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从审读报告看医学图书的易错点及对策

2021-07-06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杜艳霞: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近年,各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编校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总结2020年度5种医学图书的审读细则,概括医学图书的易错点,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以对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对策

  一本好的图书首先必须有优质的内容,也就是出版界常说的出版物应以“内容为王”。但在注重图书内容的同时,编校质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内容的同时,编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在确保图书的生命力和提高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中有重要作用[1]。

  常见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包括知识性差错、文字差错、专有名称/名词术语差错、标点符号差错、前后不一致、量和单位/科技符号和数字用法差错、计算/解题错误、插图/表格差错、辅文差错、格式/版式差错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差错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针对医学图书,对其中编校质量的常见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

  一、医学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

  收集2020年度5种医学图书的审读细则记错表,平均差错率为1.0/万。统计知识性差错、文字差错、专有名称/名词术语差错、标点符号差错、前后不一致、量和单位/科技符号和数字用法差错、计算/解题错误、插图/表格差错、辅文差错、格式/版式差错分布,具体如表1。


表1  各差错分布占比
差借 占比
知识性差借 2.59% (3/116)
文字差借 36.21% (42/116)
名称/名词术语差借 6.03% (7/116)
标点符号差借 24.14% (28/116)
前后不一致 7.76% (9/116)
量和单位/科技符号和效宇用法差借 5.17% (6/116)
计算/解题差借 0
插图/表格差借 1.72% (2/116)
辅文差借 16.38% (19/176)
格式/版式差借 0

  从表1中可知,文字差错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标点差错、辅文差错、前后不一致、名称/名词术语差错、量和单位/科技符号和其他(包括数字用法差错、知识性差错、插图/表格差错)。

  二、常见差错分析

  (一)文字差错


  日常编校中最常见的为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对于这一类错误,编辑在第一次审稿时就需认真、警惕。对于图书,除要采用黑马校对,还需要对其错词库进行不断更新。一般情况下,编辑在看一部书稿时,会连续几天不间断地看,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对文稿的措辞、体例格式、写作风格等已很熟悉,同一书稿长时间看下去首先会出现视觉疲劳,随后对书稿逻辑性、文字表述、语义等的判断会出现偏差,而在此期间对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可能会“视而不见”。

  针对此种情况,建议编辑根据出版计划在同一天内看两部书稿,即上午看一部,下午看另一部,时刻保持对稿件的专注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此处提到同一天看两部书稿,而不是三部或更多,主要因为如果看的书稿种类过多,形不成对书稿的整体印象,也容易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错误。

  另外,编辑要善于运用计算机中常用的编辑功能。如果同一错字或别字多次出现,如“禁忌症”“其它”“疤痕”等,建议用“查找”“替换”的功能统一修改,以避免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在时间、人力等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编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稿件进行编校,即需要编辑对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等错误时刻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审稿流程,在书稿处理的前期阶段尽量减少此类错误。

  (二)标点差错

  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小学、初中,直到现在的各种编辑业务培训中都有明确规定,《2016全新标点符号使用大全》规定了常用标号和点号的使用规则,但在医学图书中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也属于常见错误。如分号和句号、顿号和逗号等,需根据上下文语义和句子间的关系仔细斟酌,进行使用。

  (三)辅文差错

  辅文对图书的内容有解释说明、升华的重要作用,在辅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尤其文件名及颁布/实施日期等均应进行认真核实,一定要准确无误。对于医学类图书,辅文差错主要集中在参考文献著录差错或不规范、索引或词汇表与正文不一致或页码错误等。

  对于参考文献,必须按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的要求,完整列出每个著录项。索引错误常见于中英文索引类,部分英文词与正文不一致或书写错误,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在“三校一读”中逐个核对每个词及其对应的页码。

  (四)前后不一致

  对于上百万字的书稿,因不同章节由不同编者书写,所以同一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名词。如医学书稿中常见的“病人”“患者”均有出现,此时编辑可根据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全书统一替换。但对于专业性的问题,如一个书稿中“His导线、希氏束导线、His电极导线”均有出现,这种情况下编辑不可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全书统一,使前后一致,必须与作者沟通,3个名词是否为同一内容,而后进行修改。

  因此,对于常见错别字等错误,可用“查找”“替换”的功能统一修改,而对于专业性的前后不一致,必须与作者沟通以达到前后一致。

  (五)名称/名词术语差错

  此类问题多见于专业性较强的书稿。日常工作中,编辑除学习编辑业务类的知识外,还需要对专业名词、术语等进行学习和关注,勤于查阅相关工具书,以及请教相关专业的老师,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以上对避免名称/名词术语方面的差错等大有益处。如在影像学科,术语“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为既往CT检查的中文标准名词,但在202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的中文标准名词为“计算机体层成像”。因此,编辑对任何问题持疑问态度,多查阅、多请教,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或消除名称/名词术语差错。

  (六)其他

  1.量和单位/科技符号和数字用法差错:《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93)、《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2002/ISO8601:2000)等此类内容有详细的规定,针对不同类型的疑问,编辑在工作中需不断查阅,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2.知识性差错:此类问题与之前的“名称/名词术语差错”相似,编辑必需以不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和专业素养[2]。

  3.插图/表格差错:《学术出版规范表格》(CYT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插图》(CYT171—2019)对文稿中插图和表格的格式、数据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编辑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该要求进行加工稿件。

  三、结语

  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图书质量实施的检查包括:图书的正文、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版权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正文部分的抽查必须内容(或页码)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全书字数不足10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差错率在1/10000以上5/10000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由此可见,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编辑必须将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放于工作中最重要的位置。

  编辑必须将提高图书质量的措施贯彻在审稿、编辑加工等稿件处理的全过程。医学编辑需重视本文提出的常见问题,不断学习、勤查阅、多思考,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结合自己处理书稿的时间、书稿本身的特点等采用合适的方法,尽力避免各类错误的发生,将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真正落实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若贤苏里坦.基于编辑视角的图书质量提升探析[J].新闻传播,2020,36(21):70-71.

  [2]木塔里甫•买买提.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探析[J].编辑出版,2018,62(7):77-7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