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医学期刊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医学研究杂志》作者群为例

2021-07-20 来源:《科技与出版》
  【作 者】单政、赵瑞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刘少辉: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综合处

  【摘 要】全面把握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有利于期刊社完善运营服务策略,提升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力。文章以《医学研究杂志》作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序贯访谈法,从期刊因素、作者自身因素及所处环境因素对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探讨期刊社在强化办刊特色、优化审稿环节、注重信息公开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对于提升作者吸引力的重要性,旨在为医学期刊社了解作者投稿需求、培养核心作者群提供信息参考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技期刊;医学;投稿意愿;稿源;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科研产出的快速提升,科技期刊作为反映专业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也得到稳步发展。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属于当之无愧的科技期刊大国[1]。但是,目前我国期刊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受现行的科研学术评价体系等因素影响,优质稿源外流问题也日益突出[2]。很多国内科技期刊运营状况不佳,暴露出竞争力不足的短板,同时也给期刊从业者敲响了警钟[3,4]。期刊竞争的实质就是刊物质量的竞争,优质稿源作为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可以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5]。吸引高素质作者投稿是获得高质量稿源的根本保障,更是期刊可持续发展中现实且重要的问题[6]。

  对作者投稿行为进行研究,掌握其真实需求和投稿观念,有助于期刊社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推进期刊整体质量发展。已有研究对中文期刊作者投稿关注点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其投稿取向及诉求[7,8,9]。但由于所研究期刊涉及学科范围过于广泛,其结论、建议难以涵盖不同学科专业特殊性造成的差异化特点,虽具指导性,但实用性不足。也有学者选择特定身份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如宋梅梅等[6]从专业背景角度出发,调查光学类期刊作者投稿关注点;高超民、赵茜等[10,11]以高校学报作者为对象,主要研究教师及学生的投稿心态。而医药卫生类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中占比近1/4[1]。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专注研究医学期刊作者群体投稿意愿影响因素的成果较少,大多是基于经验的理论性探讨,尤其缺乏系统性的实证研究[12,13,14]。本文以医学综合类期刊《医学研究杂志》作者群为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影响作者投稿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对于分析医学期刊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以期为我国医学期刊社提升自身影响力及竞争力、优化运营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医学研究杂志》为国家级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刊载内容涉及医药卫生各研究领域,学科范围广,作者对象包含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医学生及医药卫生管理者。《医学研究杂志》作者群体具有分布广泛、受众多元的特征,具有一定研究代表性。研究选取2016—2019年于《医学研究杂志》发表论文且通讯资料完整的作者1203例,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调查问卷。此次调研共收回问卷402份。排除不符合标准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77份。

  排除标准:①既往投稿史。为增加研究结果代表性,剔除既往仅在1本医学期刊有过论文发表经历的研究对象;②应答可靠性检验。为降低结果偏倚,在问卷设计时加入反向问题,剔除一致性检验未通过的问卷;③配合意愿。剔除拒绝配合可能进行的访谈调查的对象。

  1.2 理论模型架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Harold H. Kelley)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cube theory)提出,在进行归因问题研究时需要从客观刺激物、行为者或环境3个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基于此观点,笔者将研究框架构建为3个范畴:①期刊因素,由期刊各种指标及基本情况所形成的具有刊物特异性的影响因素;②作者因素,由作者自身背景或投稿目的等产生的影响因素;③环境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及因单位属性限制等产生的影响因素。

  1.3 问卷调查

  对期刊因素及作者背景信息等可控制式标准化度量指标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了解作者学历、身份、职称、投稿目的、既往投稿经历等背景信息。②期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通过文献调研,以既往文献研究结论为基础建构理论思路,梳理出可能的期刊影响因素[6,7,8,9,10,11,12]。最终设立25项期刊影响指标并对其进行定义(如表1所示)。确定影响指标后,采用李克特量表法测量研究对象态度:1分为不会影响选择;2分为不太会影响选择;3分为难以判断;4分为比较影响选择;5分为非常影响选择。③开放式问答,采用非必答形式,主要调查作者在投稿过程中的主观诉求及对期刊提升投稿吸引力的意见、建议等。


