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的编排规范性进行调研,找出科技期刊四封标注项目现存问题,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及对照国家有关四封编排格式规定的基础上,初拟了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之后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该表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中文科技期刊四封审核表的各项内容,并使用该表对中国科学院主管的2019年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封一未标注出版单位,版权块中CN号字号不规范,刊有广告的期刊未标注“广告发布登记”或标注错误等。[结论]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全样本调研,可以推断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尤其是封一和版权块标注内容的规范性亟待全面提升,以充分发挥期刊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科技期刊;四封;标注项目;编排质量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媒介,也是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其编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具有较高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科技期刊来说非常重要。四封(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和封四)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排的规范性对期刊质量有直接影响[1]。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知识全球化大背景下,提高期刊四封的制作水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传递期刊基本信息及提高期刊影响力中的作用[2]。编排标准、规范且形式美观的四封不仅会与科技期刊精致的内容相得益彰,使科学信息视觉传播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推动其刊载学术成果的传播),还可极大地提高期刊的社会声誉[3,4,5,6,7,8,9]。但一些科技期刊在四封编排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尚存在不足。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的规范性,更大限度地发挥四封对期刊影响力提升的作用,快速且准确找出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现存问题迫在眉睫。
尽管目前已有编辑同仁对期刊封面、版权块和目次页编排的规范性进行了论述,但多是对四封各部分的单独讨论[10,11,12,13]:有的着眼于调查目次页编排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则针对版权块的编排情况进行分析[12,13]。此外,关于封面编排的规范性研究以封一居多,同时研究四封的较少[14,15]。为此,本研究尝试以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以下简称《标准》)和《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文件)(以下简称《规定》)为依据,设计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并使用该表对2019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主管中文期刊(251种;新刊除外)四封(鉴于版权块和目次页可能会设置在封二、封三或封四,本次调研姑且将其视作四封内容)编排的规范性进行调研,了解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现状,发现各刊四封编排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的编排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期刊四封审核提供快速、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方案。
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及对照国家有关四封编排格式的规定,归纳科技期刊四封的编排标准和各类期刊四封的编排规律,其中:封一应标明刊名及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出版年和月、卷号、期号,主办者(刊名已表明主办单位者除外)和出版者(必要时);封二、封三和封四的标注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可以刊登版权块或目次页。版权块包括刊名、刊期、创刊年份、卷号(或年份)和期号、出版日期、主管者、主办者、总编辑(主编)姓名、编辑者及其地址、出版者及其地址、印刷者、发行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广告发布登记、定价(必要时);目次页应包括目次页版头和目次表,目次页版头应标明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目次表的表题为“目次”,目次表应列出各篇文章的完整题名和副题名(如有)、著者姓名、各篇文章的起始或起止页码等。初步设计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电子版附表1)。其次,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设计的四封审核表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电子版附表2)。最后,使用Excel软件中的筛选功能对各编辑部提交的205份有效中文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去除填写不规范或无效的审核表46份)数据进行处理(未填项视作错误)及汇总分析。本研究设计的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技术路线
2 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设计
2.1 审核表初拟
初拟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包含了封一必需和非必需标注的项目,以及封二、封三和封四可能刊登的目次页与版权块所包含的标注项目,基本囊括了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附表1)。
2.2 审核表优化
