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场景时代下出版企业知识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7-20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于娜:北京人卫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宋秀全: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传统出版行业需要从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已是出版行业的共识,场景时代的到来,又为这一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知识服务模式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提供知识服务、如何依据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以及如何围绕多场景知识服务打造平台支撑等方面进行实践经验分享,为传统出版企业转型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知识服务;场景时代;出版转型;人工智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认知、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场景时代已悄然到来。场景即基于特定时间、空间、行为及心理、环境氛围的总称。传统出版行业需要从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已是出版行业的共识,场景时代的到来,又为这一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学者基于场景时代的特点,分析场景时代对传统出版的影响,提出场景时代下传统出版是信息服务提供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场景下多媒体出版成为出版主流、场景下需要实现即刻出版、场景下需要针对个人阅读需求进行定制化出版服务等观点。[1]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作为国家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示范单位,较早开始进行数字出版转型。本文以人卫社为例,就专业出版社在场景时代下知识服务模式探索实践的经验进行分享及分析。

  1 知识服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调整

  现阶段技术发展迅速,行业行为、个人习惯也随技术发展不断改变,导致场景的不断变化。如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导致PC端向移动端转移,4G、5G和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将信息呈现从图文信息向视频信息转变。人卫社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历经了知识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2]信息化阶段的代表服务模式有医学考试、电子书、数据库,数字化阶段的代表服务有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人卫慕课、融合教材、人卫开放大学、人卫3D解剖学等,到现在的智能化阶段,如“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的智能辅助诊疗。在知识服务过程中,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并敢于突破,切忌墨守成规,互联网时代机会转瞬即逝,且有更多其他行业的人关注内容产出及内容传播,出版行业需要把握时机、尽早出击,占领场景时代的制高点。在这一点,人卫社即从发展规划、产品形式等方面重拳出击,敢于突破。

  2 人工智能场景时代来临,为机器学习提供知识服务是出版企业的新机遇

  2016年3月,人工智能写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线下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很多领域提升了生产、传播的效率,改变和重塑了很多行业的生态。[3]人工智能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学习和训练需要大量的材料,虽然现在已有很多先进的人工智能训练技术,但经过整理、挖掘、结构化的数据,无疑会提升机器学习的效率,而权威的、经过校正的学习材料,也为人工智能应用于产业提供保障。出版企业打造机器学习知识服务市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打造术语库,建立术语统一体系及术语映射关系

  术语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目前发布的术语,其体量及更新速度不足以支撑应用,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多年的文本材料,包括教材、词典等,可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词典阶梯,形成各级标准,并与应用端进行对接,从应用端获取更多俗语,建立俗语与标准术语的映射关系。

  2.2 基于知识内容提取规则,形成规则库,为知识与技术结合赋能产业提供直接数据支撑

  规则库需要将知识进一步碎片化、规则化,将每个字段更加量化,并就必要的字段设置触发条件,一旦某个字段触发条件被检测到,则触发相应的规则。

  以医药行业为例,数字出版转型初期,专业知识多以知识库形式提供知识服务,在人工智能时期,人卫社尝试建立规则库。进一步以用药知识为例,知识库时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为描述性文本内容及初步碎片化内容,如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规则库时期则将描述性文本内容进一步结构化,将每一个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提取出来,并将用法用量中的用量数值、单位、频次提炼,形成可供机器直接读取直接利用的数据;更进一步,则可与应用端场景进行对接,通过接口告知场景端需要监测的内容,如场景端医生医嘱内容、患者年龄、患者性别、诊断等,与提取的规则库数据进行对比,则可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合理用药质控等智能应用。

  2.3 构建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即实体、实体属性及实体与实体的关系,生成知识图谱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及工具。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较前沿的产业如医疗、金融等行业,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进入行业应用较早且较深入,很多行业已经基于公开数据形成了初步知识图谱。但为保证知识图谱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权威性,行业仍亟须基于权威内容挖掘知识图谱,出版行业内容及行业特点恰能满足这一需求,但出版行业出于版权保护、技术受限、投入过大、市场不成熟等各种考虑未能开展知识图谱相关工作。人卫社通过与拥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并基于已有知识库分阶段建设应用型知识图谱的方式来解决上述矛盾。已经建设好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库如疾病、药品、检验、手术操作等可视为实体,各知识库的字段可视为不同实体对应的不同属性,于是如何基于知识库生成实体、抽取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定制开发知识图谱管理工具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可形成第一阶段知识图谱。