表1 期刊影响指标及其定义
阶段 影响因素 定义
投稿 期刊学术定位 学科定位、栏目设置及学术层次等
期刊级别 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国家级、省部级等)
期刊质量分级 期刊入选目录情况(核心期刊、SCI、EI等)
刊期 出版周期(月刊、半月刊等)
期刊认可情况 在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毕业等评价体系中的认可情况
投稿方式 如邮箱投稿、系统投稿等
期刊知名度与影响力 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
期均载文量 平均每期刊载的论文数量
征稿信息掌握情况 稿约等指导性文件的获取便捷度及内容实用性
审稿 审稿质量与合理性 专家评审意见质量
审稿效率 审稿周期
退稿反馈 退稿原因说明
查稿方式 稿件状态查询方式及其便捷性
稿件采用率 期刊年均稿件采用率
用稿 发表周期 从稿件采用到出刊时长
发表费用 版面费、审稿费等
编辑水平 合理答疑能力及专业性指导意见质量
编辑服务 服务态度,沟通便捷度
编辑工作效率 编辑反馈时长
其他 期刊版式与印刷质量 期刊外在形象等
媒体平台建设情况 官网、投审稿系统、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版权政策 期刊版权转让要求等
稿酬 稿费标准及发放方式
发行范围和发行量 期刊有效发行数量及范围
读者对象 读者群身份及规模

  1.4 序贯访谈

  为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影响因素形成的原因,进一步修订研究框架,笔者在定量研究基础上开展定性调查。根据“信息量最大法”原则,选取在调查问卷开放式问答环节进行作答,且主动提出需求或意见、建议的23例研究对象作为访谈样本。访谈方式为电话访谈。访谈方法采用序贯访谈法,其基本思路为:通过前序访谈不断调整和修正访谈框架,从而更深入、精确地了解研究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信息饱和。访谈仅构建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作者投稿情况和心理活动为轴线,旨在了解作者自身影响因素中的投稿需求和偏好及其所处环境对投稿行为的制约情况,并引导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评价和补充。访谈中尽量避免诱导式提问,保证被访者在研究范围内进行开放式论述。在访谈中如果得到全新概念和观点,则改进提纲并作为之后访谈的问题之一,主动向下一位访谈者抛出。依据信息饱和原则的衡量标准,满足以下2点则认为达到信息饱和:①从被访者角度,已无其他内容可表述;②从研究者角度,认定已无新观点或概念被提出且所获得信息已足够分析研究目标。所有访谈对象在访谈开始前已被明确告知客观研究目的和保密承诺。

  2 数据结果

  2.1 一般情况


  对377例研究对象的身份调查显示,在校学生84例(占22.28%),临床医护人员265例(占70.29%),公司或企业职员19例(占5.04%),高校或科研院所科研人员9例(占2.39%)。硕士研究生(含在读)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6.29%。根据职称情况统计结果得知,在校学生和初级职称143例(占37.93%),中级职称111例(占29.44%),副高级职称91例(占24.14%),高级职称32例(占8.49%)。在投稿目的调查中,53.32%(201例)的研究对象的既往投稿目的通常为满足学位或职称评审需要,22.55%(85例)为满足课题结题需要,18.83%(71例)为团队发布科研成果,还有5.30%(20例)为单纯出于对研究内容感兴趣而发表观点。

  2.2 期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后,计算期刊各影响指标得分均值±标准差(x¯x¯±s),详见表2。


