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辑,遇到什么样的选题会感到很兴奋?我想,大概是“亦师亦友”的选题吧。试想,在策划、加工书稿的过程中,编辑可以不断刷新眼界、获得新知;当书上市之时,编辑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自己也成了这个领域的爱好者。这该是一件多么幸福且令人兴奋的工作,编辑“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就让我体验到了这种幸福的感觉。
刚开始接触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是一套非常独特的“四大名著”。这套书主要讲的不是原著里的故事,而是以原著为线索,深入讲解“四大名著”中蕴藏的深意、文化和主旨。“四大名著”,以前自然都读过,刚开始参与这个选题还有几分自信。但我在粗读初稿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之前读“四大名著”,充其量只是读出了表层的趣味,绝对不算是搞懂了其中的深意。
我感到自己要想编好这套书,第一步就是要做一位谦虚、认真的学生,跟着这套书的4位名家,真正读懂“四大名著”;第二步才是做一个尽心竭力的编辑,把这套书为小读者真正读懂“四大名著”所能提供的帮助都努力地挖掘出来。
策划之前,先上800堂古典文学课
“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包括《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全6册,共156讲)、《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全5册,共150讲)、《李鹏飞给孩子讲三国演义》(全6册,共200讲)、《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全8册,共300讲)等4个系列,作者分别为中国当代知名的国学大家、文化学者骆玉明、王弘治、李鹏飞和鲍鹏山。这4位老师将自己多年对“四大名著”的研究转化为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古典文学课,“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就包含了800堂古典文学的精讲课。
如何跟着名家重读“四大名著”,并真正地读懂它?在编辑《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时,我一边编辑加工书稿,一边跟随王弘治老师的指引,整理了以下学习笔记:
我发现,跟随王弘治老师重读《西游记》,我终于可以轻松地梳理出《西游记》中看似凌乱复杂的人物关系:分辨出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白金星等诸多神仙在唐僧取经中扮演的角色;弄明白黄风怪、黄袍怪、黄狮精到底都是什么来头,有什么本领;清晰地理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国王……
看来,真如王弘治老师所说,读《西游记》确实要层层进阶:第一阶,就是要读出《西游记》的趣味;第二阶,读文化,开启“西游隐藏菜单”;第三阶,读懂《西游记》的成长内涵;第四阶,学会《西游记》的写作手法。
我想,可能很多读者尤其是孩子都跟我一样,在读“四大名著”时,只能读出其中的趣味,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读其中的深意,其实蛮可惜的。
策划思路千万条,读者需求第一条
我把初审时作为第一读者记录的阅读心得融汇进选题策划工作中,集中心力深耕了三部分内容。首先,站在读者的角度,重新提炼150个篇名。最初,王弘治老师交给我们的150篇讲稿的标题都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的。
问句式标题在音频课中便于引起听众兴趣,但放在书中显得不够直接。读者是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读这套书的,他们需要明确地看到能够答疑解惑的内容。于是,我们秉持“以终为始”的思路,重新规划原稿150篇篇名,希望读者从目录的篇目中就能找到答疑解惑的钥匙,进而发现每篇都是读懂《西游记》故事细节的“密钥”。
经过这样的梳理,读者不仅对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还可以准确、快捷地检索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比如,有的读者想了解孙悟空的原型,就翻看第一讲;想了解猪八戒的原型,就阅读第25讲;想搞清楚西天取经的缘起,就仔细看看第12讲;想搞明白镇元大仙为什么那么厉害,看第35讲就全明白了。
其次,在内文“划重点”,帮助读者提升阅读效率。王弘治老师交给我们的书稿,文字逻辑很清晰。在策划过程中,我越读越觉得他的很多观点、解读几乎可以成为相关考题的标准答案。而且,我可以通过他讲述的内容,清晰地画出思维导图。
但当我站在读者的角度思索,他们大多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时间是很紧张的,很难像我这样细细品读。如果他们可以从书中看到我们提前划好的“重点”,一定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基于这样的策划思路,我就在文稿中把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一做了标注。
读者看到我在这里做的标注,就会格外关注“斗战胜佛”名号的特殊含义,在考试中就不会答错了。
再比如这一页,读者看到我们划的重点,就知道关于“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一回故事中的重要细节。而且,我们还把作者表述中的逻辑凸显出来,更有利于读者理解、记忆。
给原稿重新提炼150个标题,在上百万字里“划重点”的确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是这些题目和被划为重点的句子、段落,其实和我作为第一读者初审稿子时做的笔记是相通的,这些策划工作,一定能让读者对这套书有更加清晰、深刻的体会。
第三,精选插图,引领读者亲近古典名著。在策划过程中,我们想如果为这套书精彩的文字配上古朴、高级的插图,则不仅能够彰显这四位名家的讲读内容的魅力,更能够让读者愿意亲近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于是在寻找适合“四大名著”的插图时下了不少工夫。比如,为了给“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这套书配上经典适当的插图,除了网络检索、图书馆查阅外,编辑甚至寻到了中国美术馆门口卖书阿婆的书摊,这才买到了戴敦邦的彩绘四大名著,以及天津杨柳青出版社的水浒人物线稿。
最后,经过几轮讨论后,项目组的编辑和美编提出了4个配图方案——邀请画手为这套书绘制全新插画;使用戴敦邦等当代水浒画大家的作品;清朝画家张琳108将人物图+宋代古画作虚配;清朝画家张琳108将人物图+电脑绘制精彩情节图。
综合考虑出版时间、版权问题、与内容匹配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了用清朝画家张琳的108将人物图+电脑绘图的方案。这个方案既可以让读者一睹传统国画的魅力,领会梁山108将的风采,还能通过精彩情节图想象水浒故事的场景。
设计独树一帜,封面决胜市场
封面设计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封面表达出这样的理念:4位名师的讲读内容首先是基于古典“”四大名著”的内容,同时也是一套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希望封面设计既可以把中国传统元素和“四大名著”的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还让套书超脱于无数冠以“四大名著”的同类竞品,凸显独特性。
虽然要求如此之多,如此之难,但设计师非常精准地领悟了我们的意思:首先,她用朱砂、赭石、靛蓝、石绿,来标记风格迥异的“四大名著”。

