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徐萍:《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赵正:《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高校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有着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英语水平但是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撰写编辑学论文又是编辑职业资格提升的硬性要求,因此青年编辑在提升编辑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编辑学论文的撰写。文章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在编辑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提高业务能力和兼顾自身发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青年编辑;成长;职业意识;编辑学论文;写作
笔者2014年年初到学报进行面试时,当时编辑部一位快退休的老编辑特别强调说要一定要熟练使用手中的红笔和蓝笔,当时似懂非懂,心想编辑不就是为作者修改文章吗?为什么要分红笔和蓝笔呢?随着正式入职后编辑工作的深入,慢慢地就体会了当时那句话的含义,既要为他人做嫁衣(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也不能忘记为自己镀金(自身职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随着高校入职条件的提升,目前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普遍学历较高,专业知识及英语水平较强,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接收新的知识,会给编辑部带来新的思维与工作理念,但劣势也非常突出,那就是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认知度不高,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编辑成长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编辑基本工作熟悉阶段,基本了解编辑工作的流程和基础知识,即专业素质初培养。
2)工作的稳定发展阶段,能熟练处理编辑出版工作,编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即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阶段。
3)个人的感悟阶段,找到自己工作的定位,形成自己独立的编辑理念[1]。编辑的成长就离不开手中的红笔和蓝笔,那怎么样才能熟练使用手中的红笔与蓝笔呢?
1 提高编辑能力
编辑工作本就是默默无闻的,除了每篇文章文末写上的本文编辑的姓名还有本文的作者知道编辑对他的文章做了很多工作外,编辑在正式出刊的论文中得不到任何体现,用为他人做嫁衣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可是如何为他人做嫁衣呢?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做嫁衣呢?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嫁衣呢?这些问题贯穿在编辑的整个职业工作中。
1.1 借助使用各类工具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与以往纸质媒体出版不同的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在熟练地运用各种常见办公软件以及学报正在使用的编校软件(在编校过程中细小的问题尽量编辑自己通过编校软件修改,这样又快又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在做封面文章时显得尤为重要,封面文章图片数据处理时如果一点问题就返作者修改这样既耽误时间又会让作者觉得繁琐),投稿时科技期刊论文中有各种格式的图表,为了美观及调整排版版面有时候需要在送外审时调解文中的图表内容及格式,所以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CorelD RAW、公式编辑器MathType等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2-7]。这样可以有效加快编校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1.2 牢固树立职业意识,扮好职业角色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都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些导师安排的试验及其他工作,学生期间的任务大致相似,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大都一致,这样就导致学生独立性较差,那么习惯了群居生活的学生转变为需要独立工作的编辑就需要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它包含了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角色等丰富的内涵[3-9]。在职业理想、职业信念方面,青年编辑就应该树立热爱编辑工作、为编辑工作奋斗终生的事业心,在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方面,就必须要树立公正审稿、勇于负责的职业责任感。
在工作中要时刻扮演好编辑的角色,编辑既是独立的又是协同合作的,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虽然每个人从投稿到最后发刊独立负责一篇稿件,但是在编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可以通过独立地查询文献资料等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编辑请教,与作者探讨等方式解决,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论文的编辑[10-12]。编辑之间的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贯通性,在独立的同时也需要配合,包括与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同事之间的配合,在多方的协同合作下完成论文的出刊。
1.3 掌握编辑出版知识
1.3.1 通过既有的政策法规初识编辑出版工作
对初入职场的青年编辑来说编辑是一个笼统的宽泛的概念,大多数青年编辑都不是来自于编辑出版专业,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学习了解编辑出版行业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2],了解编辑的工作内容、出版的流程和期刊的质量标准,最初笔者就是通过陈浩元老师主编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对整个编辑工作内容及规定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是做编辑的基础。
1.3.2 通过考试培训等常规途径提升编辑技能
