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我国相关机构主办且被SCI收录的植物科学领域的9种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基本信息、影响力和办刊策略等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植物科学领域期刊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办刊策略,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技期刊;英文期刊;植物科学;SCI;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发文量
一、引言
科技期刊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载体,是进行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335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状态[2]335,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对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尤为重要。
2017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我国深圳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3]391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对中国在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4]。近年来,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不断增加,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3]391。植物科学领域学术期刊作为植物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对于学科和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和分析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的出版概况,对于科研人员、期刊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部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共223种,其中植物科学领域仅7种,占比3.1%;2019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共252种,其中植物科学领域增至9种,占比3.6%,数量仍然较少,这与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的科研水平不相匹配。本文从期刊基本信息、影响力和办刊策略三方面对这9种SCI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我国在植物科学领域创办高影响力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选择被SCI收录的由我国相关机构主办的植物科学类别中的9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对这9种期刊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力。
9种期刊分别是:《植物分类学报》(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植物多样性》(Plant Diversity)、《水稻科学(英文版)》(Rice Science)、《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Plant Ecology)、《园艺研究(英文)》(Horticulture Research)、《作物学报(英文版)》(The Crop Journal)、《园艺学报(英文版)》(Horticulture Plant Journal)。
期刊出版概况包括期刊基本信息、期刊的影响力分析和期刊的办刊策略。其中,期刊基本信息包括创刊年份、主办单位、出版商、出版周期和出版模式,以及发表的文章类型。期刊的影响力分析包括主要的引证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和发文量(citable items)的统计分析,以及与同领域老牌高影响力期刊的比较。主要的引证指标统计分析的时间为2015—2019年,其余各项内容的统计数据均来自JCR2019。期刊的办刊策略分析包括刊名变更和策划专刊。
三、结果与分析
1.期刊基本信息
被SCI收录的由我国相关机构主办的植物科学类别中的9种期刊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 1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 | 中文刊名 | 创刊年份 | 主办单位 | 出版商 | 出版周期 | 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年份 |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 《植物分类学报》 | 1951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
John Wiley 约翰·威立 |
双月刊 | 2008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植物学报(英文版)》 | 1952 |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Jonh Wiley 约翰·威立 |
月刊 | 2005 |
Plant Diversity | 《植物多样性》 | 1979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 所;中国植物学会 |
KeAi 科爱 |
双月刊 | 2019 |
Rice Science | 《水稻科学(英文版)》 | 1990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Elsevier 爱思唯尔 |
双月刊 | 2017 |
Molecular Plant | 《分子植物》 | 2008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
Cell Press 细胞出版社 |
月刊 | 2009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 2008 |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学出版社 |