将初步拟定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发送给选定的15位专家,回收咨询意见后进行汇总分析,综合专家建议,对初拟的审核表进一步优化,最终确定中文科技期刊四封审核表的各项内容。本次咨询回收反馈意见14份,回收率为93.3%。修改后的审核表中封一部分“广告、插图”项目更改为“插图”,并增加了“出版单位”有(无)选项;目次页部分增加了“转页位置”的内容填写;版权标志块的CN号和ISSN号位置选项由单选改为多选;同时增加了主办单位数量内容填写、广告发布登记、邮发代号和定价信息有(无)选项;另外,还补充了标识性文字、微信公众号二维码、Logo有(无)选项和位置的内容填写。修改后的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见附表2。
3 结果与分析
使用Excel软件中的筛选功能对获得的205份中文期刊四封审核表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到各项目所占比例。结果显示,登有广告的期刊,在其版权标志块未标注“广告发布登记”或标注错误(标成“广告经营许可证”或其他)的问题最为严重,出现此类错误的期刊数量占刊登广告期刊总数的68.6%; 其次是CN号字号不规范和封一未标注出版单位,二者期刊数分别占总数的38.5%和26.3%; 再次为封一未标注出版月(占总数的17.6%)及版权标志块标注有承办/协办单位(占总数的16.6%)。
3.1 封一编排的规范性
封一毋庸置疑是期刊四封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期刊的外部形态,其直接展现了期刊的精神风貌[13]。若科技期刊的封一编排不规范,会降低其严肃性[16]。因此,封一的编排须引起业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根据《标准》和《规定》,科技期刊的封一应标注以下项目:(1)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2)出版年、月、卷号和期号;(3)主办单位; (4)出版单位(必要时)。基于以上要求,调查结果如下。
(1)刊名。仅个别期刊的刊名不易识别(使用了繁体); 少数期刊有副刊名,但并未紧随刊名(如副刊名在刊名的上面且距离较远);还有期刊的刊名字号小于其他信息字号。
(2)出版年、月、卷号和期号。205种期刊中未标注出版月的期刊数量最多(36种),占比最大(17.6%);未标注出版卷的期刊数量(8种)次之,占比为3.9%;未标注出版期(3种)的期刊数量占比为1.5%,没有期刊未标注出版年(图2)。

图2 封一主要编排不规范项目的期刊数量占比
(3)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相比未标注主办单位的期刊(9种,占总数的4.4%),未标注出版单位的期刊数量更多,有54种,占总数的26.3%;二者均未标注的占比为4%。
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中文科技期刊封一编排的主要问题是标注项目不全。其中,未标注出版月和责任者(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的问题相较其他更为突出。此外,发现无并列刊名的期刊数量(64种)约占统计期刊总数的1/3。并列刊名是为了国际学术交流或其他需要,拟定的用其他语种(一般用英文)表示的与中文刊名同义的其他语种刊名。一种期刊没有并列刊名(多为英文刊名)会对其国际传播产生不利影响。中文科技期刊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英文并列刊名不可或缺。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所调查的205种期刊中有91种期刊的封一无插图,占比为44.4%。插图虽不是封一的必需项目,但是期刊最主打的阅读动力和视觉要素。设计精美的插图可使期刊从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注意,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3.2 版权块编排的规范性
版权块是全面、集中体现期刊出版情况的重要部分,其既是出版物(主要是期刊和图书)的版权标志,也是期刊登记、分类和编目的重要信息依据。读者、作者以及期刊的发行、订购和管理均离不开版权块信息。按照《规定》的要求,版权块应设立在期刊正文之前或封四,内容应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记录信息包括刊名、创刊年份、刊期、卷号(或年份)和期号、出版日期、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主编/总编辑姓名、编辑者及其地址、出版者及其地址、印刷者、发行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定价(必要时),刊登广告的期刊还需标注广告发布登记。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期刊(占总数的90.2%)的版权块设置正确,位置不正确的期刊数量约占10%,没有未设置版权块的期刊;少数期刊版权块设置不规范(中英文版权块分开或位置全年不固定)。此外, 22.4%的期刊(46种)版权块语种仅有中文。这说明各期刊单位对版权块的放置位置较为重视;而对其语种的重视程度不够,尚待加强。
另外,所调查的205种期刊在其版权块必须刊印的15项标注内容中,问题较少的为印刷者、主编/总编辑姓名、编辑者及其地址、出版者及其地址、发行者5项。未标注印刷者的期刊仅1种,2种期刊未标注主编/总编辑姓名,分别有3种期刊未标注编辑者及其地址和出版者及其地址,4种期刊未标注发行者。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创刊年份、出版日期、邮发代号(归发行)和承办/协办单位5项标注内容问题较多(表1)。未标注ISSN部分条码和标注了条码但位置不正确(非封一左下角和封四右下角)的期刊有28种,占总数的13.7%;未标注创刊年份、出版日期和邮发代号的期刊分别有21、22、24种,依次占总数的10.2%、10.7%、11.7%;标注有协办单位的期刊有34种,占总数的16.6%。
表1 版权块主要编排不规范项目的期刊占比
标注项目 | 期刊数量 /种 | 占比 /% |
创刊年份 | 21 | 10.2 |
出版日期 | 22 | 10.7 |
承办/协办单位 | 34 | 16.6 |
邮发代号 | 24 | 11.7 |
CN号字号 | 79 | 38.5 |
ISSN部分条码* | 28 | 13.7 |
广告标志项目** | 24 | 11.7(68.6)† |
CN号和广告标志项目2项标注内容问题最多(表1)。CN号标注问题主要体现在其字号上。《标准》中明确规定CN号字号应不小于5号字。本次调研发现,版权块中CN号字号编排不规范的期刊有79种,占总数的38.5%。刊有广告但无广告标志项目或标注错误(非“广告发布登记”内容)的期刊有24种,占刊有广告期刊数量(35种)的68.6%。
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版权块编排不规范的项目主要出现在广告标志项目、CN号字号和承办/协办单位3项。版权块的15项内容未完全标注现象较为普遍。事实上,每一项标注内容的设置都是有据可依的,都有其必须存在的理由。为了加快信息交换速度,方便文献检索与查询,完整且规范地标注版权块中的各项内容,并将版权块设置在合理位置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提高期刊质量,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期刊之林的必要条件。