掌握编辑出版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还应进行编辑技能的提升,如进行稿件初审的能力、稿件编辑加工的能力、稿件排版校对的能力还有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的能力,编辑技能是青年编辑需要学习的重中之重[13-15]。
2001年起国家就要求从事出版行业的人员必须持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青年编辑深入学习出版理论和规范,能够系统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尽快融入到编辑的工作中。除了准备考试,继续教育培训也是一个能快速学习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能及时地了解到整个出版行业的最新动态,通过与他刊编辑的交流还能学习一些工作经验,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十分重视青年编辑的成长,主办单位也经常举办各种培训及专题研讨会,青年编辑应积极参与。
积极参加编辑会议,如每年举办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年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学会年会等,在会上有许多优秀的同行进行各种主题的演讲,对青年编辑编辑理念的建立及提升、眼界的开阔有重要影响,还可以与其他编辑交流工作心得,获得更多的编校经验。
1.3.3 从稿件中学习提高编校能力
科技期刊的每一篇论文从做实验到构思写作成文都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编辑可以从论文中学习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的学科动态,只要时时留心,每篇稿件都有值得编辑学习的地方,不仅仅是编辑学方面,如笔者就负责土木类的文章,土木类包含桥梁隧道岩土抗震等大类,每一个大类又可分为很多细小的小类,编辑不可能每一小类的分支都特别了解,在日积月累的编辑文章过程中不断学习,慢慢了解,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科研界的了解。同时还应熟知行业标准及规则,当时就是通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来分清了φ与Φ的区别,作者写作作图时φ与Φ分得不是很清楚,可能对于专业领域的人来说不必解释就能区分,但是作为编辑来说,直径和型号完全是两个概念,需要区分正斜体,第一次碰到这类问题时及时向作者请教,一般作者都不是很在意这些,最多的说法就是看到别的人都是这样写的,这样写大家都能懂,这时编辑就需要刨根问底,不厌其烦地找各种国标和行业规范来说服作者进行修改,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好及时更正。编辑随时都要持有怀疑的态度,通过怀疑—摸索—确定的过程将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讲,让作者改得心服口服,编辑自己的专业库也在不断地充实。时时刻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编辑工作,不能只是机械地校对格式修改文中的错别字等,主动的工作态度能让青年编辑从每一篇论文中收获细节的知识点,取得进步。
1.3.4 通过网络了解编辑出版
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新媒体获得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App等渠道获得最新的编辑出版动态。
关注编辑出版行业相关的知名网站及对应的微信公众号,如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http://www.cessp.org.cn/)、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http://www.cujs.com/index.asp)、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http://123.57.41.99/yjh/CN/1000-1000/home.shtml)等,可以了解科技出版的最新政策、国家标准和发展趋势等。关注编辑学权威期刊的门户网站,如编辑学报(http://bjxb.cessp.org.cn/ch/index.aspx#author_center)、中国科技期刊研究(http://www.cjstp.cn:8080/cjstp/ch/index.aspx)、科技与出版(http://kjycb.tsinghuajournals.com/CN/1005-0590/home.shtml)等,通过阅读各刊发表的文章,吸取其他同行的经验,开拓自己的视野。相应的微信公众号也会发布部分信息,可以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关注各大高校及研究所的官网,这类官网上一般都有非常详细的各个学科相应的专家介绍,通过这些介绍编辑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所做的重大课题、发表过的文章及专利,在稿件送审时也能迅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在负责稿件时也可以参考同类专家写过的文章,作为有效的知识来源。
2 重视自身职业发展
初为编辑时根本没有用蓝笔的概念,心想就是为别人修改错别字修改格式之类的工作,有什么内容可以自己写文章呢?可是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编辑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提职称的硬性要求,也是青年编辑获得认可的机会。在一次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年会报告上认识了一位编辑学论文的高产编辑,通过在知网上搜索她从业以来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发现,论文的主题变化与编辑自身的成长贴合,从刚开始的编辑从业思想感悟到后来各个数据库的文献数据统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1-13]。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编辑自身的写作水平还能提升编辑的创新能力,克服惰性思维,能体会到作者写作的甘苦,同时,向高水平期刊投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可以将平时的的经验疑惑落实到文字上,与同行进行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2.1 初始的写作疑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接触编辑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开始写编辑学论文时也会有不少困惑:
1)什么时候写?编辑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繁琐的,需要初审、送外审、编辑校对稿件以及随时回答作者的各种问题,青年编辑入职时间短,需要学习大量的编辑标准和规范,因此总是没有时间写作。
2)写什么?刚开始进行编辑工作时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工作,找不到有意义的选题,即使偶尔有点想法去知网上搜索资料后发现类似文章已经很多了,便没有写作的动力了。
3)怎么写?科技期刊编辑大多是工科出身,擅长做实验整理数据然后出结论,从工科思维到文科思维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文笔稍弱时也写不除内容充实的编辑学论文。
