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作者:李君如 著/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中国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直到党的十九大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被称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与此同时,人们也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各个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
以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华民族在1949年“站起来”后,开始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这一切在思想理论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要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是怎样取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性成果的,就要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此,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就非常有必要。
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从思想史的角度,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一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书稿于2018年12月初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2020年10月正式出版。本书的出版备受肯定,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正式出版后各方好评如潮,上海一地就订购了2000本,全国图书馆和大学也在积极团购,很快重印。2021年 5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办,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国家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会,国家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海峡出版集团承办。这一党史研究专家、出版专家云集的座谈会的召开,无疑使该书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加持。
截至本文写作为止,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呈现出的该书影响力指数达到117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背后有怎样的出版故事?在党史研究专家、出版专家的眼中,这本书讲述了怎样的历史?它的出版又有哪些意义?
与出版社合作30多年,2013年一篇“总序”是新书的起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表示,“这部著作不光是部头大,字数多,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当中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建树。”谢春涛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有三大特点:第一是系统全面,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深入展开,时间跨度和所覆盖的理论成果的广度令人敬佩;第二是框架科学,本书分成三大篇,第一篇讲毛泽东思想,第二篇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篇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每一篇分成“实事”史、“求是”史和“行动向导”史,非常有新意;第三是包含作者自己的见解,有启发性。
福建人民出版社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出版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出版社喜迎建社70周年。目前为止,该社有800多种出版物,曾荣获省部级奖项,多部作品曾获得“五个一”等奖项,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在内的十多种图书入选过中宣部主题出版物。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义良表示,李君如是福建人民出版社的老作者,是重量级的王牌作者。从1990年1月出版的《中国革命和矛盾论》,到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毛泽东研究三部曲》,再到这部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李君如已与福建人民社合作了30多年。他创作或主编的多部图书累计了品牌效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确定时间其实很早,最终这部作品能花落福建人民出版社,和李君如与该社的长期合作和相互支持有关。
据林义良介绍,201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经李君如同意福建人民出版社修订、改版了《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李君如当时就为新版撰写了总序。总序中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两大成果”“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透露了李君如当时的写作技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的框架。
李君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这部作品交给福建社出版后,他选择了两个时间节点作为备选出版时间:一个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一个是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另外,选择2018年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2018年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发表的80周年,而在这一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这部书稿交到福建人民出版社后,引起了从集团到出版社的高度重视,要求编辑团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精品意识,精便精校,确保该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呈现。最终,书稿于2018年12月初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于2020年10月正式出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全国各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如火如荼,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史的学习教学和研究,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林义良说道。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基本道理,曾经历种种波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讲话中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百年历史上,共产党先后贡献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之后又贡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指导,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读者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了解到,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基本道理共产党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清楚,行动自觉,运用成熟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黄宪起指出,我们党是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历了失败和成功的反复比较,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再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思考之后,才逐步深刻认识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道理,积累了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黄宪起表示,从1921年建党到1938年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经历了长达17年的时间。正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中,在无比生动丰富壮阔的实践中,在不断地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了自觉和成熟的程度,这才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他还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为主线,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以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发展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互动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史的分析。这使人们对马克思中国化成果和内部结构,对伟大成果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伟大成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这一新的视角使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生命力有了新的解读,新的领悟。
“本著作构建了新的宏大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逻辑框架,再现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这无论在理论观点上和方法论上都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黄宪起说。
本书内容是对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不断丰富,自始至终都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相联系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继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和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徐伟新认为,从结构的编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把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理论成果按照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逻辑顺序编排为三篇,这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不断变化的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本思想方法,同时也体现了李君如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并上升形成为理性认识的深厚功力,体现了李君如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无比关切。
徐伟新表示,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实出发,洞悉和把握时代潮流,研究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这部著作提供给读者的思想养料很多,有理论的、知识的、史料的、方法的,其中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强调了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谈到五大发展理念的时候,把创新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善于并勇于创新,包括科技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政策创新等等,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在强调创新之外,本书的内容本身也颇具创新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有两点重要的创新之处。
第一是对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观点的创新。李君如从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中凝练出新观点,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看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线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这种观点既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精神,同时又是对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理论创新。
第二是对于思想史书写方式的创新。李君如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实事史是中国基本国情发展史,求是史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发展史,行动向导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历史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就是本书最独特的理论贡献。”冯俊表示。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出版不仅推进了国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而且对于读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
继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在大家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行深入推介的同时,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从出版工作者的角度谈了谈这本书特点。邬书林提到,首先,本书的出版时机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本书对我们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来总结和研究,把对建党100周年的纪念很好地向深度化和理论化的角度推进了。其次,这是一本理论研究深入,表述方法新颖的好书。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文献支撑,这三条是当下做好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必备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李君如的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后,这本书的语言通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这也是本书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一书视野宏阔,史料详细,脉络清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部著作。中国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刑善萍表示,该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部著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福建将进一步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实践地的优势,加强党的创新理论重大研究。希望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密切合作,打造更多理论研究扛鼎之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普及作出福建贡献。
徐伟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读者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但是要做到毛泽东在百年前所倡导做好实行社会改造的准备,就离不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变化中的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我们应该学习李君如,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把金钥匙,不断用符合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以及新的制度安排来解决现实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