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大学学报》为例

2021-07-18 来源:《编辑学报》
  【作 者】詹燕平、游滨、王维朗、陈移峰:重庆大学期刊社

  【摘 要】中国知网的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可显著缩短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周期,对促进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行网络首发功能以来,由于编辑部担心编辑核心资源的弱化、编辑部的人力资源短缺、对录用定稿的质量要求高、传统的出版流程等原因,影响了网络首发的快速发展。为了更顺利地推进录用定稿网络首发,《重庆大学学报》确定网络首发稿件合适的编辑标准,优化出版流程、投稿模板和DOI后缀的格式,解决了网络首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目前仍存在部分学术机构不认可网络首发的成果、引用统计也不明确等问题,这需要多方携手共进,全面推进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才能实现我国学术论文网络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网络首发;投稿模板;流程优化;CAJ-N;DOI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发布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在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等领域有相当大的投入,进展显著[1-4]。但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和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在出版时滞方面[5-9]。发表周期过长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内容也相对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据统计,《Science》一篇文章的发表周期2~3个月,《Nature》的发表周期仅12d,对于重要的稿件仅3d,而我国学术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达到了13.5个月[6]。近年来,虽然大多数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已大幅度降低,但仍然达到7.5个月[7]。王志珍、朱邦芬院士也曾经表示,发表周期过长是导致论文外流的关键因素之一[8]。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的论文录用定稿网络首发仅仅需要1~2d,即可在网络上优先发表,此举有力地解决了我国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周期过长的问题。

  2017年开始,知网推行网络首发工程,首批与436种学术期刊签署了网络首发的相关协议,以论文录用定稿的形式正式出版期刊网络版[10]。截至发稿时止,已有1888家学术期刊加入网络首发平台,尽管数量不断增长,但大多数期刊仍在观望。经研究发现,期刊编辑部不仅在稿件网络首发前有很多顾虑,在网络首发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2019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对所有已录用和新录用的稿件以“录用定稿”的方式单篇进行网络首发。一年半的时间,学报网络首发的文章达到了211篇。本文对近3年来学报录用的文章进行分析,未采用网络首发时,稿件从收稿到发表见刊,平均发表周期约为320d;而采用稿件网络首发后,平均发表周期缩短到了52d,平均节省268d,节约了将近84%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发表周期。发表周期缩短,期刊来稿量也持续增长。据统计,来稿量2019年比2018年增长了58.8%,2020年比2019年增长了2.9%。本文以《重庆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例,总结了学报在推行录用定稿单篇网络首发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其他期刊借鉴。

  1 推行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阻力

  对大多数科技期刊而言,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是提高影响力和下载频次的重要途径。网络首发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定稿稿件实现网络首发,缩短了期刊发表周期,实现了学术成果的快速发表与传播;二是知网学术论文网络首发平台,即CAJ-N是具有正式刊号的网络期刊,网络首发的学术论文可视为正式发表的论文,一经刊出,均有知网电子杂志社与网络首发期刊联合出具的论文发表证书,论文首发权得到认可。

  知网的学术论文网络首发工程优势很明显,若全面实现学术期刊网络首发模式,不仅能提升期刊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能增强我国学术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出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期刊的网络首发遇到了一些阻力,大部分期刊仍在观望。

  1.1 编辑核心资源的弱化

  CAJ-N网络首发期刊是指以网络首发方式出版期刊网络版的学术期刊,也称为CAJ-N入编期刊。CAJ-N入编期刊在与知网签署的协议中规定,网络首发的论文在2个月内,编辑部不能上传至其他商业数据库,即使编辑部官方网站的OA出版也不能转载其完整版。可见论文的网络首发,期刊编辑部实际上让渡的是独家网络出版权和信息传播权等重要权利[11]。

  CAJ-N是获得了国家正式批准的网络期刊,网络首发的文章具有2个合法身份。随着学术期刊全面推行论文网络首发,网络首发的论文会逐渐被学术机构认可。因网络首发论文尚无纸质版,知网的网络刊号成为被识别的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期刊刊号等核心资源,致使期刊的权威性可能动摇。

