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的研究以特殊体育教材出版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中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教材出版社少,教材数量少且类型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数字化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主要有:加强多方合作,教材精准定位,以读者为中心,吸纳数字前沿技术,旨在提高特殊体育教材的编写及出版质量。
【关键词】特殊体育教材;教材出版;发展建设
国务院于2017年5月1日公布并施行《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据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和支持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相关特殊教育课程或者专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1]。教育部在同年5月19日启动并部署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和管理办法研制工作[2]。预示我国对教材的重视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这为各学科教材建设、研究与发展提供新契机与平台。
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保障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对特殊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现行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特殊体育应运而生。华夏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等都陆续出版一系列特殊体育教材,于此同时,国内部分开设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其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专业特点也自己编撰相应的特殊体育教材。虽然现行的国内特殊体育教材市场发展火爆,但存在已出版的教材种类少、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及数字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文章旨在呈现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研究的整体发展态势和特征,为新形势下有关特殊体育教材出版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现状
与传统体育不同,“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与适应性发展教学结合最出色的教育,在实用目的的指导下促进残疾学生与正常发育的同龄人体验适应性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增强自我信心和勇气。”[3]特殊体育教材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满足于学校特殊体育教学需求,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达到特殊体育教育目标,其具有筛选、整合及传递特殊体育教育信息为主的载体或媒介,包含通识特殊体育教材和专业特殊体育教材,其中涉及领域为特殊体育教学、群众体育指导等普及性和知识性的是通识特殊体育教材,专业程度低,使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拓宽视野;涉及竞赛训练、医学分级及不同学科相结合内容的是专业特殊体育教材,专业程度高,旨在培养特殊体育领域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与国外相比较而言,起步晚且发展缓慢。我国第一本特殊体育教材是黄镜涵先生于1990年著作《残疾人与体育》[4],此后几年,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一直处于停滞不前阶段。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第一个开设特殊教育(体育教育方向)专业,随着国内7所高校(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停办)开设特殊教育(体育教育方向)专业或者体育教育(特殊教育方向)专业[5]”,特殊体育课程得以较快发展,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也有所突破,各大教材出版社纷纷从特殊体育教学、竞赛、训练、康复、裁判等方面推出特殊体育系列教材(见表1)。
表1 我国出版社出版特殊体育教材数量TOP5/种
出版单位 | 教材名称 |
华夏出版社 |
《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 《残疾人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指导手册》 《北京残奥会知识读本》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常HO用手语》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 《体育专业手语》 《残疾人与体育》 《残疾人体育与康复》 《体育特殊教育》 《无障碍指南——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包容方略》 《残疾人体育健身与运动康复方法学研究》 《体育和律动常用词通用手语》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渎本》 《残疾人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等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残疾人体育》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残疾人服务通用知识渎本》 《积极人生——残疾人健身锻炼》 《国际铁人三项联盟竞赛规(伤残人铁人三项)》 《残疾人健身》等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残疾人体育》 《残疾人健身》 《残疾人体育项目竞技训练与运动员损伤急救实用手册》 《回顾生活:残疾人体育价值引论》 《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导读》等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残疾人体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特殊儿童体育与运动》 |
科学普出版社 |
《残疾人与体育》 《智力障碍适应体育理论与务实》等 |
与此同时,很多出版社还出版不同专业技能教材,如:铁人三项、轮椅篮球、射击、乒乓球,很多教材覆盖不同学科领域,如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经济管理学等特殊体育教材。国内很多高校也编写符合自己学校特色及专业特点的特殊体育教材。
二、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
(一)出版社少,教材数量少且类型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1990--2019年间出版社(单位)出版的教材中,共有16个出版社出版过51种特殊体育教材(见表2),在出版教材数量上华夏出版社居第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分居第二、三位。华夏出版社是以编辑出版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需要的各类读物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出版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以出版优质体育图书而闻名,人民体育出版社是国家级的体育专业出版机构[6]。以上3家出版社共出版27种特殊体育教材,占全部教材近一半数量,而剩下13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对零散,总体上来说出版社数量偏少。
表2 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年份
年份 | 数量 | 年份 | 数量 | |
1990 | 1 | 2009 | 3 | |
1994 | 1 | 2010 | 6 | |
1997 | 1 | 2012 | 3 | |
1999 | 1 | 2013 | 2 | |
2001 | 2 | 2014 | 2 | |
2003 | 1 | 2015 | 4 | |
2004 | 2 | 2016 | 1 | |
2006 | 8 | 2017 | 1 | |
2007 | 2 | 2018 | 2 | |
