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全过程管理》闫周秦等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11月版/78.00元
关键词 合同全过程管理 法律基础 风险防控
不管你是刚刚从象牙塔走进职场的法律新人,还是有志于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公司法务人员,还是已经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高管,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合同全过程管理》都将是你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作者闫周秦等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一本指南,一本可以帮助阅读者迅速了解掌握公司合同全过程管理是什么、怎么做的实操指南。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涉及两个学科的内容,一个是法学,一个是管理学。法学解决的是合同建立的法律基础,规范人们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制定、履行合同。而管理学则是从管理的角度解决如何正确地管理合同,即怎样才能正确地制定、履行合同。要管理好合同,必须将法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该书提出的合同全过程管理理论,是对管理理论在合同管理领域的一个创新。从事公司管理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合同管理实践中,如何将合同理论、合同法的法条落实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怎样落实在合同实务中。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往往缺少一个桥梁,缺少将理论变为实际的路径。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从事的不单是合同谈判、撰写合同这样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大量的工作是进行合同管理。这就需要合同管理理论来对实践进行指导,指导企业怎样启动一个合同,应该和谁签订合同,不和谁签订合同,怎样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之后还要做什么……这些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之前的理论界,不管是法律界,还是管理学界,都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对这两者的结合研究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该书则从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将管理理论和合同法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这些问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该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作者多年从事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和实务的基础上。该书作者都是公司的高管和公司法务人员、法务领导人,特别是主要作者和策划者闫周秦,长期担任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拥有法学博士头衔,又具有律师从业经历,理论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作者们经过了长期的调研、素材收集整理和写作中的反复修改,使得该书内容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生动的法务语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看似专业高深,但读者表示读起来丝毫不费劲。
该书内容共十章,前三章侧重从“what”的角度为读者们介绍合同全过程管理的概念意义、基本要求和基本模式,帮助读者“知其然”。可能有人会认为上述内容过于理论,实用性不强,实则不然。在笔者看来,前三章实际上是整本书架构的基石,是后面七章的内容能够自洽的基础和理论前提。想要读懂读通后七章,必须读通读透前三章。该书第四章至第十章,分别从组织架构、合同风险、合同前期、合同审批及签订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履行后、合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等七个方面,从“who”“when”“how”的角度为读者们详细论述了合同全过程管理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们“知其所以然”。
这里要着重介绍两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内容,一是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对合同前期相关的合同风险分析、审慎选择交易对象、尽职调查等作了分析论述,这是很多法学类及合同管理类的书籍中很少见的,充分反映了作者在合同前期风险防控关键问题上的准确把握和眼光独到,也折射出当前公司对合同前期工作始终不够重视的怪象。治病抓源头才有效,换而言之,防风险从源头控制对公司来说才是关键。作者创新性地对合格的交易对象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做生意、不和什么样的人做生意,同时将尽职调查纳入合同全过程管理的框架内进行论述,帮助读者们科学筛选合作对象,从源头上把控合同风险,可谓一针见血。第二,作者紧跟发展趋势,对合同全过程管理信息化也作了详细论述。人工智能是合同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为合同管理提供全面支撑,相信读者能够在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