用朱砂色标记典雅诗意的《红楼梦》

用石绿标记灵动有趣的《西游记》

用靛蓝标记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

用赭石标记热血喷张的《水浒传》
细节更是匠心独运,设计师从窗框、经幡及花卉中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中提取出对称图形,用以装点图书封面,并置入每套书中最经典的情节和人物,使得这套书的独特性跃然纸上。设计师还把这种设计思路沿用到书脊上,用拼图的思路巧妙布局,既突出了每套书的独特性,也使得整套书的设计风格高度统一。
打造“密钥”式赠品,契合读者需求
在策划这套图书之初,我们做了一个“四大名著”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关联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在中、高考中,“四大名著”相关考题的分值平均能达到10分,这对语文学科而言,占比相当大!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真正读懂了“四大名著”,不仅能够提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还能够直接拉升语文考试分数。
参与编辑完“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四大名著”真是一座古典文化宝库,值得大家认真地探索和研究,而“名师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就像是引领读者发现宝藏的引路人。编辑不仅要为读者架好这座通往 “四大名著”的桥梁,还要为他们找到理解“四大名著”的捷径。
小读者往往也只能读出“四大名著”的热闹,很难读出门道。即使他们读完这套“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如果不反复练习,难免还会出现印象模糊的情况。为了帮助小读者梳理阅读“四大名著”的思路,加深他们对名著里的情节、人物的印象,对里面涉及的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一致认为,除了策划书稿和产品形态外,还应该从内容中提炼出能更直接帮到读者的赠品。
赠品一,“四大名著考点一本通”,紧扣语文中、高考考点。
首先,在仔细研究语文考卷中“四大名著”相关的高频考题后,结合每位名家的讲读内容,策划了4本《考点一本通》。在《考点一本通》里,小读者可以快速地回顾原著的内容,熟悉关于原著、作者的文学常识,找到原著中与考试密切相关的情节提要,并得到解题指导。
此外,还归纳、整理出“四大名著”的高频考点,方便小读者快速准确记忆。历年真题当然也不容错过,题目、答案、本套书作者的独家解析,全面呈现,给予小读者全面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赠品二,“四大名著知识挂图”,轻松掌握名著线索。
“四大名著”的每套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读者要想读懂“四大名著”,就要掌握“解锁”每套名著的秘籍,所以我们为每部名著配套一幅知识挂图:与《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配套的是“四大家族关系图谱”,通过图谱小读者可以对《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
与《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配套的是“取经线路图”,小读者可以通过这幅线路图轻松捋清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的44个地方,以及在每个地方出现的妖怪。
《李鹏飞给孩子讲三国演义》配套的是“主要人物图谱”,这幅人物图谱点评了数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三国人物。
与《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配套的是一幅“重要事件脉络图”,帮助小读者轻松解锁阅读“水浒”的逻辑。
赠品三,“中小学必备古代文学高频考点”挂图,囊括近百则中小学语文必考古代文学常识。借由《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高频考点》这份赠品,巧妙拓展了这套书的知识外延,让孩子在这个列表中快速地掌握语文考试必考的古代文学常识,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
赠品四:在每部名著中挑选一幅比较有代表性的插图,制作成精美的藏书票。
精选“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典情节插图,制作成《骆玉明给孩子讲红楼梦》的藏书票,因为这一段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情节,预示了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精选“唐僧师徒过流沙河”的精彩片段插图,制作成《王弘治给孩子讲西游记》的藏书票,因为这幅图是唐僧师徒第一次聚齐时的场景,具有特别的意义。
精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经典情节插图,制作成《李鹏飞给孩子讲三国演义》的藏书票,作为《三国演义》的开头,这段故事最能凸显友情力量,令人振奋的情节。
精选“小李广花荣”的单幅肖像,制作成《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的藏书票,因为“小李广花荣”武力过人,能够百步穿杨,在108将中独树一帜。
赠品五:“四大名著”音频课程及优惠券。“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系列的4位名师在少年得到App上有精彩的音频课。我们也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之余,可以通过老师的音频课感受“四大名著”的故事,并为此专门申请到了音频课程及优惠券。
这套书现已顺利上市,目前销售近12万册,销售码洋近600万元。小读者们的爱不释手,让我们倍感振奋,也真心庆幸:策划这套“名家给孩子讲四大名著”时,我们并没有照搬音频讲稿,而是一开始就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仔细地研究4位名家的音频课,努力把这些精彩内容与小读者日常的阅读、写作、考试等结合起来。把自己学习的感受和读者需求转化成策划思路,进行了产品开发,让“四大名著”看起来不那么高高在上,让小读者发自内心地亲近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