3.3 目次页编排的规范性
目次页包括目次页版头和目次表两部分,期刊每期应编有目次页。《标准》中规定目次页版头应标明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需整刊保持一致)。目次表的表题标志为“目次”(目录的排序),不应用“目录”(内容章节的具体名称)等,目次表应列出本期的以下内容:(1)各篇文章的完整题名和副题名(如有);(2)著者姓名;(3)各篇文章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本次调研发现,目次页版头各项目标注不规范问题较少。版头标注的出版年、月与封一不一致的期刊和未标注出版日的期刊(半月刊)均仅1种,未标注刊名的期刊有11种(占总数的5.4%)(表2)。目次表标注不规范的期刊数量多于目次页版头标注不规范的期刊数量。目次表中未标注文章完整题名和著者姓名的期刊有1种,未标注各篇文章起始/起止页码的期刊有9种(占总数的4.4%),未标注目次和将“目次”标为“目录”的期刊有14种(占总数的6.8%)(表2)。
表2 目次页主要编排不规范项目的期刊占比
标注项目 | 期刊数量 /种 | 占比 /% |
刊名 | 11 | 5.4 |
目次表的表题* | 14 | 6.8 |
起始/起止页码 | 9 | 4.4 |
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目次页编排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版头的刊名标注和目次表的表题标注上。目次表是期刊内容的缩影,是读者对期刊进行资料检索的重要渠道[17]。因此,科学且规范地标注目次表不仅对揭示期刊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读者进行期刊文献检索提供便利。
4 结语
四封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排的规范化、标准化直接影响着期刊全面质量提升和整体功能发挥[18]。本研究尝试运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及结合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设计且优化了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使用该表对2019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期刊四封编排的规范性进行了审核,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封一未标注出版单位,版权块中CN号字号不规范,刊有广告的期刊未标注“广告发布登记”或标注错误等。规范四封中封一和版权块标注内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是规范目次表的表题。
本研究仅对中国科学院主管中文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的审核进行了初步尝试,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完整填写的审核表数量较少和调查方式较为单一等,这难免会导致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存在些许偏差。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人工智能)、更多的样本数量和更全面的调查内容体系进行四封编排规范性调研,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质量的政策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理珩.运用封面和版式设计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7(8):54-56.
[2]张辉洁,曾玲,唐秋姗,等.精心设计封面图像,打造高“颜值”生物医学期刊:以《Genes&Diseases》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5):578-580.
[3]王国燕,姚雨婷,程曦.顶级科技期刊封面故事及图像创作者的案例研究:以《Nature》《Science》《Cell》为例[J].编辑学报,2013,25(6):534-537,508.
[4]朱国强.学报的外在质量不容忽视[J].编辑学报,1992,4(2):123.
[5]董策,俞良军,陈辉.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基本规范•主要类型•图片获取:以《岩石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6,28(5):433-436.
[6]霍宏.对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基本规则和发展趋势的探讨:以《核技术》封面重新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818-821.
[7]倪集裘.期刊封面的功能及设计原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856-857.
[8]白丽媛,武定宇.新时代下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S2):66-70.
[9]王静心.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特点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263-269.
[10]谭彩霞.农业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现状刍议[J].传播与版权,2015(6):16-18.
[11]吴江洪.科技期刊封一编排现状调查[J].科技与出版,2011(3):44-45.
[12]喻玉萍.高校学报版权页编排现状及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171-173.
[13]孙可.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目次页编排情况调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554-557.
[14]刘晓毅.“名刊工程”学报期刊封面编排现状调查及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112-116.
[15]谈鹤玲,魏本力.科技期刊封面编排规范的实证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969-970.
[16]黄鹂.学术期刊出版形式规范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2014,37(2):195-196.
[17]吕赛英,王维朗.科技期刊GB/T13417—2009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3,25(2):133-134.
[18]王桂珍.广东省科技期刊封面编排现状调查[J].编辑学报,2005,17(6):423-424.