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从出版社角度谈如何提高科技图书编校质量

2021-07-09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张媛:气象出版社

  【摘 要】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编校质量是反映图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出版社整体发展规划和对编辑的考核方式的调整,图书的编辑质量呈现出一些变化。市面上不少科技图书,出现各种编校质量问题。出版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出版效率,忽视了图书质量管理管控。本文笔者列举了科技图书编校质量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科技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最后指出出版社只有不断扩大自主选题的出版,缩减补贴图书的出版,严格按照图书各项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编校质量;科技图书;出版社

  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编校质量是反映图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受出版社转企改制和强化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国家对出版质量管理强度弱化,图书的编校质量呈现出一些变化[1]。而对于科技图书,编校质量尤为重要,因为科技图书是展现科学知识的载体,可能一个数据的错误会影响读者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把握。只有做好科技图书的编校工作,特别是有效提高编校的整体质量,才能整体推进科技类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一、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

  市面上有不少科技类图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编校质量问题。编校质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问题,一类是编辑规范问题,一类是语言或专业知识问题。编辑规范问题即常规性错误,包括标题级别、图表序号、图表清晰度、参考文献引用,以及字母符号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使用等错误,这类错误是比较容易发现的错误。语言或专业知识问题即隐藏性错误,包括一般性语言知识错误和专业知识错误。一般性语言知识错误,例如,文字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倒字等都是文字错误,标点符号一般有错用、漏用、多用等情况[2]。专业知识错误包括专业术语、公式、数据等错误或前后不一致等。编辑规范问题一般是由于编辑主观不认真审稿所引发的问题,常常被称为低级错误;而语言或专业知识问题一般是由于编辑的工作积累和专业知识限制所引发的。

  二、科技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版社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到位等。虽然《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出版法规对图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一些出版社有自己的出版流程和质量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有时出版社为了单位追求经济效益和出版效率,忽视了对图书质量的严格管理,将一些诸如三审三校的制度流于形式,使编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劲头逐渐被冲淡,造成编辑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不熟练,也不更新,导致图书编校质量步步下降。出版社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一些出版社规定每位编辑每年发稿字数达几百万,有些甚至上千万,编辑时间精力严重不足,是编校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限的时间内编辑不仅要完成字数、品种和利润指标,还需要兼顾编校质量,而字数、品种、利润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年终需要被考核的硬性指标,会被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编校质量自然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责任编辑对于图书的质量起主体责任人的作用,但面对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迫于赶任务,难以落实相关出版法规的要求,放松了对图书的质量把控,从而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编校人员超负荷的劳动是影响图书编校质量的首要因素[3]。此外,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处理众多稿件,没有时间去为自己做必要的知识充电,他们的编辑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处理稿件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进一步影响图书编校质量。因此,出版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编校人员的工作量与编校质量之间的关系,将严重地影响着图书的质量。

  (二)重视补贴,忽视内容

  一些出版社为了谋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要作者提供的出版经费补贴足够,即使稿件内容不过关、稿件质量不过硬,也会被选题会通过,这样的书稿编校工作难度很大。即使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图书的编校质量也难以提升。由于书稿本身质量问题,导致图书整体质量受影响,这是由于出版社的管理只是简单的粗放式管理,编校人员只要完成任务,就有经济收入,编辑会为了经济效益去片面地衡量图书的价值,只要补贴到位,就可以列选题,走流程、出成果占据编辑的意识,长此以往,编辑缺失了主动选题策划优秀图书的积极性,减少了与优秀作者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不去深入、不去了解,无法策划内容好、质量高的图书。因此,出版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将严重地影响着图书的质量。

  (三)重视速度,忽视环节

  一些出版社只强调图书的出版速度,却忽视了图书质量的环节把控,国家规定的出版法规和流程基本流于表面,赶任务、走形式、求效率成为常态。有时用校对软件代替人工编辑和校对工作,有时为节省成本,缺少审稿环节;有时甚至干脆连流程都不走,作者交稿件后,直接排版、申请书号、印刷,出版社变成了书号贩卖商,这都是图书质量没有严格把控的表现。这类型的图书一般经不起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有时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为了追赶发行时间或者结算图书利润,没有科学规划好图书出版时间,致使对科技图书的编校工作流程简化程序,造成不少编辑规范性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影响了图书的整体质量。因此,出版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发行时间与科学编校之间的关系,将严重地影响图书的质量。

