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1-07-11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作 者】王开胜: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生物与制药学院

  【摘 要】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平台;高水平的科技论文需要具有创新性,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注重创新性,而每个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积极和有效地推动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文章针对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现状及期刊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提高编辑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以人为本”理念解决办刊中遇到的编辑“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期为科技期刊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意识

  0 引言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期间,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而作为自然科学及技术成果载体的科技期刊,则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1],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创新性。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副社长刘天星[2]指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需要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特别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解决好方向和动力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而创新的主体是自始至终参与管理创新全过程,即有自己的创意并成功地将其付诸实施的人。因而,科技期刊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编辑。本文从多个方面或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及提升其创新意识。

  1 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现状及期刊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 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高校)[3],其中仅有56所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而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12所,因此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接受正规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4]。对于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编辑出版方面的业务理论知识与实践,还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而目前对于一般高校而言,虽然大多数编辑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能力,但其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科研能力较弱。这就造成了其与发表科技文章作者间交流的困难或障碍,从而使编辑对文章学术性的把握不准,使其积极性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同时,沈莹等[4]指出,编辑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一名“幕后”工作者,没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也使其失去了原来所从事专业科学研究、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的条件、机会与时间,从而使其产生事业上的失落感和对编辑工作不安定的思想,影响了青年编辑对工作的兴趣,抑制了其创造力的发挥。对这类编辑而言,这就是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2 服务能力和科学精神欠缺

  收稿的初审中,一些编辑的专业知识很有限,对稿件中较明显的学术性问题不敏感,一些编辑对出版规范的执行力较差,均显示其能力较弱,从而会导致编辑部和编辑对稿件审稿和编校的规范没有很好地执行,导致问题频发。其中,也反映了一些编辑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素养,其工作精神松散,进而会对期刊造成较为负面的影响。

  1.3 期刊的定位与实践不符

  由于我国各级单位职称评聘和获取学位的庞大需求,种类和各级期刊成为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平台,这不仅造成出版的论文泛滥,不再是单纯意义的学术成果载体和平台,而且还使得科技期刊偏离了其办刊的初衷,同其办刊定位不符。这显然不利于科技期刊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4 组稿策划能力较弱

  科技期刊想要增强其影响力及吸引力,前期的组稿策划对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其不仅决定期刊的发展是否同期刊本身定位符合,还对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一般科技期刊而言,“守株待兔”仍然是收集稿子的主要方式,即使主动出击,但由于其接触范围和广度有限,因而整体上稿源质量依旧不容乐观,甚至可能会出现下滑的情况。

  1.5 对信息软件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行业中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很多编辑部存在缺少经验丰富,且能熟悉和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编辑,如计算机使用及网络的编辑,这对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建设及期刊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1.6 对专业英语重视度不足

  英语是目前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论文的重要性使得各个领域专业英语的作用凸现。规范的科技期刊论文中有英文题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正文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还会出现英文的参考文献,一些期刊的全文或摘要也会被国外的数据库收录,而有的期刊则走向了国际化,其中文版和英文版在国外发行。因此,科技期刊中,英文写作水平也是一篇科技论文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一些编辑部,英文的重要性未被重视,甚至被忽略,反映在编辑部对英文审稿专家的审稿要求不严,甚至只要求审稿一次;对特殊的稿件,如特约稿,其英文不要求审阅。

  2 以“以人为本”理念解决办刊理念和实践之间矛盾

  2.1 编辑积极性的培养


  加强编辑出版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编辑业务能力。同时,提高学历,参与或加强自己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使其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国内外的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的平台,是进行学术前沿发布和交流的地方。一些科技期刊的编辑部和编辑应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寻找这些机会,同本单位的学者一同参与,并以学者和编辑的双重身份同专家学者们进行专业交流,可了解学术领域内的最新动态;也可共同探讨和请教办好科技期刊的有益方式和新思路。通过这些方式,不但可以提升编辑的自信心,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而且可拉近同专家间的距离,建立联系,以争取较高质量的稿件源。

  2.2 培养奉献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

  有人将编辑的工作比喻为“为他人作嫁衣”,因而科技期刊的内容创新就是“用给自己作嫁衣的热情去为他人作嫁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而同作者和专家的沟通更是需要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十足的耐心,在平时的稿件处理和专家约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编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稿件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同投稿作者甚至审稿专家进行多次沟通;进入排版后的编辑校对阶段,行文、逻辑,甚至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中都有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又需要编辑专业和耐心地在格式甚至内容上进行调整、修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同作者讨论,或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当一篇较完美、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刊发出来时,只有编辑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作为幕后的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对岗位负责,对作者负责。

  2.3 加强业务培训,建立监督机制

  树立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主动、热心地同读者服务,为优秀的科研成果提供一个良好氛围的平台,而非满足作者评职称或项目结题的需求,也非为人情稿和垃圾稿提供便捷通道。同时,不断加强编辑的编辑出版业务的学习,提升其业务能力,关注相关规范标准的动态变化,以确保最新的规范标准得以及时实施。另外,编辑自身应通过科研和编辑部培训,以使其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编辑部也应建立切实可行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每位编辑端正态度、严谨做事。

  因此,上述做法可有效改变目前编辑的只注重“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等思想,回归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4 严格按照期刊的定位进行实践

  2.4.1 关注本地区和行业的研究热点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更要关注所有专业的最新动态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对编辑的约稿、组稿等策划具有重要意义,这能够显示出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够体现出编辑的创新意识。比如,高校科技期刊要关注本校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和最新的科研进展,主动同学科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联系,尽力说服其将创新性强、特色明显的科研成果在本校期刊上发表。这个过程则能够体现编辑对科研成果的洞察力,其能否对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价值进行准确判断。在这方面,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加强对编辑的培养。

  2.4.2 定位明确和特色突显的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科技期刊的定位,也体现了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栏目设置,可对读者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吸收更多优质稿件,最终提升期刊的影响力。这对编辑来说,不仅要对所有学科进行了解,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4.3 学习和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都采用稿件采编系统,使稿件处理程序化,不仅减少了工作中的失误,还为编辑和审稿专家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该系统,则需要使用者要按照该系统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系统也需要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高的编辑进行维护。在日常工作和文章编校中,则需要掌握制图技术,学会使用Photoshop等制图软件,掌握Word的排版功能,掌握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了解所在期刊使用的排版系统在排版中的基本情况。这些都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掌握的最基本信息技术和操作。编辑部应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软件知识、操作的学习,以熟练应用。

  2.4.4 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这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尤其是专业英文的应用能力,对科技论文中出现的英语单词、语法、时态和其他规则进行认真编校和推敲,尽力在初审阶段提示作者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在后期的编校中,编辑也应再对英文进行一次编校,以消除英文审阅专家未注意或遗漏之处,从而使全文的英文表达科学、准确。

  3 结语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担负着传播知识、加快科技发展的重任[5]。科技期刊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是由期刊的质量决定的,而编辑的素质则是影响期刊质量和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创新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期刊发展决定性因素的编辑则是创新的核心与动力之源。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现状及期刊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了以“以人为本”理念解决办刊中遇到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不足”的问题,这为解决科技期刊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Z].〔2015〕83号.2015-11-03.

  [2]刘天星.科技期刊发展需要“三个转变”[N].光明日报,2021-01-10(6).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EB/OL].(2020-07-09)[2021-05-09].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2007/t20200709_470937.html.

  [4]沈莹,骆淑莉.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编辑学报,2009(S1):61-62.

  [5]罗景,胡忠,赵漫红,等.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J].编辑学报,2008(4):350-35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