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没有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便是一场灾难 《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

2021-07-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永恒

《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英]劳丽·加勒特著,张帆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年5月第一版/98.00元

  令人揪心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已经近两年了,人类为这种高传染性疾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封城、经济停摆、死亡,以及巨大的心理创伤。

  然而,即使到现在,即使我们已经拥有了对付它的疫苗,这个传染病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它还顽强地赖在世界上,中国,欧美,澳洲,印度,此起彼伏。

  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了?我们还能好好地活着吗?包括笔者在内的许许多多多的人,开始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我们该向何处去?

  最近朋友送我一本奇书《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这本书的中文版有80万字,我费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大致翻完。读完后,我认为,《失信:全球卫生防疫体系体系的崩溃》是一部非凡杰作,不仅专业深刻,而且精彩好读。

  当人类历史上一场场公共卫生事件,被作者像小说一样描写得绘声绘色时,我们仿佛亲临了一个个充满恐慌、无助、黑暗又无情的时刻。

  当各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谁来负这个责任?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政府以及领导者?很显然都不是。任何人都不必承担,也承担不起疫情暴发后的责任,但是在疫情暴发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防患于未然?

  没有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从而没有敏锐地嗅到疫情的来临,也因此错过最佳控制时期——这就是疫情大暴发的真正原因。中国因为迅速发现了问题,及时扭转方向,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而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傲慢与偏见,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付出了更大代价。

  中国抗疫取得的经验包括:一、果断采取隔离措施。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随后湖北多地也开始封城,封村。从而阻止了疫情更严重的传播,隔离了传染源。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物理隔离是最有效的措施。二、迅速动员能力和基层自治水平,令人惊叹。随后,全国各地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地方如河南,基层动员非常高效,被网友成为“硬核”,村支书村民齐上阵,连最传统的春节拜年、走亲戚,都取消了。三、集中统一领导,全国支援湖北,信息公开透明,等等。疫情信息公开尊重了百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百姓了解疫情动态,从而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配合参与疾病的防控工作。信息公开也便于地方接受监督,可尽快消除传染病发生的隐患。四、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神奇的是,《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2000年,作者仿佛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能够预言到新世纪以来历次大疫的暴发。书中分析了发生在印度的鼠疫、发生在扎伊尔的埃博拉等五个典型案例,深刻揭示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如果没有公共卫生体系为广大民众保驾护航,便是一场灾难。

  本书作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劳丽·加勒特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潜在的或已经显现的公共卫生灾难让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瞬间崩塌的历史场景。公共卫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如果任何一方背叛了对它的信任,这个体系就会像纸牌屋一样土崩瓦解。她带我们来到印度,在这里暴发的肺鼠疫引起了国际恐慌。而在扎伊尔一所肮脏的、设备简陋的医院里则暴发了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前苏联的15个国家见证了工业化国家中最令人震惊的公共卫生大崩溃事件……加勒特还揭露了日益混乱、失控的生物恐怖主义的世界,而这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威胁。

  加勒特警告,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没有人能在耐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流行病或生物武器的威胁之下独善其身。本书难能可贵地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思路,让人们了解到病毒一直以来都是伴人类而行的,人们被它浸染、研究它、与它斗争,最终战胜它。同时,本书也帮助我们认识到,病毒不只是病理学的范畴,还是公共卫生的范畴,对抗病毒是上升到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是任何一个政权或政府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

  新冠病毒的幽灵,尽管还在全球游荡,但东西方各国都对公共卫生问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2021年5月13日10时,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新机构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职能。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希望我们能够从一次次惨烈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教训,以我们的进步“作为补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