4)发到哪里去?刚开始写的论文大多并没有什么创新性,没有足够深刻的见解,发到权威学术期刊时大概率会被退稿,严重打击了写论文的积极性,如果不能及时克服畏难而退就会进入一个不会写论文的恶性循环。
2.2 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网站,以及出版行业相关的网站如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了解最新的与自己期刊相关的项目申请,如2020年2月4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网站就发布了2020年研究课题申请指南,明确了2020年建议选题的方向:期刊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期刊管理与工作机制研究等。通过项目申请的建议方向青年编辑可以有明确的选题方向。青年编辑也可登录中国知网,从高被引论文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利用来源期刊检索具体的期刊名称,然后使用被引频次从多到少排序,被引多的论文往往是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总结,或者将近期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总,青年编辑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多疑问(如科技符号的使用、编辑校对符号的使用、关键词的提取、影响因子的提升、审稿人的沟通管理等),带着这些疑问查阅相关的文献,仔细揣摩、认真思考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及编辑学理论获得写作的思路,通过阅读文献不仅能解开困惑找到写作的灵感,还能发现有很多同行奋斗在编辑工作中,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编辑工作的长期开展。
2.3 多思考重积累
勤学多思,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
向专业的期刊学习,通过搜索资料得到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有11种,分别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编辑学刊》《中国编辑》《出版广角》《出版科学》。通过阅读近期各个期刊发表的文章归纳总结每种期刊对应的定位、刊文的范围、栏目的设置,其中《编辑学报》有人才培养栏目,比较适合入行不久的青年编辑根据自身的经历写一些感悟。青年编辑也可根据自己所写论文的方向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了解各个期刊的收稿方向增加稿件的录用几率。同时也可以向身边的老一辈编辑请教学习,老一辈编辑不论是在编辑能力上还是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有丰富的经验。
在写作过程中,心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定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自信,也不能自暴自弃,写了一篇文章自认为非常好,投稿被拒后就消极对待,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写不出编辑专业性强文章,这些心态都不可取,需要及时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找出拒稿原因,及时补齐自己的短板,丰富自己的想法,再接再厉。
评职称是写作的压力也是动力,作为一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需要正确认识写论文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树立积极的态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 结束语
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编校稿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缺一不可,希望青年编辑早日通过编辑的第一阶段(工作熟悉阶段),平稳过渡到第二、三阶段(稳定发展和感悟阶段)。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职业发展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两者相辅相成,使用红笔为他人做嫁衣(业务能力)是一项高尚的工作,在此同时也不要忘记使用蓝笔(自身职业发展)为自己镀金,编辑自己穿着美美的嫁衣才能使作者心甘情愿地穿上你为他做的嫁衣。
参考文献
[1]阮爱萍.高校医学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及其自身发展[J].编辑学报,2014,26(2):192-193.
[2]李庚,魏玉芳.“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利用新技术快速学习成长的方法[J].编辑学报,2018,30(6):646-648.
[3]李恩昌,吉鹏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尽快成才的若干要点[J].编辑学报,2014,26(5):483-485.
[4]段思怡,黎志明,孙冰.基于对科技期刊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的思考[J].今传媒,2016(12):126-127.
[5]任卫娜.青年编辑撰写学术论文的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201-203.
[6]史春薇,仲崇民,朱伟,等.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选题及修改编辑学论文[J].编辑学报,2012,24(2):194-195.
[7]谢晓红,王淑华,肖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时如何选题[J].编辑学报,2017,29(5):495-497.
[8]张娅彭,王紫霞.巧用数字资源助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习成长[J].编辑学报,2017,29(S1):160-161.
[9]张静,古丽亚,王雪峰,等.资源梳理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的促进作用[J].编辑学报,2018,30(1):89-91.
[10]冼春梅.科技期刊新编辑成长中的自我修炼[J].编辑学报,2018,30(1):95-97.
[11]金伟.写作:青年科技编辑快速成才的一条有效途径[J].编辑学报,2003,15(5):383-384.
[12]丁佐奇,郑晓南.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途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2(12):93-95.
[13]刘晓涵,张铁明.部分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8):850-853.
[14]王慧瑾,邓德灵.论编辑个体的自我提升[J].编辑之友,2010(7):84-86.
[15]申轶男,曹兵,佟建国.论新时期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4,26(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