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邹悦悦、徐梓涵:云南教育出版社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故事。做好主题出版,打造特色品牌,进而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更好地阐释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时代的出版工作者应紧扣时代脉搏,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主题出版;走出去;滇版图书;澜湄合作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成为诸多出版单位深耕细作和不断探索的方向。云南出版集团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构建出版产业集群,以精品内容为基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势板块和重点项目为支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项目(以下简称澜湄合作),在南亚东南亚出版舞台传播中国声音,锻造“云南出版”(以下简称滇版)的中国品牌,为我国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和出版“走出去”作出贡献。
一、促进民心相通,创新主题出版对外传播路径
(一)构筑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文化共识
基于同周边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连的背景,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讲好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故事,促进民意相融、民心相通,共同构筑“一带一路”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文化共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主题出版和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方面。
首先,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夯实“一带一路”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历史悠久,同样承担着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有先进文化的支撑,也需要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对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进行传播,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是全世界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云南出版集团推出一系列旨在团结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共同战胜疫情的主题出版物,为传播新冠肺炎防范知识、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作出积极贡献。
其次,融通主题出版优秀文化,构筑“一带一路”广泛的文化共识。开放的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近,这些国家在历史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民族习俗等方面深受“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目前,我国已与众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图书、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等方面的版权贸易,占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总量2/3左右。特别是随着2013年澜湄合作机制的启动,中国与澜湄五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中华文化主题出版物产生强烈需求,面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题出版物输出数量也不断攀升,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市场。
(二)打造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传播路径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五百余家,其中有一百多家机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在“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中,已由版权输出的合作模式逐步向以资本注入的方式转变,从而更好地拓展对象国市场。
第一,成立海外分社和出版交流(策划)中心。以往的合作方式通常是图书出版之后再寻求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而成立海外分社和出版交流(策划)中心,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内容、资源、技术的优化配置。2016年,云南出版集团成立了云南教育出版社曼谷分社,之后又分别在缅甸和老挝设立了中缅文化互译中心和中老文化交流中心。当地出版力量的加入,有利于深挖更适合双方市场的出版资源,使合作双方获得更多收益。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南亚东南亚出版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云南出版集团与泰国出版方就成立云南出版集团泰国出版策划中心进行意向交流合作,双方就策划一系列反映中国发展进步的精品主题图书以及展示南亚东南亚文化的主题图书达成共识。
第二,广泛开展贸易活动,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新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版权贸易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和持久力的经济活动,广泛开展版权贸易和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活动势在必行。一是布局实体书店的发展,打造中华文化传播的海外交流平台。云南出版集团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打造的中华乡愁书院,是我国首个以实体书店为依托,致力于推进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交流平台。后续已经有多家书院相继在老挝、泰国、缅甸建成运营。书院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注入新的活力,在推进海外阅读普及、拓展发行渠道、开展出口贸易方面,为我国出版“走出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二是打造海外出版合作和文创产品贸易平台,做深做实图书创意产业。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优质出版资源为根基,以云南丰厚的旅游市场资源为依托,云南出版集团不断推进东南亚云南文化贸易中心、东南亚云南出版产业中心等一批海外文化项目建设,并将“东南亚—云南出版”的品牌进行国际化包装和运营,积极开展出版合作和图书文创产品的出口贸易活动。三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方式由单一的版权贸易延伸到国际合作出版和资本技术的“走出去”,不仅推动图书产品走进国际主流市场,也不断让资本、技术、产业“走出去”,推进主题图书出版产业延伸与升级。
二、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主题出版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通过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出版集团坚守传统图书出版主阵地,在主题出版和出版“走出去”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参与“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走出去”基础目录库等出版“走出去”工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题出版“走出去”策略和路径,服务澜湄合作机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一)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主题出版物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云南出版集团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毗邻南亚东南亚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利用中国主题图书国际合作机制,着力打造更具主题出版资源的分支机构作为重点发展平台,推动出版“走出去”;积极推进整合当地出版资源,吸纳当地出版资金,挖掘当地出版人才,拓宽当地营销渠道等工作;深入了解版权输出对象国文化状况、读者阅读习惯、营销发行渠道,策划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的主题出版物,从而更好地发挥主题出版在促进澜湄国家之间文明交融、民心相通、互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振兴滇版图书,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其一,关注地方特色等精品力作的研发,提升滇版图书国际文化影响力。云南有源远流长的古滇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有民心相通的澜湄文化,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系统。针对云南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作品,精心组织、深度挖掘、系统整理,邀请知名编译专家和学者进行多国、多民族语言的多重开发。比如,云南出版集团与多家海外出版社以多语言形式合作出版的“藤椅爷爷讲云南民族故事”丛书,与缅甸金凤凰报社携手推动《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故事绘本》(7册)缅语版的输出工作,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的多语种开发,提升滇版图书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其二,小切口表现大主题,不断拓展主题出版版图。以开发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出版物为切口,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的阅读实际出发,打造一批特色产品。201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老挝国家图书出版发行社合作出版了《共饮一江水——澜湄合作简明知识读本》(老挝语版);2019年,策划出版的主题出版物《命运紧相连——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简明读本》(缅甸文版)以及外交部定制外宣主题图书《手绘澜湄》(中英文画册),就是在不断拓展主题出版版图,构筑滇版特色文化品牌的理念下打造的精品出版物。
(三)搭建平台,提升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
