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文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台湾农业探索》编辑部
【摘 要】学术论文副标题能够完善和提升论文的题名,更好地阐释一篇论文的精神与格调,对学术论文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如何规范使用学术论文副标题,至今为止尚无明确的编辑规范对其进行界定。根据实际编辑工作体会,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近3年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为案例对副标题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探讨学术论文副标题的适用情况和审改要点,呼吁学术期刊编辑关注和重视副标题。
【关键词】副标题;学术论文;编辑加工;规范使用
副标题是对学术论文主标题的辅助和补充,能丰富读者的阅读联想,增加题名的有效信息[1-5]。恰当的论文副标题能给读者清新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更好地阐释一篇论文的精神与格调,进一步揭示论文的主题观点,提升论文的文献检索显示度及精准度[3-6]。
我国科技期刊一直遵循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的相关规定“题名语意未尽,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可使用副题名”[7],但对于副标题的适用情况、加工规范尚未见详细明确的规定,现主要由各学术期刊编辑部自行把握。由于缺乏相应的学术规范,副标题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诸多乱象,包括题名重点不明、连篇累牍,主副标题相互矛盾,副标题含义模糊、用词空洞等问题[8]。鉴于此,本文根据实际编辑工作体会,对何时应当采用副标题、审改过程中有何注意点进行实证分析和探讨,以供同行交流。
1 学术论文副标题的适用情况
随着学科之间交叉、联系更加紧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逐渐提高,为了更深入、细化论文的中心思想,提高论文在网络传播时的下载量和引用率,部分学术论文会选择使用副标题以丰富、突出题名信息。但题名作为反映论文内涵最简明的逻辑组合,应尽量准确得体、精炼简短,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字。因此,审改学术论文副标题时,判断学术论文的副标题是否必须添加是审改的一个重点。
1.1 不宜采用副标题的情况
1.1.1 含义重叠,造成“画蛇添足”
正、副标题表达的内容与意思大致相同,只是表达方式、表达角度有所不同,此种情形下增加副标题未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时,不宜设置副标题[8]。
案例1[9]:打开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窗——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该论文的正、副标题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表达的体例不同,因而没有设置副标题的必要。
案例2[10]:浅谈科技期刊差错率的认定——兼议《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该论文的正标题与副标题均表达了对科技期刊差错率认定的思考,论点方向性一致,不存在“兼议”的情况,该副标题应予以删除。
1.1.2 人为割裂,导致“言不尽意”
当采用正标题即可完整地表达语意,且不存在题名过长、成分复杂等问题时,若人为地将其一分为二,导致正标题所表达的内涵与论文实际不完全相符,或令读者阅读题名时产生歧义,这种情况不宜设置副标题[8]。
案例3[11]: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影响研究——以山西省为例。该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对策的提出都仅针对山西省,将主标题中的“山西省”分割至副标题,会让人产生论文是以山西省为切入点对全国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误解,因此该题名宜修改为“劳动力外流对山西省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影响”。
案例4[12]:亚洲应用语言学研究——路径、模式、预测。副标题完全概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主标题却使用了含义模糊的“研究”字样,造成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人为割裂,该题名应修改为“亚洲应用语言学的路径、模式与预测”。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通常是作者想要用含“研究”字样的题名来拔高论文的理论高度,而滥用副标题。
1.1.3 刻意求新,前后“南辕北辙”
当题名中正、副标题表达内容的涵义差距较大,从字面无法判别二者间的关联性时,不宜设置副标题。
案例5[13]:新时代背景下创建新型党建的路径研究——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坚持关注青年、凝聚好青年是新时代背景下创建新型党建的重要路径,若不了解论文内容的人仅看题名,正副标题前后表达的意思毫无关联,不具有自明性,令人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该副标题不应保留,或修改为“关注青年是新时代背景下创建新型党建的重要路径”。
案例6[14]: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文化解码?机遇挑战?因应之策。该论文主标题已阐明文章主旨,该副标题看似是对文章关键词的提取,却又看不到与文章研究内容的相互关联,属于刻意突出题名的新颖性,没有设置的必要。
1.1.4 繁琐冗长,谨防“滥竽充数”
副标题所包含的是显而易见或无关紧要的内容,对正标题的内容补充属于可有可无时,此种情形下不宜设置副标题。
案例7[15]:备·晒·议:教研三步曲的变奏探索——一次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该论文正标题已清晰、准确地表达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通常对教研的探索都是基于教研活动实际所提出,因此作者的副标题并未包含特别重要的信息,应予以删除。
案例8[16]:思政教育在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从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引发的思考。该论文的副标题不是对论文主旨内容的阐述,只是交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并不属于题名必须含有的重要信息,因此无需特别说明,可直接在正文的研究背景中交代。
1.2 学术论文宜采用副标题的情况
1.2.1 限定内容,防范“名不副实”
当仅采用主标题时,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等限定内容难以得到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或限定内容过多导致题名冗长,会造成读者的理解偏差,影响题名的信息表达和传播时,需要采用副标题。
