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琵琶围》 “向内走”的脱贫攻坚叙事

2021-07-1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白烨

《琵琶围》温燕霞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59.80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题材 正能量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琵琶围》,是近年来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独特之作。该书以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用一座围屋的前世今生,艺术再现了老区独具特色和情怀的脱贫奇迹。其独特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主写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民心理状态的改变,精神面貌的改观;其二,由脱贫攻坚入手,又超越了脱贫攻坚。在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直面部分“问题”农民的心理现实,发现了新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所以,这部作品可以被视作脱贫主题与乡村题材写作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力作。

  关于《琵琶围》的阅读感受,我主要想谈以下两点。一是着眼于农民心理现实,写出了扶贫的别样风景。该书所聚焦的主要扶贫对象——琵琶围的九户人家,二十几口人,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懒人、怪人,各有难言之隐,各有难念的经,是一个人人堪称典型的“问题”农民的落后群体。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又惊人地相似,如红眼病、自卑感、贪图小利、自暴自弃等等。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存有的这些毛病,显然都是小农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严重滞后于时代的精神病象与心理痼疾。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酒鬼”石浩财等人的影响下,不仅不好好配合扶贫,反而经常捣乱作怪。

  面对这样的扶贫对象,何劲华、金彩凤等驻村干部的扶贫工作,只好先寻脉问症,顺蔓摸瓜,从摸清心理状态,查找病因病根开始,先去做好该村农民的心理疏导,在精神层面上去驱邪扶正,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回归常态,在生活上走入正轨。何劲华等扶贫干部这样由内到外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与其说是扶贫攻坚,不如说是治病救人。

  作品后来写到了赵峰、薛丁山等曾受惠于三凹的人士出于报答心理对于琵琶围的倾力资助,琵琶围建立起“映山红合作社”,在石养财、朱家两姐妹等人支持下创办了养鸡场、香菇场等。但这些事情或是外因,或是后果,琵琶围由“乱”到“治”的主要成因,还是琵琶围九户人家的骨干成员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变、心理状态走向了健康。这样一种描写,既写出了扶贫在于扶人、扶心、扶志,也揭示了以人为主的扶贫更为艰难,同时表现出了何劲华、金彩凤、杨明等扶贫干部的求真务实的决心与用心、能耐与能力,以及他们寓非凡于平凡的伟大。

  二是经由两位老人的特殊线索,延伸了作品的历史纵深度。作品中橘子婆、哑伯两位老者,一位是红军遗属,一位是被当做“老白匪”的老红军,二者表现出了显见的进步性、充足的正能量,以及对革命精神的坚守与弘扬。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