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传》张新科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3月版/59.00元
关键词 抗日英雄 人物 历史
我小时候就听说过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现在读《山河传》,感受着杨靖宇卫国杀敌、不屈不挠的人生,依然是情绪激昂、热血沸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无数的英雄,在中国历史危难中,崛起了无数为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勇当大任的英雄人物。
书写英雄人物是文学创作中一个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话题。且不说司马迁的《史记》单列出“刺客列传”对古代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的表彰,也不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对那些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怜贫惜弱者的颂扬,仅仅在当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中,就有大量的对那些或舍己为人、为民请命,或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的书写华章。
张新科的《山河传》是我国首部以全景式视角展现杨靖宇将军革命生涯的长篇小说,正如小说内容简介所言:作品以杨靖宇1923年在开封读书开始,到渐次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40年抗日壮烈牺牲,全面展现了杨靖宇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生涯。
关于杨靖宇的传记或故事,目前已有相当多的作品。但《山河传》是一个开创性的力作。以一个人物牵动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历史,作者以如椽的巨笔搅动了历史的风云,也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外抗强权、内求统一的历史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山河传》是当代一部优秀的民族英雄史诗。我这样说,不仅仅是这部小说写了民族英雄与现代历史,更重要是,在叙事方式上,《山河传》也遵循了英雄史诗中普遍存在的英雄历险模式。
英雄故事都是按照英雄一生的人生轨迹而展开,英雄都是通过冒险逐渐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冒险是英雄成长的标准道路, 古今中外英雄历险的成长道路模式一般遵循了启程—启蒙—冒险—归来(或者牺牲)这样的叙事模式。
《山河传》中的英雄杨靖宇也是暗合了这样的叙事方式。启程——杨靖宇从确山老家出发,到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读书求学;启蒙——在学校受到国文老师贺子铭的革命思想启蒙,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冒险——下煤窑、蹲监狱、走山林、会匪首、拉队伍、夺物质、袭汉奸、战日伪等;最后是英雄的回归——战至一人,以身殉国。
《山河传》的英雄书写做到了传奇性与写实性的有机融合。《山河传》开篇就为小说的传奇性奠定了基调:1948年7月,22岁的马从云手捧父亲的照片,站在确山县路口,向途径确山的队伍打听父亲“马尚德”的下落。小说在结构上形成寻找、回溯、找到这样一种结构上的大回环。小说在结构上有条寻找的主线:一条是儿子马从云寻找父亲;另一条是同学孙惠玲寻找心仪的英雄杨靖宇。第一条线索显示出英雄后继有人,第二条线索呈现出英雄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小说的传奇性主要呈现在英雄的成长中的经历。从马尚德到张贯一再到杨靖宇的三次改名字,彰显了英雄的成长,每一次改名都体现出个体的认同与自我的期许,完成了从一个朴实正直的农家孩子,到革命者再到中国战神形象的形象转换。杨靖宇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构成了传奇性,比如杨靖宇的矮子功、化妆术等能够让杨靖宇绝境逢生,化险为夷。
《山河传》在展开传奇性情节的同时,力图进入写实性的日常生活,让英雄人物充满烟火气,显得亲切感人。尤其是对杨靖宇身处危难之中的心理描写,非常感人,他无论是身陷囹圄,还是陷入战争的困境,即便是在睡梦他也常常想起家乡的亲人:“年迈的亲娘,在殷殷呼唤着儿子;憔悴的妻子,在苦苦期盼着丈夫;可爱的云儿和躲儿,用陌生的眼神看着父亲;忠厚的老友李士芳,拉着自己聊着童年的趣事……”这些日常生活的描写,没有刻意拔高英雄人物,而是体贴入微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英雄人性化的一面。
总之,《山河传》无论在思想内容、重大历史题材的处理,还是在艺术手法上,可圈可点的地方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