案例9[17]:三产融合视角下“一村一品”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漳平市北寮村为例。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一村一品”发展路径,但文章主要观点是基于漳平市北寮村这一案例所提出,如果只有主标题则题名过于笼统、宽泛,与文章的真实深度和研究实际不符,此时宜以副标题加以限制,以防主标题以全概偏。
案例10[18]:网络直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及主观幸福感——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及准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文章的研究视角是研究结果的主要支撑,但将其置于主标题中会造成题名冗长难懂,此时宜将相应的内容列于副标题中。
1.2.2 补充说明,弥补“意犹未尽”
当主标题不足以完全表达作者研究观点时,需用副标题对特定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涵义引申。
案例11[19]: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兼论美学与诗学的关系。该论文有两个核心论点特性和关系,且这两个论点存在某种相关性,此时宜用副标题予以分别阐述。
案例12[20]:从“星簇计划”到“双星计划”——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发端。该论文是一篇关于科学事件的综述,主标题概述了该科学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副标题对其进行更明确地解释和阐述,该副标题宜保留。
案例13[21]:“推”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社会学本土化视野下的理论与方法论思考。该论文的主标题概述了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副标题则是对主标题逻辑内涵的解释和延伸,使读者更清晰地获知作者的研究思路。
1.2.3 强调重点,实现“引人入胜”
题名是论文的眼睛,除了有准确性、简明性、创新性的要求外,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是题名的重要作用。将文章的重点用冲击性的词语或句子置于主标题,再通过副标题揭示文章主旨,这种凸显新颖性的题名往往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案例14[22]:居家还是住机构——临终老人的照料成本和死亡质量比较。该论文将研究的主要矛盾点置于主标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再通过副标题概述文章的核心内容,让读者对其要论述的内容一目了然。
案例15[23]: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后现代语境下美的本质的再探索。该论文通过主标题将研究的重点摘取出来,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还留下深刻的印象;副标题则向读者阐明了论文的研究目的。
1.2.4 区别显示,突出“承前启后”
有部分学术研究结果是对先前研究的改进和优化,采用含副标题式的题名,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二者间的差异性,如条件、方法、角度、结论等的不同;或能体现学术研究的延续性,表明该研究结果在研究延续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案例16[2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基于对复合地区主义的再思考。
案例17[25]:再议德国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讨论——关于层流手术室感染率的问题。以上2个案例的副标题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强调了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应予以保留。
案例18[26]: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隐含的病机辨治模式——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一。
案例19[27]: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提示的病机辨治方法——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二。以上2个案例属于同作者(研究团队)在同一本刊物上的系列研究报道,采用副标题的形式,使人对研究的承继性一目了然,应予以保留。
1.2.5 丰富热词,做到“一枝独秀”
题名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收录和检索。以副标题的形式增加题名所包含的关键词,不仅使文章的核心论点更加突出,还能增加题名被检出的概率,提高文章的显示度。
案例20[28]: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形态变迁及实践路径。该论文副标题在主标题的基础上丰富了“科学内涵”“形态变迁”“实践路径”3个主题词,增加了文章在数据库中被检出的概率,提高了文章在同类题名中的显示度。
2 学术论文副标题的审改要点
学术论文副标题种类繁多,使用方式各异,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部应根据论文的性质和特点,结合自身刊物的具体情况,将副标题使用规范列入《投稿须知》和《稿件处理规范》中,统一作者和编辑对副标题的使用认识。在遵循科学的严谨性、编辑加工的规范性的原则且不违背作者原文意图及不妨碍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培训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副标题,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丰富表达体例,避免题名雷同
科技人员主要是通过搜索题名对数据库中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海选,缺乏新颖性和创造力的题名通常难以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摘要、下载文献的兴趣。由于大多数副标题都是起到限定内容的作用,句式通常为“以……为例”“基于……”“……和……的比较”“关于……”“与……商榷”等,因此编辑应加强对同一刊期内或一段时间内相近选题的副标题表达体例的审改,注重语料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避免出现雷同的题名。在确保题名准确性的同时,还应发挥副标题的体例优势,使题名更具艺术性和诱读功能。同时还应注意在英译副标题时,应保证语义不变的情况下,更趋于英语的文化和表达习惯,符合英语的语言规则。
2.2 确保题名完整,避免歧义赘述
学术论文题名应用尽可能少的字数涵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必须采用副标题来反映论文主旨和特色的情况下,副标题既要与主标题有清晰的区分,也要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的逻辑规则与修辞手法,避免人为割裂题名内容,破坏主标题的完整性。副标题作为主标题的补充、延伸和强调,主副标题之间要有清晰的补充或递进关系,避免副标题与论文核心内容不一致或主副标题内容重复赘述造成读者的阅读混淆。另外,排版时需调整字体字号在使主副标题尽可能的美观大方的同时,保证主副标题断行前后语义的完整。