  1.2 编辑部人力资源的短缺

  编辑部人力资源的短缺延缓了网络首发进程。论文录用定稿后快速网络首发,需要保证不出现明显的语言、逻辑等低级错误,这需要投入人力。期刊编辑部的人力资源十分紧张,会造成定稿后上传网络首发时间的拖延。更为重要的是,稿件网络首发需要录用1篇稿件就加工1篇稿件,不能集中校对。稿件首发工作只能穿插在繁琐的期刊定稿工作期间,使责任编辑推进网络首发的前期工作不堪重负,举步维艰。

  1.3 传统的出版流程不利于网络首发

  知网的网络首发平台有录用定稿、排版定稿和整期汇编定稿3种模式。期刊编辑部在运用网络首发出版模式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论文的稿件质量在首发时就要求基本达到正式出版要求问题,还需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三审三校”出版流程。如果一篇稿件按规定走完全部流程、录用定稿后再上传,可能因时间问题丧失了优先快速发表的优势;如果不经三审三校和排版,直接将录用的稿件上传,则论文质量无法达到要求,也难通过知网的审核[12]。

  在CAJ-N上传录用定稿,使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发表,这是网络首发缩短学术期刊发表周期的关键。但是,国内很多期刊习惯了传统的出版流程,若稿件录用后还要按传统模式三审三校,审核目录、封面等等,把差错率降到最低水平,将整期定稿后交付印刷厂印刷前才上传至网络首发平台,这无疑违背了网络首发快速发表的初衷。网络首发的论文只适宜适度加工,不宜将其编校质量提高至排版定稿时的要求;但网络首发的论文也必须保证质量,建议由作者和责任编辑认真地通读校对后,只要不出现明显的、低级的错误,即可上传至网络首发平台。文献[11]也建议网络首发稿件应该确定适度的加工标准,以加快首发速度。

  2 网络首发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知网审核时的问题及对策


  考虑网络首发论文内容的完整性与格式的统一性,确保一定的编校质量,学报的稿件在网络首发前,责任编辑将录用的稿件适度加工和粗排版后,发给作者校对,并对作者返回的稿件再次校对,无明显错误和疑问后才能以录用定稿的形式上传知网。一般情况下,知网在1~2个工作日就可审核完稿件。

  学报在实行网络首发初期,上传“录用定稿”时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比如论文基本信息错误、格式错误、PDF转换时的错误和校对错误等等。为缩短稿件网络首发的周期,学报通过对入库、退修、编校、录用等环节的优化,不但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责任编辑的繁杂工作,还保证了稿件质量达到网络首发的要求。

  2.1.1 录用前严把质量关

  为了改善录用稿件的规范性,学报专门针对网络首发的稿件设计了模板,保证网络首发文章在格式上的一致性。在知网网络首发平台上发表的论文,被认定为正式出版论文,为了确保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论文一旦网络首发,其论文标题、作者(包括作者顺序)、机构名称、学术内容等原则上都不得更改,纸质出版时也只能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的文字修改。在稿件录用前,特别是针对新作者,责任编辑要以邮件的形式和作者再三强调,并将作者自查表(表1)发给作者,让作者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修改,以提高写作规范性。


表1 作者自查表
项目 具体要求 是 否
基本信息 按稿件首发模板修改格式 □ □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介绍完善 □ □
若有基金项目,核对基金项目中英文名称及编号 □ □
摘要 按要求拟定中英文标题 □ □
作者、单位的翻译正确,且一一对应 □ □
摘要需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撰写 □ □
关键词数量为3~8个,且中英文匹配 □ □
正文 第一次出现英文缩写,有英文全称 □ □
公式的大小写、粗斜体运用规范 □ □
全文数值3位分节 □ □
数值和单位之间空1个字符 □ □
全文字体、字号、行距等按规范要求 □ □
图表 图表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 □ □
图题、表题中英文对应 □ □
表格为三线表 □ □
图中标注为中文 □ □
图中文字无遮挡 □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总数量不少于15条 □ □
参考文献英文文献数量过半 □ □
参考文献近5年文献占比80%以上 □ □
所有参考文献按顺序在文中依次引注 □ □
中文参考文献为中英文对照形式 □ □
参考文献格式符合要求 □ □