  三、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措施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需要出版社加强对编校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从严管理图书编校工作;提供给员工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交流培训机会;对于编辑的工作任务考核合理化,完善新老编辑的培养机制。出版社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强化编校质量考核成果

  出版社应充分重视图书的编校工作,促使编校人员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的基本工作流程,真正做到认真编校、规范编校、科学编校。科技图书内容涉及学科或专业领域,书中通常有大量数据、公式、模型、图表参考文献或索引,这些都需要编校人员仔细核实。专业图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地图、地名等也是值得编校人员特别注意的内容。必要的时候,需要编辑与作者沟通交流,确保疑难问题一一解决。此外,出版社内部每年都会自查图书编校质量,所有被查的图书编校质量审查结果,可以由管理者安排相关人员总结归纳,找出常见错误类型,分享给每位编辑,特别是新编辑,使大家对于常见错误,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编辑工作效率,避免因为常见错误影响图书的质量。因此,在图书编校工作中,出版社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出版规范流程执行编校工作,同时,对于发现的编校质量问题,及时传达给每一位编辑,让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二)强化专题培训学习,提供编校人员交流机会

  如果出版社内部的培训组织不到位,可能编辑业务能力还是难以比较快速地提升。出版社如果针对自身专业特色和编辑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培训,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比如,组织一些课程,邀请知名出版社或期刊的总编辑等专家做专题讲座,出版社内部副编审、编审等做一些平时书稿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系列基础知识讲座,目的是使编辑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参加学术会议是编辑快速了解专业行业前沿知识的途径之一,出版社可以提倡编辑多关注学术会议,多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一方面可以使编辑关注到最新前沿性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作者,锻炼公关能力,逐步建立作者队伍。因此,出版社除了鼓励编校人员自主学习外,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提供员工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打造学习型团队,为员工了解编辑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创造条件[4]。

  (三)减轻考核指标任务,完善新老编辑培养机制

  对编辑的考核任务减轻,特别是对编辑加工字数要求降低,是很有效的措施。编辑只有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认认真真地处理每一本书稿,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编辑只有有了足够的时间,才能为自己充电,自主学习编辑业务知识,主动关注专业领域热点,多与专业作者交流,捕获专业热点信息,为开拓新选题创造条件。出版社也应该认识到,新老编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各有不同,应充分利用不同编辑的特点安排工作和考核指标任务,让其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比如,可以让老编辑带着新编辑去积极选题策划,让老编辑指导新编辑处理不同稿件。策划选题的优势是,编辑可以在作者写书过程中与其交流,明确作者写书的内容结构以及告知作者写书的注意事项,以便作者科学规范写书,如果作者写作环节的编校质量保证了,作者原书稿质量高了,编辑加工环节工作压力自然变小。老编辑指导新编辑处理不同稿件的优势是,老编辑的经验可以传授给新编辑,节省编辑加工时间和提高编辑加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编辑加工环节的质量,新老编辑互相沟通,老编辑经验丰富,新编辑思维活跃,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出版社应该在适当调整编辑人员考核指标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出版社自身情况,努力完善新老编辑培养机制,为不同类型的编辑提供最大限度发挥特长的机制。

  当然,除了以上几方面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措施外,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尝试,比如,出版社可以对编辑自主选题策划的优秀稿件给予奖励;出版社加大对经费不足,但内容有比较大的社会价值的图书予以鼓励出版;出版社将加强党建与业务相结合落到实处,利用党支部活动时间,请优秀编辑谈编辑体会、传组稿经验,以老带新,让老编辑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新编辑的编辑能力和组稿能力。科技出版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形成重质量、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编校工作是图书出版过中的核心工作。出版社应努力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不断推动图书出版工作的向前发展。科技图书的出版对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研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出版社只有不断扩大自主选题的出版,严格按照图书各项管理制度对待每一本书,才能更好地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从而提升科技图书的出版质量,促进科技图书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析出版社解决编校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J].发展,2020(6):71-72.

  [2]郭有声.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8(7):52-54.

  [3]李敏,何增明.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6(12):52-56.

  [4]朱丹.提升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J].中国出版,2019(21):35-3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