在持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版合作的过程中,云南出版集团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形式,探索本土化运作和资本运营,逐渐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合作格局,使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其一,搭建图书出版互译人才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小语种出版互译人才。尽管南亚东南亚地区是华语出版的重地之一,但小语种依然是阻隔中国主题出版物进入当地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互译人才平台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云南出版集团的中国南亚东南亚图书出版(文化交流)互译中心项目,在推进南亚东南亚出版物的互译、版权贸易、出口贸易、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和国际出版市场调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二,提升主题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实现出版“走出去”传播方式的转型升级。云南出版集团立足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手机书屋平台、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图文与出版数据库应用平台、云南少数民族影像数字化平台、云南少数民族少儿读物数字出版平台等,将优质内容转换为AR、VR产品,通过打造优质IP,提供立体化、多维度的主题出版物,推进主题出版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和多渠道“走出去”。
三、推动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思考
(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走出去”出版体系
主题出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走出去”,亟须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出版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出版企业的积极响应,离不开出版内容创新和综合出版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出版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国家专项的有力帮扶。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出版机构加入主题出版“走出去”行列,但由于对象国区域的不均,暴露出“走出去”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首先,宏观把控,健全主题出版“走出去”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划,把制定主题出版“走出去”中长期发展规划置于出版企业的发展重心,逐步完善“走出去”出版体系;其次,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的出版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一个国家一个规划的合作模式,避免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主题出版“走出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最后,通过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信息数据库,打造新兴传播平台,为出版企业进行跨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创新传播视角,构建主题出版特色品牌
在主题出版物选题策划过程中,视野要更广阔、题材要更丰富、视角要更新颖,逐渐从“中国阐释”向“外方阐释”转变,让海外受众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中国,产生见证中国发展变化的参与感。题材和视角可多层次延伸到地域文化、优秀文化等方面,在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抓好“头部产品”,把主题出版“走出去”做优做实做大。
高质量的精品内容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法宝,可以赢得更多海外市场的青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影响不仅是本土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出版企业要打破文化壁垒,讲好中国故事,铸造“‘一带一路’出版”“澜湄出版”等品牌,不断拓展国际化发展新空间,培育稳定的海外受众群体。
(三)加强媒体融合,重视数字平台的建设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进程也在加速,“数字中国”下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系统——融媒体数字平台建设理应进行创新和升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各级出版单位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用好新技术、新媒体资源,借助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迈上新台阶。
首先,加强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提供多形态数字产品。随着全球5G产业快速推广,主题出版已不再拘泥于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通过将VR、AR、MR技术融入主题出版,读者可以体验“5G+VR虚拟沉浸式阅读”“5G+AR增强现实阅读”“5G+MR混合现实阅读”“5G高速率阅读”“5G全息交互分享”等,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愈发快捷化、个性化和更具亲和力。未来,主题出版将形成“纸质图书+电子书+有声书+微视频+动漫+知识产权资源”等多形态数字产品。
其次,重视并加大主题出版的数字平台建设。主题出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平台的建设,数字平台为主题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渠道。主题出版物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结合数字平台生产和媒体融合传播,会让主题出版物优质高效地传播开来。出版单位通过积极开发数字出版技术,实现内容产业数字化、数字资产化,不仅让数字内容成为资产,也让客户数据成为资产。数字平台的构建和完善,能够提升出版单位在信息化浪潮中经营和服务的数字化能力,也为主题出版“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优秀主题出版人才战略
无论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语权建设和传播力构建,还是提高主题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亟须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优秀主题出版人才战略,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能力强、职业化程度高的优秀主题出版人才队伍。
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合作过程中,优秀主题出版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主题出版科学有效地“走出去”,并且也与“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红利不相吻合。主题出版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出版高级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小语种翻译人才等方面,亟须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和有序推进人才培养战略。其一,制定引进方式多样、培养渠道多样、激励方式多样、锻炼平台多样的优秀主题出版人才战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文化交流便利,大力投入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创意策划人才、复合型人才、专家型人才、融媒体人才、主题出版经纪人的培养和建设。其二,积极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信息的培训。通过专业的开放培养模式,使主题出版人才成为具有国际出版视野和营销策划能力,熟悉国内版权保护法规和国际版权保护公约,并熟知本土读者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其三,提升主题出版翻译的专业化程度。多形式培养和发展一批通晓“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与文化的小语种翻译人才,高质量提升翻译品质,减少主题出版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误读。
四、结语
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为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前进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与实践,既为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带来了广阔的机遇,也为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更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制和平台,主题出版“走出去”也逐渐成为体现中国出版特色的出版方式之一。展望未来,我国出版单位一方面应把握正确导向和时代要求,发挥区位优势资源,统筹内外合作,不断创新主题出版对外传播路径;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主题出版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8/22/c_1123310729.htm.
[2]严文斌,骆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国际传播创新探索.对外传播,2017(10).[3]柳斌杰.共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机制让出版走出去“走深走实”.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7-06.
[4]王彤.创新与完善:“一带一路”机遇下的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6-17.
[5]戚德祥.“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成效与思考.中国编辑,2020(12).
[6]徐梓涵.新时代主题出版助力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24.
[7]卢婷婷.“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出版“走出去”的新变化.新媒体研究,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