表2 期刊各影响指标得分顺位(n =377,x¯x¯±s)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分 顺位
期刊学术定位 0 0 0 16 361 4.96±0.20 1
期刊认可情况 0 4 0 77 296 4.76±0.49 2
审稿质量与合理性 0 0 7 131 239 4.62±0.52 3
审稿效率 0 4 22 307 44 4.04±0.46 4
发表周期 0 1 47 267 62 4.03±0.55 5
征稿信息掌握情况 12 26 38 254 47 3.79±0.86 6
期刊质量分级 1 16 93 230 37 3.76±0.69 7
编辑服务 2 18 76 277 4 3.70±0.60 8
媒体平台建设情况 3 2 169 188 15 3.56±0.62 9
退稿反馈 0 4 188 164 21 3.54±0.62 10
查稿方式 0 18 212 130 17 3.39±0.65 11
期刊级别 0 38 193 107 39 3.39±0.80 12
发行范围和发行量 3 16 274 78 6 3.18±0.56 13
期刊知名度与影响力 18 65 179 102 13 3.07±0.88 14
投稿方式 17 61 198 98 3 3.02±0.80 15
发表费用 13 69 209 76 10 3.00±0.79 16
版权政策 4 98 200 69 6 2.93±0.74 17
编辑工作效率 16 111 158 89 3 2.87±0.85 18
刊期 45 109 103 107 13 2.82±1.08 19
读者对象 18 67 279 11 2 2.77±0.60 20
期均载文量 42 101 147 79 8 2.76±0.98 21
编辑水平 6 162 174 33 2 2.64±0.69 22
期刊版式与印刷质量 38 156 179 4 0 2.40±0.68 23
稿件采用率 56 178 104 39 0 2.33±0.85 24
稿酬 78 153 146 0 0 2.18±0.75 25

  2.3 访谈情况及观点

  在对23例研究对象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依据序贯访谈法的原则,在对第14例对象进行访谈后发现已无新的概念或观点出现,继续访谈9例对象,发现改进后的访谈提纲仍无新的定义出现,故认为信息已经饱和。现将访谈得到的新观点整理如下。

  影响作者自身投稿因素的指标有:①既往投稿经历。既往成功投稿经历会影响日后投稿时的期刊选择,作者偏好向已发表过论文的期刊重复投稿。其心态为熟悉期刊信息和稿件处理流程,有安全感;成功发表后对该刊投稿体验感佳;证明期刊学术水平与自身论文质量匹配,再次录用的可能性大。②本单位或本系统主办的期刊。研究对象对本单位或本系统主办的期刊具有亲近感,认为录用可能性更大,且与编辑沟通更加顺畅,编辑态度更好。③人脉关系。作者与编辑部的关系会影响作者投稿选择。如与编辑人员有私交或担任审稿人等职务,作者会在期刊选择中有明显偏好。④投稿目的。即便同一投稿者,在不同投稿目的的影响下对于期刊的选择也会有不同标准。

  影响所处环境因素的指标有:①熟人推荐。同事、朋友、同学的推荐意见或投稿经验会成为作者投稿的有效参照。②单位发文奖励政策。部分单位的论文发表奖励政策会促使作者向相应级别刊物投稿。③国家政策导向。还有访谈对象提出期刊声誉或权威性也会影响投稿选择。如作者对出版管理部门通报批评的期刊的信任度较低,因担心受到质疑或牵连,作者会尽量避免在这类期刊发表论文。