  2.1.2 编辑加工阶段仔细校对

  论文录用后,责任编辑在适度加工和粗排版环节,通读全文,并对照“责任编辑自查表”(表2),对自查表中缺失的部分一一补充完整,不完善和存在疑问的地方通知作者修改校对。


表2 责任编辑网络首发定稿自查表
适度加工环节 粗排版环节
中英文标题合理 采用统一网络首发模板
作者、单位及其翻译一一对应 分配DOI号
摘要、关键词规范 首页要素齐全
章节、图、表、公式、参考文献序号连贯 页眉、页脚正确
第1次出现英文缩写,有英文全称 清除编辑痕迹
参考文献引用符合期刊要求 删除年、卷、期等信息
公式中大小写、粗斜体运用规范 图完整清晰,表是三线表
图片、表、公式显示无误,位置正确 图表随文后给出
提醒作者检查字句 全文排版合理

  2.1.3 录用定稿以Word格式上传至CAJ-N

  学报的稿件处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三审三校”流程。一般录用的稿件在经过编辑排版之后再开始校对工作,而网络首发的稿件是没有经过排版和多轮校对的。在编辑部进行网络首发初期实践时,编辑部为了严格保证稿件的规范格式,将网络首发稿件发给专业排版公司集中排版,作者和责任编辑修改校对无误后,以PDF形式上传至网络首发平台,知网审核时仍会反馈很多错误。对知网反馈的各种错误,责任编辑和作者不仅需要一一修改,还要联系排版公司修改原文件,重新生成PDF格式文件,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校对和修改。网络首发工作本身也是穿插在繁琐的定稿工作之中,反复校对和修改更拉长了发表的周期。由于Word直接生成的PDF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格式错误。此后,编辑部对网络首发的稿件以Word版本代替PDF版本,不仅避免了转换成PDF格式时的错误,而且减少了责任编辑与排版公司的工作量,缩短了发表的周期,还能在知网以HTML形式出版,满足了读者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提高论文的显示度与传播力。

  2.2 出版流程的优化

  2.2.1 投稿模板的优化


  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具有年、卷、期、页码等详细出版信息,网络首发的论文在网络上首发时无法确定该论文的纸质刊期,需要把年、卷、期等相关信息删除。鉴于此,学报对原来的投稿模板按照稿件首发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网络首发投稿模板”上传至学报官方网站“作者下载”专栏,供作者下载参考。学报在作者投稿之初就建议作者按网络首发的投稿模板进行修改,若录用之前格式仍未达到要求,编辑可在录用退修前要求作者修改。实践证明,在稿件录用前解决或改善格式规范化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网络首发的速度,还能减少后期低级而重复性的工作。

  2.2.2 优化DOI后缀格式

  DOI编码是指数字化对象的唯一标识符,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是数字资源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的特点。DOI的主要体现形式有二维码、条形码等。DOI编码由前缀和后缀组成,中间用“/”分割。前缀部分由国际DOI基金会确定,后缀部分由资源发布者自行定义。

  由于受制于DOI,不少期刊无法真正实现网络首发[13]。目前,大多数期刊的DOI采用默认格式,后缀除了ISSN号外,还包括了出版年(4位),出版期(2位),论文在该期目录中的序号(3位),如DOI:10.11835/j.issn.1000-582X.2018.12.001。由此可见,需要确定一篇文章的DOI号,必须确定该文的出版年、期,以及该期目录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有在排版定稿后才能确定。老版本的DOI编码规则无法满足期刊网络首发的需求,制约了其发展。基于以上困扰,学报更改了DOI后缀中的编码规则(如图1),以适应期刊网络首发的需要。在新的DOI编码规则中,不再出现年、期、篇次等论文的详细出版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录用年份和录用流水号。文章在录用之初,就分配了唯一的DOI号,责任编辑可以自由分配时间处理该文的网络首发事宜,加快网络首发的进程。