2.3 注重主题词选取,避免用词不当
题名是作者搜索文献进行关键词筛查,以及情报部门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信息时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副标题用词要准确恰当,特别是以丰富热词为目的采用副标题时,应尽可能选择关键有效、易被搜索的主题词,如专业性的热搜词,以增加论文被检索的机会。需谨防文章题名本末倒置,避免副标题中使用夸张、空泛、偏离主旨的词汇,确保论文的研究内容得到完整、准确的阐述。
3 结束语
恰当的副标题能提供更加丰富、确切、重要的信息,从海量的文献资源中脱颖而出。学术期刊编辑要重视副标题的审改工作,避免滥用、错用副标题的情况发生,协助作者做到副标题的巧用、妙用。
本文中的案例全部来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主要为近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了真实地探讨学术期刊副标题的使用情况,本文中给出了案例的文献出处,仅作为学术探讨使用,不针对任何期刊或个人。
参考文献
[1]朱丹,李家林,何洪英,等.科技论文题名的锤炼与优化——功能、尺度及原则的表述和案例实证分析[J].编辑学报,2007(2):97-99.
[2]陈唯真,粟晓黎.从优质文章特性谈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J].编辑学报,2017,29(2):135-138.
[3]吕小红,杨开英,张蕾.大数据时代精细加工提高科技论文显示度[J].编辑学报,2018,30(4):373-375.
[4]朱大明.如何增加科技论文题名的有效信息量[J].科技与出版,2006(2):48-49.
[5]杜秀杰,赵大良,葛赵青,等.数字出版时代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显示度[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26-128.
[6]吴茜.学术论文副标题的类型分析与英译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7]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非书资料:GB7713-19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8]王丰年.学术论文副标题的问题和改善对策[J].科技与出版,2009(12):34-36.
[9]甘永生,马媛媛.打开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窗——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103-105.
[10]杨晓峰,谢守平,丁莉萍,等.浅谈科技期刊差错率的认定——兼议《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242-243,248.
[11]张琪.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影响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65-166.
[12]李芸.亚洲应用语言学研究——路径、模式、预测[J].保山学院学报,2018,37(3):89-94.
[13]邓天丽,陈新芝.新时代背景下创建新型党建的路径研究——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J].保山学院学报,2019,38(4):40-43.
[14]陈鸿.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文化解码•机遇挑战•因应之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54-56.
[15]方玲.备•晒•议:教研三步曲的变奏探索——一次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9):18-21.
[16]乐沁.思政教育在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从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引发的思考[J].科技风,2020(6):84.
[17]张童量,黄和亮.三产融合视角下“一村一品”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漳平市北寮村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9(1):26-30.
[18]马志浩,葛进平,周翔.网络直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及主观幸福感——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及准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73(2):29-46.
[19]杨春时.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兼论美学与诗学的关系[J].学术月刊,2019,51(2):144-151.
[20]丁兆君,董荣.从“星簇计划”到“双星计划”——中欧空间科学合作的发端[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9,40(2):242-252.
[21]王建民.“推”与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社会学本土化视野下的理论与方法论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20(1):68-74.
[22]龚秀全,周雨婷.居家还是住机构——临终老人的照料成本和死亡质量比较[J].社会保障研究,2020(3):55-66.
[23]徐碧辉.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后现代语境下美的本质的再探索[J].学术月刊,2019,51(11):117-126.
[24]张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基于对复合地区主义的再思考[J].东北亚论坛,2020,29(2):111-126,128.
[25]于玺华.再议德国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讨论——关于层流手术室感染率的问题[J].暖通空调,2019,49(12):24-28,103.
[26]冯哲,叶放,薛博瑜,等.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隐含的病机辨治模式——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一[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041-5044.
[27]冯哲,薛博瑜,叶放,等.病机十九条后“十六字”提示的病机辨治方法——病机十九条应用模式与方法探微之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66-5569.
[28]赵垣可,刘善槐.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形态变迁及实践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