  3 满足个性化需求多场景,需要定制化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随之而来的是各应用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一是技术需求多样化,如需要满足在封闭网络环境提供服务,需要与旧有系统实现对接,需要PC、移动双端都要适应;二是内容形式需求多样化,文本、图片、视频、动画、3D、互动内容等形式多种多样;三是内容深度需求多样化,有的希望更加专业化,有的希望更加科普大众化。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就对出版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一味从自身出发,让用户适应自己的产品,而是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要有更灵活的形式、更快速的内容生产流程。

  4 满足多场景服务,提升快速更新、快速反应能力,需要一系列平台支撑

  要想实现快速内容生产、内容更新,实现灵活的产品服务模式,需要一系列平台支撑,人卫社为此建立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体系建设以“全程数字化、生产中台化、服务场景化、运营多元化”为核心理念,形成以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为价值链,从内容生产、审核加工、运营服务,针对作者、编辑、渠道、用户等多角色参与者的数字服务平台矩阵。

  人卫知识服务体系三大核心系统为内容生产系统、多场景综合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内容生产系统包括作者投审稿平台及知识管理平台。其中,作者投审稿平台主要面向人卫社外聘专家作者群体,提供约稿、交稿、外审等功能,是编辑与作者沟通稿件的通用途径。知识管理平台主要面向社内外编辑,旨在打造一个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输出的综合性知识内容管理平台,提供线上知识编辑、知识审核等功能模块,具备了快速构建不同形式资源内容的能力,目前已支持快速构建标准知识库、计算公式、流程图、术语库等。同时支持图书资源的管理,图书资源既作为多形式资源的素材支撑,也可以直接输出为智慧阅读,为用户提供多元知识服务。而作为内容的输出方,知识管理定义了标准的内容提供应用程序接口,支持各应用平台快速对接,实现了知识实时、高效的更新,完成了内容从生产加工到快速应用的完整闭环。多场景服务平台面向封闭的B端、开放的B端、C端等多种不同用户,产品形式包括机构版、云服务、App、H5、小程序等。运营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会员管理体系、制卡管理体系、销售管理体系,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记录、销售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为运营人员与合作经销商提供详细的营销分析数据。

  5 面向产业应用场景的知识服务需要找准定位、拥抱技术、多方合作

  面向产业应用场景的知识服务,仅仅依靠出版企业难以实现全流程服务,场景下的知识服务价值链需要“三要素”,分别是内容、技术和产业应用场景。知识服务是伴随数字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随着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而深入产业的应用场景有深耕多年的行业应用提供商在做长期服务,如医疗行业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厂商,厂商在医院进行长期服务,掌握医院应用场景。而出版企业作为内容生产企业,掌握大量内容资源,并具备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在面向产业应用的知识服务初期,“三要素”都曾走过弯路,想要通过突破界限自行实现全链条服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经过几年的试错及磨合,现在“三要素”企业已达成共识,各自依托和持续扩大自身优势,三方合作,打造面向行业应用场景的知识服务价值链。而出版企业在此价值链中的价值为知识,为产业应用提供知识内核,以知识驱动产业是面向产业知识服务的未来。人卫社即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多年积累的高质量内容、优秀的作家队伍、品牌形象作为出版转型的基础。同时,本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使命,积极与高水平的数字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通过业务合作、项目合作的模式,快速形成知识服务数字体系,以支撑知识服务转型。

  6 结语

  传统出版企业向知识服务转型存在技术人才短缺、对技术内涵理解不足、跨界竞争、数字侵权、前期投入产出比过低等诸多困难,但人们对于知识服务的需求不会变,知识服务向数字形式、智能形式转变的脚步不会停歇。传统出版企业应勇于突破创新,以拥抱技术、合作共赢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可在知识服务价值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场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敏,勾丽丽.场景时代下传统出版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4):106-110.

  [2]贾晓巍.全媒体时代下的学术出版转型融合发展实践:以“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为例[J].中国编辑,2019(12):74-78,83.

  [3]张承兵,黄丽娟.人工智能技术下出版知识服务生态的重塑[J].出版广角,2020(13):16-19,8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