双月刊 | 2009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园艺研究(英文)》 | 2013 | 南京农业大学 |
Springer Nature 施普林格·自然 |
无固定 刊期 |
2016 |
The Crop Journal | 《作物学报(英文版)》 | 2013 | 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KeAi 科爱 |
双月刊 | 2017 |
Horticulture Plant Journal | 《园艺学报(英文版)》 | 2014 | 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KeAi 科爱 |
双月刊 | 2019 |
(1)创刊年份
由表1可知,9种期刊中创刊年份最早的是《植物分类学报》和《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别于1951年和1952年创办,其中《植物学报(英文版)》是我国最早被SCI收录的期刊,于2005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另两种创办于20世纪的期刊为《植物多样性》和《水稻科学(英文版)》,分别于1979年和1990年创办;其余5种均是近十几年创刊的,其中《分子植物》和《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均于2008年创刊,并于2009年被SCI收录,有了第一个影响因子。《园艺研究(英文)》和《作物学报(英文版)》均于2013年创刊,《园艺学报(英文版)》于2014年创刊。
(2)主办单位
由表1可知,9种期刊中除《水稻科学(英文版)》和《园艺研究(英文)》只有一个主办单位外,其他7种期刊均有2~3个主办单位。其中,有5种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主办;7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学科学会主办,包括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园艺学会;3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主办;1种由大学主办;3种由出版单位主办。可见,在植物科学领域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学术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
(3)出版商
与国外出版商合作是目前我国期刊实行“走出去”“借船出海”策略的主要手段,国外出版商具有更加成熟的出版平台和更丰富的出版经验,可使我国期刊更快地被国际认可,迅速扩大我国期刊及其文章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由表1可知,《植物分类学报》和《植物学报(英文版)》由约翰•威立(John Wiley)出版,《植物多样性》《作物学报(英文版)》和《园艺学报(英文版)》由科爱(KeAi)出版,其他4种期刊分别由4个不同的国外出版商出版,呈现出多样化的出版合作模式。
(4)出版周期和出版模式
在9种期刊中,《园艺研究(英文)》只提供网络版期刊,没有固定刊期,《植物学报(英文版)》和《分子植物》为月刊,其余6种期刊均为双月刊。采用全开放获取(fully open access)模式出版的期刊有4种,包括《植物多样性》《水稻科学(英文版)》《园艺研究(英文)》和《园艺学报(英文版)》。
2.影响力分析
被SCI收录的由我国相关机构主办的植物科学类别中的9种期刊2015—2019年主要引证指标见表2(其中发文量的数据统计自被SCI收录的年份起)。
表 2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主要引证指标
刊名(英文缩写) | 引证指标 | 年份 |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植物分类学报》(JSE) | 影响因子 | 1.134 | 2.050 | 3.657 | 4.040 | 2.779 |
总被引频次 | 787 | 920 | 1138 | 1425 | 1471 | |
发文量 | 48 | 51 | 48 | 47 | 43 | |
《植物学报(英文版)》(JIPB) | 影响因子 | 3.670 | 3.962 | 3.092 | 3.824 | 4.885 |
总被引频次 | 3374 | 3773 | 3660 | 4282 | 5005 | |
发文量 | 89 | 82 | 58 | 83 | 75 | |
《植物多样性》(PD) | 影响因子 | — | — | — | — | 1.864 |
总被引频次 | — | — | — | — | 260 | |
发文量 | — | — | — | — | 39 | |
《水稻科学(英文版)》(RS) | 影响因子 | — | — | 1.521 | 2.370 | 3.162 |
总被引频次 | — | — | 492 | 678 | 966 | |
发文量 | — | — | 36 | 38 | 43 | |
《分子植物》(MP) | 影响因子 | 7.142 | 8.827 | 9.326 | 10.812 | 12.084 |
总被引频次 | 5016 | 6040 | 7010 | 9274 | 11432 | |
发文量 | 116 | 105 | 92 | 100 | 103 | |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PE) | 影响因子 | 1.769 | 1.754 | 1.937 | 2.282 | 1.833 |
总被引频次 | 870 | 1032 | 1482 | 1613 | 1810 | |
发文量 | 66 | 77 | 97 | 89 | 101 | |
《园艺研究(英文)》(HR) | 影响因子 | — | 4.554 | 3.368 | 3.640 | 5.404 |
总被引频次 | — | 337 | 426 | 713 | 1360 | |
发文量 | — | 35 | 40 | 74 | 134 | |
《作物学报(英文版)》(CJ) | 影响因子 | — | — | 2.658 | 3.179 | 3.395 |
总被引频次 | — | — | 495 | 804 | 1255 | |
发文量 | — | — | 57 | 67 | 78 | |
《园艺学报(英文版)》(HPJ) | 影响因子 | — | — | — | — | 1.524 |
总被引频次 | — | — | — | — | 212 | |
发文量 | — | — | — | — | 31 |
(1)影响因子
