影响读者对出版社的印象,还可能因此收到上级主管部门对出版社开具的“罚单”。
(二)图书内容审查环节的质量问题
过了选题这一关,接下来就是出版的编校环节,也就是内容审查环节。内容审查是结合图书内容进行的校对、润色以及审查的工作。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文章的核心思想、章节的结构设置等,都需要编校人员予以把关,才能够保障最终的成书能够清晰完整地反射作者的核心思想,同时确保质量过关,体例统一,符合基本的出版要求。图书在内容审查环节常见的问题有:知识性差错、语言逻辑错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段落排序杂乱、错字别字泛滥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1.出版社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在图书审查的各个环节把关不严格,或者流于形式。
2.编辑人员自身知识面有限,不能有效识别书稿中的知识性差错。
3.编辑人员缺乏责任心,在编辑过程中对书稿缺乏一个总体宏观的把控,只是将大部分心力放在局部的“修修补补”,一叶障目而不见森林。
二、提升图书编辑加工质量的实践策略
(一)严把选题审查关
选题审查关不可或缺,更不能流于形式。选题是树立出版社品牌的生命线,为此,加强图书选题审查力度,是出版社必须重视和提出强有力措施加以实施的。
那么,选题的审查重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选题的核心思想。文稿的核心思想不能触及“红线”,这是底线。出版社作为党和政府宣传贯彻大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必须严把政治关,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和正能量,为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贡献力量。
2.主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社作为一家经营单位,必须统筹考虑产品——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以社会效益为重。这也是由图书这一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为此,出版社应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权衡。
3.对于总体质量欠佳的,要坚决地予以退稿。鼓励策划人员优中选优,重点策划一批效益较好、文笔过关的“潜力稿”。
(二)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我国出版行业要求“三审三校”制度,通过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可以保障图书编辑加工质量。所谓“三审三校”制度,就是按照初审——复审——终审对书稿实施“三审”,同时在图书出版之前需要至少三次校对工作,以保障图书编辑加工的质量。三审三校工作中,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粗审一遍书稿,再次审查政治思想方面是否符合要求。这是原则问题,必须采取一票否决制。当发现书稿中存在低俗、反科学或者涉及民族宗教、政治敏感话题等相关内容时,应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通过修改使书稿内容符合出版要求。只有主题思想没有问题,才谈得上后面的具体编校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注意标题与正文是否相符合、各个章节是否可形成闭合的整体、各章节是否用力较为均衡,避免出现头大身子小等问题。
其次,要对书稿体例进行初步修订、完善,包括标题结构、页下注、参考文献等内容是否严格合乎出版规范与要求,图表编号是否连贯,插图是否与文本内容相契合,插图是否清晰可见,插图融入到文本中是否符合书稿的印刷要求等。只有保障书稿内容严格遵照相应的出版格式进行编辑,才能够从细节方面彰显出书稿的质量,这是图书编辑加工质量提升的基础。
最后,认真细致地对书稿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出版中万分之一以下的差错率,是各编辑人员不懈的目标追求。要重点加强知识性、逻辑性、错字、别字、语法等方面的编审力度;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各个环节的编审人员应各司其职,从各个角度消灭书稿中的错误,力求给读者呈现一部质量上乘的书稿。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求一位资深的作者外,还要求编辑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部书稿,工作之余随时充电,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过硬的编辑技能来胜任这份工作。
(三)在尊重作品风格的基础之上进行整理加工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位编辑人员的语言习惯不同,对书稿修改的程度也不相同。对此,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改对不改好。
首先,要求编辑人员在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不能擅自更改作者原有的观点和中心思想;应将修改意见列在文稿中,尽可能地让作者结合编辑人员的想法进行自我修改。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领域,编辑人员要仔细查找相关资料,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确保相应的修改能够科学准确。
其次,对于书稿中可修改可不修改的内容,应仔细审度,尽可能尊重作者的原意,保留作者的特色,擅自更改可能导致相应的文本内容背离作者原本的写作思想,而修改后的内容未必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遇到需要大幅修改的内容,若要编辑自我润色和修改,则需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原意,在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之后进行修改,而且修改后的稿件需再次返回给作者,双方要沟通透彻,才能确保最后的成书是作者心中意愿之表达。
三、结语
编辑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发行和出版社的声誉。本文分析了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认为出版社应进一步强化选题把关力度,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同时应充分尊重作者自己的语言风格,做出特色,争创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帆,刘彤.图书编辑业务流程外包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0(09):41-42.
[2]桑昀.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融合发展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09):94-97.
[3]刘晓.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加工中的质量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177-178.
[4]王瑛.浅析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新闻传播,2019(12):192-193.
[5]陈新刚.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原则及常见问题探析[J].采写编,2019(04):131-132.
[6]陈奋.新媒体背景下医学图书编辑加工团队的培养和管理[J].中国出版,2020(05):20-22.
[7]卡哈尔?普拉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图书编辑加工的质量[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50.
[8]率琦,刘作晶.图书编辑加工的层次、原则与方法[J].企业导报,2011(02):257-258.
[9]张琳.新形势下提高图书编辑加工质量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