  3 数据分析与对策建议

  3.1 强化办刊特色,明确展示期刊定位和级别


  根据表2数据显示,期刊学术定位是影响作者投稿的首要因素,这表明投稿行为大多具有针对性。通过访谈得知,研究对象在投稿前均会调查期刊的学科定位、栏目设置等信息,再结合期刊级别、质量分级、知名度与影响力等量化指标,对期刊学术层次进行自我判定,而后根据论文情况进行匹配性投稿。且大多数被访者表示,并不是期刊级别或学术水平越高,其投稿的积极性就越大,投稿者会在能实现投稿目的的前提下以所投期刊的中稿可能性作为首要考虑标准,这一观点与朱其权等人的研究结论相悖[15]。针对这一投稿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期刊社一方面应准确定位,在栏目设置、发展思路上强化特色意识。鲜明的办刊特色有利于避免同质化倾向,其带来的品牌效应还能显著降低来自潜在竞品期刊的压力。另一方面,期刊社还应积极、客观展示自身学术水平和刊物级别,如通过介绍期刊荣誉、数据库收录情况、影响因子、编委团队等信息,帮助作者快速辨别目标期刊与投稿需求的适配性,在期刊筛选中占得先机。

  3.2 优化审稿环节,提升审稿公平感,加强质量控制和人文关怀

  审稿作为投稿结果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对投稿意愿影响显著。本研究显示,涉及审稿阶段的指标中,除稿件采用率外,审稿质量与合理性、审稿效率、退稿反馈、查稿方式在期刊影响因素中排名第3、4、10、11位,可见作者对于审稿环节涉及的指标非常敏感。因此,期刊社应进一步重视做好审稿工作:①质量控制。审稿的意义在于保证论文取舍的客观性及期刊学术定位的统一性。然而,论文质量的评判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首先,期刊社应明确指标限额并制定评审标准供审稿人参阅;其次,期刊社需继续充足和完善审稿专家库,除严格把关审稿专家学术水平外,还要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审稿库中“小同行”专家配置的合理性及全面性;另外,期刊社应注意保护和发挥审稿积极性,使审稿专家重视本刊论文学术评审,保证审稿质量。②审稿公平感。公平感的建立取决于一致性、准确性、可修正性、代表性、无偏见性和道德6个原则程度的判断[16]。期刊社除建立以严格、高质量为宗旨的同行评审体制,增加作者信服度外,可以通过尽可能详细地公开审稿标准,帮助作者准确把握期刊遴选稿件的标准和尺度,确保作者对文稿刊用标准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无偏见性的认可。此外,期刊社还应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赋予作者对评阅结果的申诉权,鼓励思想争鸣,帮助维护学术公正。③人文关怀,编辑在与作者进行审稿意见沟通的过程中应着重体现尊重与关怀。具体表现在对投稿的反馈信息应客观、全面、翔实,不是一味指出不足和缺陷,更要结合自身编辑经验和专业水准提出文章修改建议,这不仅有助于作者完善稿件和提升研究水平,而且有利于维持作者后续的投稿意愿。尤其在退稿反馈信息的撰写方面,编辑要对作者投稿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及保护,做到既给予坦诚的退稿原因解释,又关注投稿者的内心感受,尊重每位作者的科研成果。

  3.3 重视稿约作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调查显示,征稿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也是作者投稿选择时普遍关注的影响因素之一。稿约作为期刊编辑部向投稿人声明刊物性质、投稿类型及其他注意事项的告白,可以起到展示期刊定位,指导作者投稿,公开稿件录用标准、编辑部工作流程等作用,是展现期刊价值定位的窗口,也是连接作者与编辑人员的一座桥梁[17]。众所周知,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极易导致作者处于弱势地位,严重影响投稿体验。一份内容全面、叙述翔实的投稿指南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作者投稿,减少投稿问询事项,提高投稿效率、减轻编辑部人员工作压力,还可以起到持续吸引优质稿源的目的[17,18]。因此,期刊社应重视作者需求,在深入了解投稿者心态的基础上,结合期刊特色不断调整和完善稿约,充分保证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期刊社也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加大对稿约等信息类公文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3.4 照顾作者时效需求,多角度提升工作效率