图1 《重庆大学学报》论文DOI编码规则

  3 网络首发后的思考

  3.1 网络首发成果认定的问题


  CAJ-N是具有正式刊号的网络期刊(ISSN2096-4188,CN11-6037/Z)。网络首发的学术论文可视为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一经刊出,均有知网电子杂志社与网络首发期刊联合出具的论文发表证书,作者也可以下载、打印、引用该网络发表的论文。在毕业、职称评定、项目结题等方面,得到了大部分高校的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学术机构在职称评审时仍需要纸质版刊物原件和复印件,以及论文的封面、目录等相关的出版信息。在学术机构认定时,将网络首发的论文与纸质版同等对待,需要突破多年以来论文必须见刊的传统做法,必须协调各方关系,克服现实的困难并体现到相关的政策中。

  3.2 网络首发引用统计存疑

  以文献[14]为例,在知网节提供的引用格式为:“时元绪,邬晓光,黄成,李院军。箱梁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理论推导[J/OL]。重庆大学学报:1-13[2020-12-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44.n.20190911.1719.002.html.”;知网论文网络首发提供的引用格式为:“时元绪,邬晓光,黄成,李院军。箱梁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理论推导[J/OL]。重庆大学学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44.n.20190911.1719.002.html.”。学报录用定稿的论文在网络首发时,都给定了DOI号,根据现行的参考文献引用规则,可以加上DOI号,引用格式也可为:“时元绪,邬晓光,黄成,李院军。箱梁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理论推导[J/OL]。重庆大学学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44.n.20190911.1719.002.html.DOI:10.11835/j.issn.1000-582X.2020.201.”。以上3种格式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种增加了引用日期和页码,最后一种增加了DOI号。论文随整期期刊正式印刷出版后,知网上的网络首发版本将被正式出版的版本覆盖,此后对该文的引用仅增加了年、卷、期、所在页码等具体出版信息。由此可见,虽然论文网络首发引用格式和正式发表的引用格式略有不同,但在引用归属上不存在问题,都被统计为同一论文的引用行为,但是统计时引用年限目前存在疑问。

  4 结束语

  录用定稿的网络首发实现了即时出版,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的束缚,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出版,很好地解决了文献发表相对滞后的问题,从技术上实现了论文成果的快速认定,有助于增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希望期刊编辑部能够借助网络首发的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推动我国出版事业向前发展。

  5 参考文献

  [1]黄先蓉,常嘉玲.我国出版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与政策建议:出版业“十三五”时期回顾与思考[J].中国出版,2020(22):19

  [2]张新新.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0(7):43

  [3]陈建华.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编辑学报,2020,32(2):37

  [4]刘静,翟亚丽,朱琳,等.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5):49

  [5]尤骁,宋海艳,谈毅.基于2014—2018年JCR首次收录期刊的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态势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20(4):66

  [6]丁媛媛,翁洁敏.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在线优先出版状况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43

  [7]田云鹏.《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8:47

  [8]咏梅.怎样应对学术论文首发国际竞争:2017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举行[EB/OL].[2020-12-10].http://philosophychina.cssn.cn/xspp/xspp_20730/201712/t20171214_3780726.shtml

  [9]徐会永.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及出版时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及其展望[J].编辑学报,2014,26(4):315

  [10]张震之.高校科技期刊网络首发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8,9(7):203

  [11]占莉娟,胡小洋.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愿景•瓶颈•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3):84

  [12]詹文海.针对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对稿件录用流程的优化:以《无机材料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2):47

  [13]刘永强,杨嘉蕾,杨乐,等.科技期刊网络首发的实践与思考:以《热力发电》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3):91

  [14]时元绪,邬晓光,黄成,等.箱梁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理论推导[J].重庆大学学报,2020(3):10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