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主题出版近年来渐成规模,主题出版的深刻思想性如何与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效结合,是少儿主题出版物的重点和难点。而在该领域中,儿童军事题材作品是一个“叫好又叫座”的细分板块,它一方面满足了少年儿童对于军事知识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国防观。
作为国内少儿军事文学的先行者,作家八路提出了“少儿阳刚文学”理念,倡导“学会生存”的教育,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创作,先后出版畅销书60多部,包括“我是一个兵”系列、“特种兵学校”系列、“超级战舰”系列、“少年特战队”系列、“铁血战鹰队”系列、“精兵少年团”系列等。怎样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八路有话说。
偶然开启的写作之路
《出版商务周报》:请谈一谈您创作儿童军旅题材主旋律作品的初衷,以及您的第一部作品。
八路:我的大学专业是导弹专业,与写作没有一丁点关系。当我成为爸爸开始给孩子挑选读物时,我发现适合男孩子看的书特别少。男孩子应该从小培养阳刚之气,可以阅读一些军事文学题材的作品,但当时,市面上基本没有这类书。于是我开始自己给孩子写故事,每天写一点,然后读给他听,慢慢地,这些故事就积累成了我的第一部作品“特种兵学校”系列。
写完之后很幸运,没有经历投稿、退稿的过程就顺利出版了。当时,出版社的编辑朋友跟我说,这类题材比一般的校园儿童文学呈现的格局和视野更大。无心插柳,退役之后我就变成了专职作家。
《出版商务周报》: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您现在的作品风格有什么变化吗?
八路:肯定是有变化的。写得越来越多,读者群越来越庞大,考虑的因素就越来越多了,比如不同孩子的阅读需求。男孩子阅读军事题材作品,在故事之外,更关注里面涉及的军事知识;而女孩子则更关心人物和情节。
知识、技能和品质,是我总结出的儿童军事题材作品三要素。知识,即相关的军事知识。技能,如困境求生和野外求生的技能等,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品质,军事题材作品的主人公是军人,他们不是天生的勇士,也不是天生的强者,如何从弱小变得强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是我们希望孩子阅读这类作品时能够注意到的关键信息。
在后续作品中,我会更注重加入除了故事性以外的、孩子们所需要的东西,扩大读者受众面,也让更多的孩子从内容中获益。
主旋律作品培养孩子的大格局
《出版商务周报》:军事题材可以被纳入主旋律作品中,您认为这种主旋律作品对当下的儿童有什么积极意义?
八路:主旋律作品是有一定宽度的。儿童军事题材作品并不是新鲜事物,《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这些红色经典也属于这类题材,只是时代感更强一些。我的创作,或当下的儿童军事题材作品是以儿童视角去描写新时期的军营生活。
在我的新书发布会上,问到小读者的阅读收获时,90%的小朋友会说,想去当兵。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也是主旋律作品对当下儿童最大的影响,即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问我:“现在是和平年代,为什么我们还要看军事题材作品?”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我对他说:“越是和平岁月,越应该阅读战争主题的图书。因为,没有和平的世界,只有和平的国家。我们刚刚远离战争几十年,但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战争。我们描写战争、阅读战争,并不是宣扬战争,而是告诉自己,面对战争时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培养下一代的国防观,发展军事科技,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战争才能远离我们的国土。
另外,军事题材作品能更容易地将大格局和大视野融入故事中,政治、军事、科技等都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只关注眼前,而不关注社会问题。我在新书里写到了海外维和,为什么要维和?维和行动的意义是什么?维和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国际政治因素?这些问题看似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其实是当下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我认为这些内容都应该在儿童文学作品里有所呈现。
《出版商务周报》:您认为,给孩子创作主旋律作品应该注意什么?
八路:第一,要接地气,让孩子们看得下去。第二,既然是主旋律,就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出版商务周报》:怎样的内容表达方式是孩子们喜欢的呢?
八路:表达方式不是固定的。从我个人的创作经验来说,我认为问号式的写作方式更受喜爱,也就是不停地在小读者脑海里“画”问号。我写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不停地设置悬念,当小读者觉得这个悬念可以破解并且是他所期待的结果时,我又设置了一个反转,推翻了他的认知,激发他的求知欲,让他总想探索问号背后的答案,但只有读完这本书才能解开。
这种写作方式与我的学科背景有关,我在写作时就像在解方程式、做数学题,更多的注意逻辑性的构建和悬念的设置。
小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语言幽默活泼、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句,这是表象,只有有趣的内容是不够的,小读者真正喜欢的是能让他不断探索下去的文本。
有共鸣才有更好的创作
《出版商务周报》:在创作儿童军事题材作品时,您是如何将专业知识简单化呢?
八路:这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不是一朝一夕或提前做一点功课就可以的。因为我的学科背景,导弹等相关内容已经成体系地了然于心。将其用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如果没有系统化的知识储备,只是简单地搜集和罗列内容,是很难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的。
《出版商务周报》:您非常愿意与小读者交流,这对自身创作有什么帮助吗?
八路:除了读者活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外,我更多时候是通过网络渠道与小读者互动。我的微信公众号有10多万粉丝,每天都能收到小读者的留言。他们让我更真切地了解当下孩子的心理状态,而只有这样,我的创作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我认为,儿童文学创作不能根据作家自己的童年生活去揣测当下孩子的关注点,那样会产生较强的时代感和距离感。我们是为了孩子而写,是写给孩子看的,所以一定要了解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出版商务周报》:您今年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八路:我正在创作一部描写航天事业的作品,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涉及很多航天科技,如探月工程、天问工程等。其实,市场上不缺航天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但99%都是科幻文学,一些科幻文学的想象力较强,但科学性不足。我的作品是科普小说,基于真实的航天知识进行创作,能让孩子了解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激发他们成为一名航天工作者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