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可爱灵动中蕴藏儿童成长关怀深长韵味 《小狐狸的百宝箱》

2021-07-1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肖云

《小狐狸的百宝箱》汤素兰著 曾学清绘/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版/39.00元

  关键词 儿童心理 自我成长 插画技巧

  《小狐狸的百宝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和90后青年插画师曾学清合作的一本图画书,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的小狐狸有一个装着平时所捡物什的百宝箱,箱子吸引了许多动物前来观看,而它们也在箱子里找到了自己丢失或者想要的东西。小狐狸的百宝箱快空了,但是小狐狸相信,要不了多久,百宝箱里又会满满的。这个小而美的童话故事是从汤素兰的童年生活中生发滋长出来的。温暖、可爱、灵动,是这本图画书带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如果我们反复咀嚼,就会发现,这本书蕴藏着深长的韵味。

  故事之所以意趣盎然,离不开作家对儿童的关怀。汤素兰熟谙儿童心理,充分重视儿童的细节敏感期,尊重儿童的认知偏好和趣味需求。故事中的小狐狸被汤素兰赋予了人性,身上充满了呼之欲出的孩子气,这一形象深合儿童心理,很容易激发儿童的角色意识,并将自我代入其中。被小狐狸赋能的百宝箱具有的变宝能力,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小狐狸劳动成果的积淀。如此一来,小狐狸的行为就充满了“聚沙成塔”“积玉堆金”的哲理兴味,体现了儿童文学的教育灵性。同时,作家在作品中率真地表达了对儿童的自我成长的关注。百宝箱除了显而易见的收藏收纳功能,还有“失物招领”功能和“新创家园”功能。百宝箱里的遗失物纷纷被认领,看似偶然的“巧合”事件,以一种生动曼妙的方式,舒卷自如地表现着情节的起伏,给故事平添了许多情趣。

  在遣词造句上,作家格外用心细致,以确保量词使用的精准。同时,循序渐进的数字叠加增强了故事的游戏性,推动了情节的流动。在物性呈现上也十分妥帖,主要体现在形状和颜色的描述上,这无疑使儿童读者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而图画既可以是对文本的再现,也可以是对文本的补充和扩容。曾学清这位乐于探索、求新求变的新锐插画师,在手绘过程中,选择混用技法,用传统毛笔墨汁勾线,再结合水彩上色。媒材的复合运用,使图画线条分明又极尽柔和,而暖系色调的一以贯之,增进了图画的温润明亮,每一个童话形象都显得软糯可爱。同时,运用了大量的跨页布局让画面得到充分舒展,画幅之间时间和空间的衔接也被处理得圆熟自然。以该书的前半本为例,为了强化小狐狸寻找宝贝的持续性和动态性,绘者尝试着通过跨页的构图来呈现不同环境的大场景,让读者跟随小狐狸在森林里自由地流转、探寻。而这些图画也往往定格在小狐狸发现新宝贝的瞬间,由此形成图文的同步共振。

  在该书中,别出心裁的细节并不少。图画书的前后环衬设计得十分精巧,环衬中的童话形象前后的表情神态大相径庭。前环衬中,动物们都在焦急地寻找什么,而后环衬中,大家个个喜笑颜开。前后环衬创建了主线故事之外的一条副线,把原本的故事做了合理的外延和拉伸。

  此外,故事的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画面定格在小狐狸充满朝气的背影逐渐淡出画面,仿佛要开启新的森林寻宝。此前一路追随着小狐狸的乌鸦,此刻却独自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箱子里那颗闪光的白石子,若有所思。插画师想告诉读者什么呢?她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畅想。或许,她试图与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喝水》形成互文,通过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激发读者的共鸣;或许,她试图借乌鸦之眼,续写神秘莫测的“灵石崇拜”情结,由石头开启一段充满魔力的传奇。不论何种遐思,皆是合情合理,皆可水到渠成,皆期待被用心解读、被赋予美好的语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