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古谱诗词精粹》杨赛主编/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版 /128.00元
关键词 歌诗 古谱诗词 传承
中国“歌诗”传统绵延不绝,吟诵成诗,唱和成诗,歌舞成诗,歌诗不离。人文中国的核心是礼乐文明,古歌谣、《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诗词、元曲等很多都是可以歌唱的,歌唱性贯穿于诗词创作与传播的全过程,呈现诗文的声情意韵,具有别具一格的深度美感。
现存古谱诗词,其谱多为减字谱、俗字谱、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以工尺谱为主。这些古谱诗词只对音高、节拍等做了部分提示,今人要阅原谱唱词还是相当困难的。
《中华古谱诗词精粹》运用发掘、整理、破译的方法,精选百首诗词,将古谱予以展示、注释,在古谱的基础上谱写今谱,用现代中国人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审美标准,或激情,或舒缓地吟唱,让诗词通过音乐流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把这些见诸纸面的文献还原出它的现代视听感觉,是传承,也是发展,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音乐与诗词的一次“再出发”。
《渔歌子·本意》是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写的一首歌诗。它的空间非常开阔:“西塞山前白鹭飞”写上边的景致,“桃花流水鳜鱼肥”写下边的景致。在这样一个天和地非常开阔又富有动感的图画中间,诗人稍作点染,出现了另一幅别致的景象:青箬笠,绿蓑衣,原来是一位渔翁在江边钓鱼。他的神态、身材、面部表情是什么样子,我们无需知道。从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渔翁——在斜风细雨当中不需要躲雨,不需要回避,依然岿然不动地钓鱼,七个字反映出钓鱼翁超脱潇洒和清高孤傲的形象。
吟唱这首古词,是对诗词意境的再次渲染。要把“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白鹭飞”的力度、速度、方向感表现出来;要把“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桃花”和“流水”的方向、速度、节奏表现出来;“鳜鱼肥”则要表达对鳜鱼味美鲜嫩的喜爱之情;“青箬笠,绿蓑衣”是一个聚焦细节的描绘,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 ”要唱出仙风道骨的感觉和渔翁的精气神。
这首古谱诗词的演唱,采用了男女对唱的形式——一位老渔翁配一位渔娘。他们在溪水的旁边相互地应答,然后相互地指引对方,来感受“白鹭飞”“鳜鱼肥”这些鲜活的场景,通过相互唱和来表现渔翁和渔娘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演唱处理,把古代文人道家的出世精神和中国哲学里面超然物外的追求都表现了出来。
《中华古谱诗词精粹》中,古诗词的意境,由文字出发,古谱衬托,今曲渲染,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值得细细品味。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就散发到更远更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