  本次研究对象的身份及职称特征信息显示,其大多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阶段,该群体正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受当前医学科技体制及科研政策的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投稿目的通常带有一定功利性,论文发表不再单纯出于学术交流、个人兴趣等目的,其对审稿效率和发表周期信息较为关注,具有明显的追求时效性的特点。访谈对象均明确表示倾向于将稿件投递到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较短的期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医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研人员日渐关注研究内容“首发权”的概念有关;也可能与投稿人毕业、职称评审或课题结题等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硬性指标有关。无论如何,期刊社在面对作者较强的时效需求时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如在投稿环节,采用更加便捷、高效的投稿方式。在审稿方面,明确审稿时限,尽可能掌握审稿人近期审稿的可行性,确保送审效率。此外,调查显示期刊出版费用对于医学期刊作者投稿行为影响程度不高,医学期刊可以适量收取审稿费作为支出补贴,增加审稿经济回报。同时,期刊社可以通过满足审稿人学术需求,提升专家审稿的荣誉感,从多维度对专家审稿行为给予鼓励和认可,提升其审稿积极性,从而缩短审稿周期[19]。在编辑排版阶段,时效的提升主要依靠优化工作流程及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医学期刊的作者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高校或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医学院学生组成,其日常主业任务重、强度高、生活节奏快。因此,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内容,还要重视效率。建议期刊社在工作制度中明确、细化服务时效以督促编辑工作,合理利用社交软件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优势,及时响应作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调查还显示,编辑服务水平及媒体平台建设情况也是影响作者投稿意愿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编辑服务水平已成为期刊界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期刊出版活动的特殊属性,作者对编辑部而言既是服务对象又是合作伙伴,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人员如何妥善扮演好服务者、合作伙伴等多重角色,需要期刊人继续深度探索。而对媒体平台建设情况的重视从侧面体现出作者群体对期刊信息的需求强度、查询便捷度以及传播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社要接受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全方位变革,加速实现理念先进、模式恰当、流程科学的运营方针。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复杂且牵涉问题广泛。期刊社若想在激烈的稿源争夺环境下获得作者青睐,就应全面了解作者需求,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作者期刊选择的主客观因素,对医学期刊社提高作者吸引力、竞争优质稿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但由于调查对象仅为一本医学期刊的作者群体,样本量有限,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医学期刊作者的整体意愿。今后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同时进一步修正研究框架使之更加严谨、科学,还可以针对不同特征的作者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以期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论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2]喻思南.科技期刊亟待“强身健体”[N].人民日报,2018-05-21(018).

  [3]华智睿.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科技期刊运营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10):920-928.

  [4]初景利,韩丽.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J].科技与出版,2018(5):13-19.

  [5]丁岩.基于作者群分析的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法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3):277-281.

  [6]宋梅梅,何卓铭,王晓峰,等.中文光学期刊作者投稿关注点调查及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460-464.

  [7]张磊,张桂云,龙莉艳.期刊作者投稿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5(20):2488-2492.

  [8]叶喜艳,常宗强,张静辉.影响作者向中文科技期刊投稿的因素以及期刊改进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771-779.

  [9]颜爱娟,陈爱华.论学术论文投稿时作者对期刊的选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5):118-121.

  [10]高超民,钟琳.地方高校学报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传播,2017(1):33-36.

  [11]赵茜.高校学报作者投稿心理分析与期刊编辑策略: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527-529.

  [12]单政,赵瑞芹.医学期刊作者阅读与投稿习惯调查分析:以《医学研究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4):721-723.

  [13]张莉,严美娟,王海燕.培养复合型医学编辑人才 提升医学期刊核心竞争力[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8-41.

  [14]张琴,刘文华.医学高校学报如何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J].滁州学院学报,2016(2):130-133.

  [15]朱其权,龙立荣.学术刊物审稿公平感与投稿意愿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8):142-150.

  [16]高记,马红宇.程序公正的测量及研究操纵[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3):236-240.

  [17]金伟.我国科技期刊投稿指南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118-120.

  [18]雷燕.33种SCI收录的中国英文生物医学期刊稿约分析与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12):1336-1342.

  [19]占莉娟.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363-36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