期刊影响因子能反映一本期刊在JCR出版年中平均每篇文章的被引次数。最常用的为两年影响因子,其算法是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目前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表2数据绘制9种期刊2015—2019年影响因子变化示意图(见图1),《分子植物》影响因子显著高于其他8种期刊,且从2015年开始,逐年升高。由2019年JCR可知,在被统计的来自我国的252种英文期刊中,按影响因子从大到小排列,《分子植物》排名第七[5],是目前我国被SCI收录的学术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之一。除《分子植物》外的其他8种期刊影响因子都在6以下,其中《水稻科学(英文版)》《园艺研究(英文)》和《作物学报(英文版)》被SCI收录时间不长,但影响因子在稳步增长;《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英文版)》和《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的影响因子在近五年都出现了小幅波动。查看2018和2019年的JCR可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园艺研究(英文)》和《作物学报(英文版)》这5种期刊均在植物科学领域Q1区;《水稻科学(英文版)》2018年在Q2区,2019年升至Q1区;《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在Q2区;《园艺学报(英文版)》在Q3区。可见我国植物科学领域SCI期刊虽然数量较少,但总体影响力较高。

图 1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影响因子
(2)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指某种期刊的文章在JCR出版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是直接反映期刊所发表论文被使用程度的重要文献指标,期刊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表示期刊所发表文章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同时体现了期刊在学术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6]。根据表2数据绘制9种期刊2015—2019年总被引频次变化示意图(见图2),《植物多样性》和《园艺学报(英文版)》仅有一年数据,无法比较。分析可知,除了《植物学报(英文版)》在2017年总被引频次有所下降外,其他6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逐年增长,这间接说明了期刊的影响力在逐年提高,其中《分子植物》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笔者认为,论文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第一要务,提高总被引频次首先应提升期刊论文的质量;其次,增加期刊发文量也可以增加总被引频次。

图 2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总被引频次
(3)发文量
发文量指某种期刊一年中发表文章的总数。由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可知,决定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因素是期刊发表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而发文量作为计算影响因子的分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根据表2数据绘制9种期刊2015—2019年发文量变化示意图(见图3),分析可知,9种期刊在2015—2019年的五年间,年发文量为31~134篇,发文量范围跨度很大。《分子植物》在9种期刊中发文量最多,影响因子也最高,说明该刊在我国植物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植物学报(英文版)》除了在2017年发文量显著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80篇左右。《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的发文量除了在2018年略有下降,在2015—2019年这五年间逐年提高。《植物多样性》《水稻科学(英文版)》《园艺研究(英文)》《作物学报(英文版)》和《园艺学报(英文版)》在被SCI收录第一年的发文量为31~57篇,其中《园艺研究(英文)》发文量在2016—2019年提升幅度较大,从2016年的35篇,达到2019年的134篇,其影响因子在2017—2019年这三年间也逐年提高。期刊的发文量和期刊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期刊发展初期,由于稿源有限,为了保证期刊发文质量的稳定,发文量往往不会太高,随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发文量也会随之提升,并逐步达到一个稳定期。发文量反映了期刊在其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发文量大说明期刊稿源充足、显示度较高,得到了行业科研人员的认可。

图 3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发文量
(4)与高影响力期刊的比较
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植物科学类别中影响因子排名前5的期刊为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分子植物》、Plant Cell(《植物细胞》)、Plant Physiology(《植物生理》)和Plant Journal(《植物学杂志》)。(见表3)其中,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和Plant Journal是植物科学领域公认的老牌高影响力刊物。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是Nature系列子刊之一,于2015年创办,其影响因子目前居于首位。我国主办的《分子植物》已跻身植物科学领域高影响力期刊行列,两年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均已超越三大老牌高影响力期刊,但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仍有较大差距。
表 3 植物科学领域五大高影响力学术期刊2019年引证指标
刊名 | 两年影响因子 | 五年影响因子 | 总被引频次 | 发文量 |
Nature Plants | 13.256 | 14.576 | 5923 | 127 |
《分子植物》 | 12.084 | 12.744 | 11 432 | 103 |
Plant Cell | 9.618 | 10.144 | 54 927 | 151 |
Plant Physiology | 6.902 | 7.520 | 87 263 | 444 |
Plant Journal | 6.141 | 6.629 | 46 465 | 305 |
3.办刊策略
(1)刊名变更