2008 | 7 |
由表2可知,特殊体育教材从1990年第一本出版截止到2019年将近30年时问里共有51种,而体育教材在2007年到2019年的共有1103种[7],相比之下,特殊体育教材数量太少,经统计发现出版数量较多年份多为残疾人奥运会前一两年,教材多为具有普及性、知识性奥运竞赛读物。
体育自身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精神内涵,使得特殊体育教材类型具有多样性,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体育教材。我国特殊体育教材类型中(见表3),体育理论与实践教材占19.61%,体育实践教材占23.52%,体育理论教材占41.17%,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材占15.70%,资料显示,体育理论图书占体育书籍的36%[8]。,但在现统计情况下特殊体育教材中,特殊体育理论教材比例远远超过平均数据,说明现阶段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实践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偏少,这两种类型教材仍亟待开发。
表3 特殊体育教材类型
专业分类 | 数量/种 | 比例% |
体育理论 | 21 | 41.17 |
体育实践 | 12 | 23.52 |
体育理论与实践 | 10 | 19.61 |
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 | 8 | 15.70 |
由表4可知,国内现有大部分特殊体育教材,特别是专业特殊体育教材的主编多数来自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北京体育大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上述作者单位所编写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为国内较高标准,因此教材难度大,难以满足多层次的学习群体的需要。而其它各高等院校自主编写的教材,由于作者自身能力或者对学习群体专业需求把握水平有限等问题,不能编出高水准且目的性强的专业特殊体育教材。
表4 特殊体育教材作者单位数量TOP4表/种
序号 | 作者单位 | 著作数量/部 |
1 |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 | 12 |
2 | 北京体育大学 | 8 |
3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3 |
4 | 北京师范大学 | 3 |
(二)教材数字化程度低。
纸质书籍数字化已经成为大趋势,南于数字化教材出版成本低,表达形象生动,终端多样化和携带方便等特点,使得数字化教材是教育行业的必行之路[9]。
由于特殊体育具有教育学类和体育学类共同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科,特殊体育教材需要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将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操作结合更有利于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经调查统计发现,现存出版的特殊体育系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有的教材里附带的光盘、优盘、音频等等数字化教学材料,但这只占较有少部分,所以说教材总体数字化程度偏低,数字体育教材很少;很多出版社尝试陆续推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特殊体育数字教材。但现有教材主要为纸质版教材,多媒体数字教材、互动式数字教材、集聚式数字教材等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有很大开发空问。
三、我国特殊体育教材出版的策略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巾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10]特殊体育教材出版应紧跟时代和国际发展的需要,加强多方合作,教材精准定位,以读者为中心,吸纳数字前沿技术,致力于教材智能化建设。
(一)加强多方合作,教材精准定位。
特殊体育教材出版是一项新兴综合性工程,尤其是牵涉到出版社、作者单位、作者、教材标准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考虑出版社、作者单位以及作者的多方力量,而且还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11],根据市场和培养目标进行有意识的多方协力合作,增加出版社、作者单位、作者(特别是核心作者)、教材等数量,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质量。
特殊体育教材编写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编写的标准。特殊体育教材编者应该基于特殊体育学习的性质和教学的规律,对教材功能进行精准定位。编写具有学科特色的特殊体育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最新、最真实的教学材料、教学案例,让学习群体获得宝贵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二)满足多元化需求,编写特色、多类型教材。
开发与出版一本教材,要了解教材使用对象需求和学习能力[12]。特殊体育教材的编写要有针对性,在了解特殊体育学习性质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目标读者应进行需求分析,综合运用访谈、观察、问卷等不同手段收集信息,根据教材对象制定难度适中的内容,满足学习者的多元需求。
从统计特殊体育教材类型结果来看,特殊体育理论教材比例偏大,实践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较少,应加大对体育实践、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教材编写,实现特殊体育教材类型多样化。
(二)吸纳数字前沿技术,推进教材数字化。
特殊体育教材出版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脚步,找到教材数字化的切人点和着力点。现行特殊体育教材多局限于文字图片和信息,而数字前沿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改变。例如,二维码技术实现了教材载体从纸质介质到电子屏幕介质的转变;移动智能终端让教材内容以声音、影像以及虚拟实验等形式出现,让学生利用APP与教材联动,直观、立体地感受学习教材内容,实现人机交互。在特殊体育教材可视化、交互性的发展趋势下,既要继续推进传统特殊体育教材的数字化建设,重视其应用软件和可穿戴设备的开发,优化其阅读体验,又要借助前沿技术优势,探索特殊体育教材的教学功能,提供教材个性化服务。
总之,加大特殊体育教材出版及开发力度能加快特殊体育教育发展速度,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4号)残疾人教育条例[EB/OL].http://www.gov.cn/gonhao/content/2017/content_5178184.htm,2017-02-27.
[2]化雨.教育部启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和管理办法研制工作[J].宁夏教育,2017(Z1):5.
[3]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72-75.
[4]黄镜涵.残疾人与体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1-3.
[5]曹烃,王健,刘珍.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8):76-81+86.
[6]黄玉新.建国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必修)课教材演变[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7]王爱萍.我国体育教材出版研究——以“当当网”2007-2019年的体育教材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9(12):70-74.
[8]魏胜敏.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9]高校数字教材建设难题破解与立体化开发[J].中国出版,2019(5):31-35.
[10]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c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2019-09-02.
[11]李长真,秦昌婉.融合出版视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创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9(22):41-43.
[12]张琦.我国学术英语教材出版问题探析[J].出版广角,2019(1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