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家书·油情》 尺素浓缘

2021-07-1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家书·油情》中国石油档案馆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年12月版/98.00元

  关键词 石油精神 家书 历史

  ○孙兆辉 吴保国 付红

  为大力弘扬石油精神,讲好石油故事,续修石油“家谱”,传承优良“家风”,深入挖掘石油家书背后的故事,中国石油档案馆在2019年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石油职工家书展览基础上,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征集文章48篇,由石油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家书·油情》一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该书成立了以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范宁为主任的编委会,研究编写思路,策划编写方案,采取普遍征稿、定向组稿、现场采写等方式指导家书作者写作。联合石油邮协,深挖行业家书资源。编写组成员利用多种渠道征集家书作品,挖掘出一批珍贵的家书资料。

  《家书·油情》内容厚重、独具特色,一篇篇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家书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在波澜壮阔的恢宏背景下,个人的喜怒哀乐与行业发展、国家进步的宏大事件有机结合,几代石油人饱含热血和激情,艰苦奋斗,接续奉献,开启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精神形成、发展与传承的光辉历程。我国的石油工业肇始于边远荒凉之地,一代代石油人远离故土,离妻别子,长途跋涉,扎根沙漠荒原,头戴铝盔走天涯,写下了一封封家书,记录下石油人的创业故事、心路历程。从石油部长到三代铁人,从两院院士到石油老会战,从父辈到兄弟姐妹,从抗疫英模到新时代青年学生,通过书信(微信)抒发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和家国情,高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深刻反映出石油人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家书·油情》围绕“家国情怀”主题,分为“励志篇”“铁人篇”“创业篇”“亲情篇”“战疫篇”5个篇章。通过讲述家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石油故事,反映石油人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家国情。其中,“励志篇”记述石油学子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教诲,不负使命,扎根基层的决心以及两名老石油人的殷切期盼;“铁人篇”记述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和“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王光荣、“铁人式的好干部”陈建军等铁人群体的典型事迹;“创业篇”记述老领导、老劳模、老院士、老会战艰苦创业、为油奉献的经历;“亲情篇”记述父母、夫妻、兄妹等亲情,反映石油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战疫篇”记述石油人在疫情与油价双重考验中,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精神,勇担责任、践行使命的感人故事。以此,向百万石油人和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图文并茂、感人至深、激发新时代干事创业激情和能量的鲜活读物。

  《家书·油情》坚持“聚焦书信、以人带事、突出亮点、展现特色”的原则。一是突出家书载体,以信引文,以文释信,挖掘家书形成的来龙去脉,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二是突出典型人物,收录老英模、老领导、老院士、老会战等“石油四老”的珍贵家书,真实反映典型人物的石油情怀;三是突出体裁多样性,以自述为主,同时收录散文、随笔、访谈等体裁文章;四是突出“四位一体”融媒体表现形式,采用文、图、声、影等方式,力求每篇文章既有书信内容,还有信封、邮品,及相关图片、微信、影像、录音等元素,并以二维码形式展示一些视频、音频资料,通过档案文献真实再现历史场景。除此之外,每篇文章都配有相关书信、信封、信瓤、照片、影像等弥足珍贵的资料,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石油人对国家、对工作、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与真情。

  《家书·油情》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秘书长张丁审阅并写序,他将该书称为“行业第一书”。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李敬,老英模王启民,老院士翟光明、郭尚平、韩大匡,老会战王炳诚、梁狄刚、杨理衡等提供书信并亲自撰写书稿。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关晓红也对该书给予悉心指导。他们以老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激励着编写组同志负重前行。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从家书中回看历史的细节与温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