期刊的刊名是期刊学科定位和发文领域的最直接体现,一些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期刊定位的调整和发展目标的变化,需要变更刊名。例如,《植物分类学报》的英文刊名于2008年由原来的Acta Phytotaxonomica更名为现在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植物学报(英文版)》于2005年由原来的Acta Botanica Sinica更名为现在的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水稻科学(英文版)》于2003年由原来的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更名为现在的Rice Science。《植物多样性》的前身是1979年创刊的《云南植物研究》(中文刊),后来曾更名为《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中文刊),2016年变更为英文刊,并更名为现在的Plant Diversity。为了打造植物科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一些学术期刊为顺应学科发展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及时调整期刊定位和发展目标,往往会采取变更刊名、办刊宗旨或语种的办刊策略。
(2)策划专刊
策划专刊是期刊编辑主动追踪学术前沿与重大事件,选取当前某一研究热点,围绕某一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约稿件,策划、编辑、出版一期刊物。为了保证专刊的学术质量,往往会邀请本领域专家作为专刊客座编委或编辑。相关研究表明,专刊的文章都是围绕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发表后对行业和学科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7]419[8]。策划出版专刊可以有效地吸引高质量论文,提高期刊的引证指标,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7]419[9]。
本文统计了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每年的专刊出版情况(见表4)。其中,《植物多样性》除2015年未出版专刊,2016—2019年每年都会出版专刊;《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和《作物学报(英文版)》基本每年都会出版专刊,其中,《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英文版)》和《分子植物》出版专刊的数量较多;《作物学报(英文版)》每年出版一期专刊,《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于2016和2019年未出版专刊,《水稻科学(英文版)》在2016—2018年均未出版专刊;《园艺研究(英文)》为一年出版一卷,没有刊期,未进行专刊出版。由此可见,9种期刊大多数都出版过专刊,而且出版专刊普遍受到重视,成为争取优秀稿源、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表 4 植物科学领域9种SCI期刊2015—2019年专刊出版情况
刊名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植物分类学报》 | 1 | 2 | 2 | 3 | 3 |
《植物学报(英文版)》 | 3 | 2 | 2 | 3 | 5 |
《植物多样性》 | 0 | 2 | 2 | 1 | 2 |
《水稻科学(英文版)》 | 2 | 0 | 0 | 0 | 1 |
《分子植物》 | 3 | 3 | 2 | 2 | 1 |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 1 | 0 | 1 | 1 | 0 |
《园艺研究(英文)》 | 0 | 0 | 0 | 0 | 0 |
《作物学报(英文版)》 | 1 | 1 | 1 | 1 | 1 |
《园艺学报(英文版)》 | 0 | 0 | 0 | 0 | 1 |
四、结语
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9年9月18日,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等文件,设立五类资助项目(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项目),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经费资助。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的8本SCI期刊获得了卓越行动计划资助,其中《分子植物》和《园艺研究(英文)》入选领军期刊类项目,《作物学报(英文版)》入选重点期刊类项目,《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英文版)》《水稻科学(英文版)》《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和《园艺学报(英文版)》入选梯队期刊类项目。可见,当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正迎来优越的发展环境,科技期刊应抓住这一机会,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办刊策略,采取有力举措努力提升期刊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参考文献
[1]李楠.中国生物类学术期刊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2):154-158.
[2]刘筱敏,马娜.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35-339.
[3]陈凡,钱前,王台,等.2017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8,53(4):391-440.
[4]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开幕李克强作出批示表示祝贺[N].人民日报.2017-07-25(1).
[5]Clarivate.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B/OL].(2019-07-10)[2021-06-05].https://jcr.clarivate.com.
[6]张志转,陈娟,张尚君,等.《中国农学通报》总被引频次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376,1865.
[7]蔡斐,苏磊,李世秋.科技期刊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划出版专刊/专栏[J].编辑学报,2018,30(4):416-419.
[8]李明敏,李世秋,蔡斐.航空类学术期刊专刊专栏组稿策略与出版成效[J].编辑学报,2018,30(5):525-528.
[9]吕迪,贾翠娟,赵志萍.中文科技期刊专刊出版实践−以《微生物学通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S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